田俊良,王 潔,王樹東
(六盤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貴州 六盤水 553000)
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導致城市濕地面積逐漸減少、城市水質(zhì)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生態(tài)功能退化、 城市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突出[1,2]。當前對于明湖濕地公園浮游藻類的相關研究還比較少。本次研究對明湖濕地公園浮游藻類群落組成進行初步認識,也是對該領域的初步探索。
六盤水明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六盤水市中心城區(qū)西部(104 °18 ′20 ″~105 °42 ′50 ″E;25 °19 ′44 ″~26 °55 ′33 ″N)??偯娣e197.70 hm2,濕地類型以人工庫塘和河流為主體,是集供水、灌溉、旅游為一體的多功能水體[3]。
本研究于2019年4月在六盤水市明湖濕地公園根據(jù)《淡水浮游生物調(diào)查技術規(guī)范》[4,5]布設8個采樣點(圖1)進行采樣。在各采樣點使用25#浮游生物網(wǎng)在水下0.5 m處作“∞”字緩慢拖曳采集浮游藻類作為定性樣品;同一個位置用有機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樣1000 mL并加入15 mL魯戈氏液( KI∶I2=3∶2) 固定保存,在室內(nèi)靜置48 h后采用虹吸法去上清液,將留下的樣品搖勻,放入定量樣品瓶中作為定量樣品[6]。樣品處理好后,取搖勻后的水樣制作臨時封片,在顯微鏡(奧林巴斯BX53)下觀察浮游植物形態(tài)特征鑒定和計數(shù)。
圖1 采樣點位
經(jīng)初步鑒定知,明湖濕地公園浮游藻類群落組成為8門36屬38種。各門藻類屬種數(shù)依次為綠藻門(Chlorophyta)10屬10種,藍藻門(Cyanophyta)5屬7種,硅藻門(Bacillariophyta)13屬13種,隱藻門(Cryptophyta)2屬2種,紅藻門(Rhodophyta)1屬1種,金藻門(Chrysophyta)1屬1種,甲藻門(Dinophyta)1屬1種,裸藻門(Euglenophyta)3屬3種。硅藻為明湖濕地公園浮游藻類的最優(yōu)勢種群,其次為綠藻和藍藻。
硅藻門菱形藻屬(Nitzschiawullerstorffii)為明湖濕地公園的優(yōu)勢種。進水口的浮游藻類密度最大,出水口處的浮游藻類密度低于進水口而高于其它水域的浮游藻類密度。湖中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為0.4×106cell·s/L ,目前營養(yǎng)狀態(tài)處于極貧營養(yǎng)。明湖濕地公園的水體浮游藻類分布均勻,種類比較豐富,其處于極貧營養(yǎng)狀態(tài)與人類活動是分不開的。Q6點是一個看臺,人類活動頻繁,Q1點是進水口,時常有人在此處釣魚,也是人類活動頻繁,所以其水體狀態(tài)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