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偉 趙 靜(吉林藝術學院 藝術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意象油畫的由來和發(fā)展,“意象”加“油畫”的組合最早出現(xiàn)于謝意佳1985年《美術》上發(fā)表的一篇名為《談油畫的意象造型》的文章,在此之后,諸如“寫意油畫”“寫意性油畫”或是“意象油畫”的提法屢有出現(xiàn)。[1]意象油畫,顧名思義就是帶有意象性的油畫,“意象”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的術語,“意”與“象”在《周易》中最先出現(xiàn)?!跋蟆笔俏锏谋硎觯馐恰扒椤钡谋磉_。意象油畫就是吸取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內涵結合西洋的藝術門類油畫所產(chǎn)生的藝術風格。意象油畫的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也具有中國的傳統(tǒng)古典韻味在其中,自然山川、花鳥魚中,都有其意象的表達。如豁達、灑脫、大氣、淳樸、細膩、情思等等,這些“詩意性”表達用于繪畫藝術中使得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層次更加深厚。
詩歌是文學的一大樣式。中國古代稱之不合樂的為“詩”,合樂的為“歌”,現(xiàn)在一般統(tǒng)稱為詩歌。詩歌是最早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可見在當時詩歌是一種合二為一的概念,即“詩”與“歌”的統(tǒng)稱。我國的古典詩歌按照其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簡潔又富有內涵的語言、充沛的情感體驗、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觀察力,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國詩歌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詩經(jīng)》和《楚辭》就是其中有名的經(jīng)典著作,以及著名的漢樂府和歷朝歷代詩人寫出的作品等等。在古代的西周時期,有著“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六字——稱為“君子六藝”。這里就有“樂”的存在,當時還沒有“詩”,但是作為“歌”的“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并且是士人子弟的必學之術?!皶敝傅膭t是識字書寫能力,也是子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在這六種能力里,其中的“樂”是可以和“藝”沾上邊的“術”,而音樂所富有的很多基本要素和藝術特點“詩”都具有。其中就有兩個方面,一為“節(jié)奏”,二為“韻律”,節(jié)奏是一個術語,它屬于音樂構成的一個基本要素,意為音響有一定規(guī)律的長和短、強和弱的交替變換與組合,是音樂中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方式。而韻律是音響運動起來的輕重和急緩、強弱高低和起伏。這些要素在“詩”中同樣存在并且適用。詩歌中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詩歌中的格律和聲韻,由語言構成,是語韻的不同組合,包括了長短、高低、輕重等,比如古漢語講究的平仄和交錯、對聯(lián)對偶和對仗等等這些就是節(jié)奏。所以可以說詩歌具有音樂性,而詩歌具有音樂性的意義在于,繪畫也同樣具有音樂性,那么音樂就像是繪畫藝術和詩歌文學之間的橋梁,它把二者連接了起來,繪畫也就因此具有了“詩歌”的特點,再加上情感上的共鳴就形成了繪畫語言的“詩意性”。
關于繪畫藝術所具有的音樂性,我們在學生時代學習繪畫的時候,一定聽過很多關于繪畫的點評方法,也即是繪畫藝術領域的術語,比如明暗、黑白灰、結構、節(jié)奏、構圖、韻律等等,其中就有和音樂中共同的術語:“節(jié)奏”和“韻律”,所以繪畫就具有了音樂性,這也是很多藝術家在有了一定藝術成就后會表示:“藝術是共通的”,其原因就是不同藝術之間會有著相同的情感表達或是同樣的技法表現(xiàn)。
西方的詩歌文學,為古代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始,創(chuàng)作有史詩、頌詩、諷刺詩等。在這里我們很多人一定聽過一個名詞,那就是“吟游詩人”,這一文學形象。吟游詩人們四處游走,到處傳唱,他們或歌頌英雄的故事或創(chuàng)作諷刺作品,其本質是詩人與歌手的結合。西方的詩歌文學同樣具有節(jié)奏和韻律,它也是和歌曲一起唱出來的具有音樂性。
中國古代的著名宋朝詩人蘇軾曾經(jīng)這樣評價唐代的詩人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边@幾乎可以說是極高的評價了,試想一個人的文學造詣同樣適用于他的藝術成就,看到詩句腦子里就會出現(xiàn)畫面,這樣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對一個詩人的學術水平超高的贊賞與肯定。這里就是詩歌和繪畫藝術在立體“面”上的共鳴,是具有畫一般的語言文學。在當今現(xiàn)代,有一種工作,是給小說或者文藝出版物配插圖,寫得好的文章三言兩語就可以構成一幅畫面,甚至全文看下來可以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完整的如電影一般的連續(xù)畫面,時間和空間都能完整體現(xiàn)出來,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它可以穿透紙張到達人的腦海中形成關于畫面的聯(lián)想。
在“情”上的共鳴,感情是人所具有的情感體驗,有積極有消極、有親情有愛情。在華夏古代漢樂府中的兩漢樂府詩里,創(chuàng)作者們因對現(xiàn)實有感而發(fā)所產(chǎn)生的很強烈的情感表達,這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表達出了那個時代所具有的苦怨樂、愛憎恨,以及對于生和死的人生情感態(tài)度。其中有一首很多華夏人都知道的關于愛情元素的曲辭,《上邪》中的:“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連續(xù)用五種自然界中極不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來表達對愛情這一“情”的堅貞和決絕,這是詩歌中的情感表達。無獨有偶,在愛情的這一“情”中,魏晉南北朝的畫家顧愷之的著名人物畫作品《洛神賦圖》就描繪了一出人與洛水女神之間的神與人的愛情故事,作者富有詩意性的表達了原作《洛神賦》的意境,作品有著古樸的色調,其用線條勾勒出的樹木山水,簡約而不簡單,是早期詩畫結合的典型代表。
繪畫藝術和詩歌在情感表達和技法表現(xiàn)上都有著共通之處,尤其是本文中的中國古典詩歌和中國古典繪畫之間的聯(lián)系幾乎可以說是密不可分藕斷絲連。在意象油畫中,意象油畫對于中國古典文學和藝術技法的吸收不可謂不多,它是華夏的精神文明和西方的藝術表現(xiàn)所結合的產(chǎn)物。那么在意象油畫風景畫的寫生創(chuàng)作中值得挖掘的“詩意性”表達就非常非常多了。
以藝術家歐洋的意象油畫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為例,歐洋是我國著名油畫藝術家,1960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現(xiàn)為廣東美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美協(xié)理事。歐洋在早期走的是蘇式的灰調子學院派路子,作品風格寫實具象,造型能力扎實,基本功一流。但她在1985年參加了國際著名華人藝術家趙無極舉辦的油畫學習班后,開始改變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在她的《我畫意象油畫》一文中她是這么說的:“……藝術家作畫,本無太多玄妙,無非是內心的需要,選擇一種與心靈親近的表述形式而已。就像人要傾訴,用自己的語言講心里話一樣。我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油畫語言呢?”[2]歐洋在長達數(shù)十年的油畫創(chuàng)作之后,開始想要尋找自己的創(chuàng)作表達油畫語言,她在趙無極的繪畫班中,與趙無極先生交流,在趙先生的思想啟迪之下,歐洋開始嘗試從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人畫中吸取適合她自己的喜歡的內容。她在《我畫意象油畫》的下文中這么寫到:“我從中國傳統(tǒng)審美心理出發(fā),選擇了觸動人們內心的自然景態(tài),如蓮池等題材作我的繪畫憑借,以西洋印象派的油畫色彩,中國水墨畫的筆墨意趣,抽象意象的造型等,來表現(xiàn)生生不息的宇宙、自然、生命的運動。著力表現(xiàn)這種生命運動樂曲中的旋律、色彩、音響和節(jié)奏感,賦予其現(xiàn)代意味?!盵2]這是真正的中西結合,我認為“藝術”理應亦是無國界的,真正的繪畫硬是回歸本真、回歸質樸,表達自我的情感需要。這也正是古代道家的“物我為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
于是歐洋自1986年開始探索意象油畫語言,如今已大有成就。在她的意象油畫風景畫的寫生創(chuàng)作中,她格外喜歡描繪花鳥題材,我們能在她的畫中感受到我國古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審美的思想核心——“氣韻生動”,例如在其作品《春山聞鳥啼》中,我們能直觀感受到古代國畫中的韻味,以及西方印象派的用色風格,形為“中”,色為“西”,形色結合,又具有“詩意性”的情感表達,畫的名字就像是詩句中的一句甚至是題名。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也充滿了詩意魅力,在《論意象油畫的詩意魅力》一文中,作者李志強寫到中國傳統(tǒng)美學認為:“美”在意象,“美”在詩境。藝術的真諦,在于有詩的靈性。北宋郭熙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痹娭灾^之畫,是因為其充盈畫意,畫之所以謂之詩,是因為其溢滿詩意。[3]更加能代表“詩意性”的作品是圖1《春眠不覺曉》這一副意象油畫風景創(chuàng)作中的詩意更加濃郁,甚至畫作的標題就可以讓我們想到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痹倏催@幅作品中的畫面,一些枝條肆意舒展,一排鳥兒間或落于其中,畫面色調優(yōu)雅夢幻,帶著朦朧的春意,在繪畫的形式語言上節(jié)奏疏密的安排和諧漂亮,點線面的結合精巧得當,是為佳作。畫面中的“詩意”濃濃,詩情畫意的展現(xiàn)淋漓盡致。
詩意性表達是意象油畫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中情感與技能的體現(xiàn),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洋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共通藝術表達。我們可以在意象油畫的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中領略美好“詩意”韻味,提高意象油畫藝術的精神層次。
圖1 歐洋 《春眠不覺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