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玥(天津大學,天津 300072)
據(jù)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顯示,全國殘疾人口中,男性為4277萬人,占51.55%;女性為4019萬人,共計8296萬人。殘疾人的家庭戶共7050萬戶,占全國家庭戶總戶數(shù)的17.80%;其中有2個以上殘疾人的家庭戶876萬戶,占殘疾人家庭戶的12.43%。有殘疾人的家庭戶的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9.98%。有殘疾人的家庭戶戶規(guī)模為3.51人。而我國的老齡化程度也在逐年遞增,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調查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增加859萬;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增加827萬。這兩個大數(shù)據(jù)都顯示中國殘障人士數(shù)量的劇增。并且按照廣義殘障人標準,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孕婦,孩童等總計,中國的殘障人士已經形一個龐大的人群團體,代表了一定數(shù)量人群的生活要求和需求。殘障人士的分布家庭之廣,基數(shù)之大使殘障人士的生活需求問題已經擴大為國家的社會問題,直接影響到各群體能否社會共處,國家能否文明和諧發(fā)展,殘障人士能否得到關懷照顧以及中國的無障礙設施能否進步等多方問題。因此,無障礙設計是社會高速發(fā)展背景下的必由之路。
各省份殘疾人數(shù)據(jù)表
2008-2017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統(tǒng)計
關于無障礙設計,西方國家有著更久遠的歷史。例如:美國在1961年就頒布了第一部無障礙標準《便于肢體殘疾人士進入和使用的建筑設施的美國標準》。英國,是無障礙設計的發(fā)源地之一。早在1970年英國就推行了有關維護殘障人士的政策,最早涉及無障礙設施的是1970年就頒布的《慢性病人和殘疾人法令》,在這時的法令中就開始關注殘疾人進入公共建筑空間的權利和建筑對于殘障人士的關懷。德國,對于殘疾人士考取駕照,殘疾人車位都有嚴格的關懷政策,并且在公共場合的電話都設有為聾啞人專門的轉換系統(tǒng),也有專門服務殘障人士的工作人員。我國的無障礙設計的發(fā)展有二十多年,對于無障礙設計的關注在逐步提升,大眾對殘障人士的關懷意識在增長,城市中的無障礙設施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在國內,很多的無障礙設施引自國外,并且國內外的無障礙設施標準不同,國內的無障礙標準的不足,導致無障礙設施存在問題。
除了標準和技術類問題,由于國內的無障礙設計起步晚,大眾對于無障礙的意識還比較薄弱,不能有效的管理和維護已設有的無障礙設施,造成很多無障礙設施的“外強中干”。雖然殘障人士的基數(shù)巨大,但是比較之下,普通人在人口比例更高,數(shù)量更為巨大。由于教育缺失,關注還不夠,普通人群很難真正得了解到殘障人士在普通生活中的諸多不便。這就要求大眾對殘障人士抱有同理心。根據(jù)殘障人士在普通人家庭中的比例,以及考慮大眾在暫時性殘障時的意志才能做好無障礙設計,培養(yǎng)大眾的無障礙意識。
其中無障礙標識是無障礙設計下的一個分支。無障礙標識是給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士等殘障人士提供指示或引導或阻止行為作用的標志圖形,其包括的種類主要有引導標識、無障礙標識、危險標識、安全標識和限制標識。
無障礙標識在殘障人士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殘障人士類型的不同對于無障礙標識的需求也有所區(qū)別。視覺障礙者包括盲人和視弱,大多數(shù)盲人有感光的能力,視覺障礙人士的無障礙標識應當將背景和圖案標識明顯的區(qū)別開來,將字體加大易于辨認,并且將標識盡量布置在明亮的地方,也可以通過觸覺(如盲文)或是聲音來提示。有聽覺障礙者則區(qū)別于視覺障礙,無法用聲音進行提示,則要使用明顯的視覺標識或者燈光提示。老年人則由于年齡增長,生理機能退化,同時存在視力退化,聽力退化以及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等多方面帶來的生活障礙,應當結合聽覺障礙、視覺障礙者的標識來多次對老年人進行提示。給乘坐輪椅的殘疾人和兒童設置的無障礙標識應當降低高度,設置在合適的高度,兩者的不同點是給兒童的標識應當通俗易懂,多使用生動形象,顯色鮮明的圖片,而乘坐輪椅者的無障礙標識在此基礎上也需要加上并放大文字。除了以上的幾種大群體的殘障人士,也應當根據(jù)不同人群的殘障特質以及需求來設置無障礙標識。
無障礙標識的功能性主要有以下幾點:公平性,公平性體現(xiàn)的是無障礙標識的廣度,障礙標識的服務人群包含面應該廣,考慮到各殘障人士的差異性,并且將他們的需求都納入到無障礙標識的涉及范圍。靈活性,無障礙標識的形式不應該呆板,專門給某一類人群使用,或者拘束于刻板的形象,而應該提高標識的服務面,提高既有標識的功能性,以及開發(fā)即將設置的標識的更多作用。單純直觀,易識別性,不僅是無障礙標識,包括最常用的普通標識的最直接的功能是告示。對于殘障人士的標識更要單純直觀,因為殘障人士的身體機能有別于普通人,因此在公共場所,緊急危機時反應速度都要有別于常人。這就要求標識能夠被輕易的理解和識別,方便殘障人士的生活。容錯性,對于社會和殘障人士,無障礙標識的存在標準都是有勝于無,無障礙設施和無障礙標識的設置可能有尺度錯誤,或是標識不明,但都是對殘障人士便利的體現(xiàn),能夠對他們生活的便利提供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國內外標準的不同,引用先進的技術或設施或標識在國內的作用都會有所差別,容錯性能保證不斷的嘗試,從而促進新的進步。尺度適宜,無障礙標識和無障礙設施一樣,要考慮尺度。無障礙標識需要根據(jù)殘障人士的特點進行設置(如乘坐輪椅者的合適高度,兒童的高度,視覺障礙者的能視范圍和距離等)。
平常生活中的標識的主要功能是告示,標識的種類非常廣,交通、道路、樓道、禁止等都有標識的存在。無障礙標識首先要與通用標識結合的就是無障礙標識的覆蓋率和頻率,在設置有通用標識的地方也需要設置無障礙設施并且加入無障礙標識,或者嘗試將標識結合起來,形成能夠同時提示殘障人士和普通大眾的標識(比如將通用標識原本的字體放大,紅綠燈使用燈光和箭頭結合,方便一定的視覺障礙人群)。除此之外,好的標識設計也應該考慮所處的地點,氛圍,以及歷史等多種元素,未來的無障礙標識設計是否能添加除了實用性以外的美觀性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圖形:無障礙標識的圖形設計應當遵循簡單易懂,并且鮮明的特點,無障礙標識的作用是提示殘障人士,由于殘障人士的不便性,應當將圖形的比例放大,并且使用實體的顏色覆蓋,將圖案明確化。其次在圖形設計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jù)所設置地點的特點進行改變,進行特別的改變,如生動的形象,個性化的特點等。
字體:在設計無障礙標識的過程中,字體應該應用明確形狀的字體,線條適宜粗壯有力,無變化和簡易。而細線性,筆畫變化多的字體都應該排除,使殘障人士在看到標識時更加易于辨認。并且標識可以考慮外國人在國內的不便利性添加英文標識。
顏色:無障礙標識的顏色應該對比鮮明,使圖形和底色能夠容易區(qū)別,用顏色將圖案跳脫出來,容易辨認。最多的形式有白底配明度亮度飽和度高的顏色,或者是底色和圖案的顏色能夠形成強烈反差。在通用標志中使用的禁止符號,顏色的慣用功能都可以進行保留。(如紅色代表禁止,黃色表示警示等)。
無障礙標識的發(fā)展還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不僅要繼續(xù)完善落實已有的保護殘障人士的政策制度,也要加快擬定無障礙標識的標準和規(guī)范,將無障礙標識設計的標準全國范圍通行。除此之外,在無障礙標識設計完成之后,對于無障礙標識的維護管理也需要加強,并用法律規(guī)定制約破壞標識的人,以及常年對破舊殘缺的無障礙標識進行維修和替換。
根據(jù)現(xiàn)在國內的無障礙標識設計的現(xiàn)狀,我國的無障礙標識的設計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需要設計者能夠切身處地得為殘障人士的需求進行設計,也需要實施者嚴格按照設計的內容實施部署,以及法律的保護以及相關人員的盡心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