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潔
《專心就能找到》是二年級心理健康第6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時,筆者以不專心的案例視頻導入,以課本上“找水果”“按大小順序找數字”兩個活動為核心環(huán)節(jié),以分享專心的方法為升華,引導學生意識到專心品質的重要性,學會專心。為克服課堂組織存在的效率低下問題,筆者從“目標導向”與“課堂約定”兩方面做出了如下反思。
強調目標導向。這節(jié)心理健康課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專心,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目標之間掛鉤卻不夠深刻、系統(tǒng)、明朗。教師應注意從活動規(guī)則設定與概念表達兩方面架構起教學活動的目標導向。
一方面,活動規(guī)則設定依從目標導向。教師應將教學活動的實施是否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教學活動開展價值的衡量標準。本堂課中教師應先展示活動要求,多次闡明“找水果”活動時以“準確”而非“速度”為核心取向,并在計時開始之前才放水果圖。這樣既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讓學生在共同學習中享受專注的快樂。
另一方面,概念表達依從目標導向。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概念表達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具象的概念表達更適合低段學生。本節(jié)課上,教師用與“專心”概念相關的具象詞匯刺激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當學生答案準確時,引導學生內化“專心”的內涵:注意力集中;眼神跟從教師的引導;積極發(fā)言;清楚知道活動規(guī)則等。當學生答案不準確時,引導學生內化“不專心”的內涵:太著急、想別的事情、做小動作、沒檢查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結構中逐步內化、建構了一套關于“專心”的知識體系。
重視課堂約定。課堂約定是以口令、手勢、行為等方式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形成一定的規(guī)矩。本堂課中有“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小嘴巴,不講話”“時間到,到到到”等口令,基礎的課堂約定是利用恰當的,但是更深層次的約定比較缺乏,比如本堂課中學生在口令完成后依舊搗亂講話,教師并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獎懲實施必須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得到訓練與強化,課堂約定的形成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選擇合理的獎懲措施。獎懲措施的選擇至關重要。一方面,獎勵措施不僅要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發(fā)展特征,還要趨向多樣化,以適切性保證吸引力,以多樣化號召集體參與。本堂課針對的是二年級學生,可以讓學生累計小紅花兌換榮譽性、物質性的獎勵,也可以依據學生表現讓其承擔不同班級管理模塊的“小主人”角色,提高責任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懲罰措施既要適度又要有效,可采取消除已經獲得的榮譽的辦法規(guī)范不佳行為,如撤掉班級職務,沒收小紅花等。課堂教學應以獎勵為主懲罰為輔,助力學生成長。
二是建立穩(wěn)定的條件反射。課堂約定得以形成,來源于約定的穩(wěn)定性。也就是說,建立起條件反射,只要學生一發(fā)生該行為,教師就會執(zhí)行該約定。教師對約定條件反射式地執(zhí)行,才能增加學生對約定的信任感,才能保證約定的穩(wěn)固性,進而為開展教學服務。
(作者單位: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