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播電視大學與各中職學校、企業(yè)建立合作辦學及培養(yǎng)人才機制,探索設立“校企?!鄙龑W直通車模式,有利于實現(xiàn)企業(yè)需求與學校教學的無縫對接。社群學習是一種主動、高效的組織學習模式,設計有效的社群學習模式,對于創(chuàng)新“校企校”升學直通車項目學習模式,促進學習與知識創(chuàng)新,增強中職學生的適應性與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靶F笮!鄙龑W直通車項目的社群學習模式汲取“互聯(lián)網+”時代學習環(huán)境的優(yōu)勢,將“技術、組織、學習、交互”四個要素與具體學習情境進行無縫整合,學校教師、企業(yè)專家、企業(yè)員工、中職學生為參與主體,各種社會化媒體為交互媒體,設計貫穿學習的引領、建構、遷移、評價四個階段。
關鍵詞 社群學習;廣播電視大學;中職學校;升學直通車;校企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 G7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0)17-0058-04
一、社群學習的內涵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未來一定是共建、共享、共創(chuàng)的社群時代?!吧缛簩W習”是指由志趣相投的一群人所組成,以“學習”為核心概念,利用網絡傳播技術,基于共同的興趣、任務或價值觀,彼此之間互相協(xié)作,通過對話、分享、反思、實踐、應用等活動,有組織、交互式地發(fā)生群體學習行為[1],實現(xiàn)知識、經驗和資源的共享,達到共同的愿景和發(fā)展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
社群學習中的成員通過網絡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突破時空與地域限制,讓處于不同地域及時空的社群成員達成資源共享、資訊共通、知識交換與經驗交流[2]。社群學習促進了學習的便捷性和泛在性,能有效解決因為海量資源與個性需求的矛盾而導致的信息迷航,社群學習還能增強成員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其學習成本隨著社群成員的增多而遞減,因此社群學習能夠以低成本獲取高質量的學習,社群學習實現(xiàn)了由“人”到“眾”的變革,由“個人成長”到“集體發(fā)展”的跨越。
二、“校企?!鄙龑W直通車項目概況
2019年麗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高中畢業(yè)生升學擴面工程的意見》,要求學校與企業(yè)加強合作,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創(chuàng)新協(xié)同育人、共同發(fā)展的長效機制,拓寬高中畢業(yè)生升學渠道,讓更多的高中畢業(yè)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斷提升潛在勞動者的文化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在這個意見中,市政府賦予麗水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電大”)一個重要的任務,要求電大與各中職學校、企業(yè)建立合作辦學、培養(yǎng)人才機制,探索設立“校企?!鄙龑W直通車模式,讓中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就接受電大成人高等學歷教育?!靶F笮!鄙龑W直通車培養(yǎng)項目是指將中職、大專兩個階段教學和課程等資源相互銜接,學生培養(yǎng)仍然劃分中職和大專兩個階段,但打破原有建制,均設全日制及業(yè)余兩種學習方式。中職學校、企業(yè)和電大三方共同參與,以培養(yǎng)技能型學徒為最終目的,中職和電大主要承擔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教授和技能訓練,企業(yè)通過“師徒制”的形式進行崗位技能訓練。該模式立足中職學校和電大的實際教學條件及資源,結合企業(yè)提供的學徒崗位,實現(xiàn)企業(yè)需求與學校教學的無縫對接,汲取現(xiàn)代學徒制與中高職銜接的精華,其實施過程的改革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四化”,即培養(yǎng)協(xié)同化、全程項目化、教學工廠化、共享無界化。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以QQ、微博、微信為交互載體的學習社群蓬勃發(fā)展,并逐漸受到學習者的喜愛,被許多部門和組織用來進行學習交流。但是,目前多數(shù)社群學習缺乏系統(tǒng)的思考和設計,普遍存在缺少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效的教學延伸、深入的交互協(xié)作、充分的學習滿足感、多元的過程性評價等問題,沒有充分發(fā)揮社群學習應有的作用。高質量的社群學習對個體或群體的學習都能夠產生積極作用,有利于增強學習社群的凝聚力,促進個體知識建構和知識增長,使隱性知識得以傳播和創(chuàng)造,集體智慧得以凝聚和發(fā)展。
三、社群學習在“校企校”升學直通車項目中的價值意蘊
(一)社群學習豐富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
“校企?!鄙龑W直通車項目面對的是一批中職畢業(yè)無法繼續(xù)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這批學生學習能力偏弱,學習內生動力不足,但是他們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有提升自我的動力和追求。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在課堂上,教師關注的是學術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與課堂教學不同的是,社群學習的內容具有廣泛性和多樣化特點,在社群學習中關注的是生活、學業(yè)、心理、職業(yè)、休閑、情感、藝術等多方面的發(fā)展[3],基于社群成員各自不同的知識背景和愛好,在社群學習中學科邊界相對模糊,可以為成員提供跨學科、多形態(tài)、多角度的信息服務。社群學習活動是知、情、意的綜合體現(xiàn),從“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轉向“獲得更多的真情實感體驗”,社群成員可以樂在其中,呈現(xiàn)自愿、自覺、自主的學習氛圍。
(二)社群學習提供了開放的學習平臺
首先,社群學習在空間上為成員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校企?!鄙龑W直通車項目的教學跨越多個空間,包括課堂、車間、家庭、戶外。社群學習主要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學習,依托先進的移動設備和豐富的社會化媒體,學習活動不再受物理空間的限制。其次,社群學習將高效便捷的學習工具、真實的工作情境、豐富的學習內容和交互的學習活動融合在一起,為社群成員提供了開放性的平臺。社群中的每個成員都是主講者和點評者,都能開啟談話主題、分享創(chuàng)意、指導評價和關注他人,人際交往的平等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從而打破學習的孤立狀態(tài),促進學習的動力。
(三)社群學習激發(fā)了個性化的發(fā)展
社群活動往往滲透著社群成員豐富的體驗,充分彰顯他們個性化的特征,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質疑,充分進行多元的、對話式的學習,并從不同角度促進反思,激發(fā)探究能力,充分培養(yǎng)和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認知、情感、技能、經驗等多個方面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同時社群學習讓學習者感覺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對個性差異的尊重和照顧,對社群成員個性化發(fā)展的影響也更深刻。而且社群成員個性化的興趣愛好、知識背景經過相互碰撞、激發(fā)后,常常會激起更多的思維火花,引發(fā)思想創(chuàng)新和靈感迸發(fā)的“美第奇效應”,這就是社群學習帶來的無形價值。
(四)社群學習促進了有意義的深度學習
社群學習是圍繞真實問題進行的對話式學習,從“講臺式”互動到“圓桌式”互動,這種對話式教學打破了灌輸式教育的縱向模式特征。沒有參與就沒有學習,只有積極參與才能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在社群學習中, 從參與的廣度上,社群成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學習,利用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通過分享、瀏覽、記錄、討論、總結、反思、實踐等多種行為參與學習。從參與的深度上,社群成員聚集在一起進行學習、研討,這樣的合作可以更好地產生共振式效應,學習會變得更容易,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在不同經歷成員之間的互相對話和思想碰撞中,社群成員更有機會拓展知識面,在接受不同的觀點基礎上深入思考,達到對知識深入的理解和內化。
四、構建基于“校企?!鄙龑W直通車項目的社群學習模式
(一)社群學習的構成要素分析
技術是開展社群學習的基礎。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促使了社群學習的形成,社群學習環(huán)境基于網絡通信技術,各種技術工具要與學習情境、任務、目標深度融合。將技術支持融入社群學習環(huán)境中,強調技術使用的便捷性、觀賞的美觀性、呈現(xiàn)的藝術性和體驗的舒適性,充分發(fā)揮技術的構建價值。
組織是實施社群學習的關鍵。組織包括團隊組建、活動的組織策劃、制度和規(guī)則的制訂、機構設置、管理體制、規(guī)章制度、人員構成、組織架構、互動的形式和周期等。社群中應該有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以約束學生行為、思想、態(tài)度,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形成合作意識,促使社群從松散到聯(lián)合,最后發(fā)展為長效的學習共同體。
學習是運作社群學習的核心。社群并不只是管理學生的方式和工具,學習應該是社群活動最重要的取向,因此社群的運作要遵循學習的邏輯和規(guī)律。社群學習作為課堂教學形式的必要補充,學習內容以學生在學習或工作中的疑惑和問題為主,通過專家引領和同伴交流協(xié)商,促進信息交換和知識交流,提高認知水平,既促成了個體知識建構,又促進集體智慧增長,融合專家、學員、知識、交互等因素,形成知識增長、積累與創(chuàng)新的學習生態(tài)。
交互是保證社群學習的質量。在社群中交互時時刻刻都在發(fā)生,交互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群學習的質量。情感是建立在良好關系和互動基礎上的,在交互中建立的情感是提高學生參與性的重要因素。社群學習的設計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互動的質量和頻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互動體驗,營造出安全、便捷、和諧的交互環(huán)境。
(二)構建社群學習模式
依據“校企?!鄙龑W直通車項目中學習社群的四個構成要素,從認知、教學、社會、技術四個維度來構建社群學習模式,將“技術、組織、學習、交互”四個要素與具體學習情境進行無縫整合,學校教師、企業(yè)專家、企業(yè)員工、中職學生為參與主體,各種社會化媒體為交互媒體,設計貫穿學習的引領、建構、遷移、評價四個階段。構建的社群學習模式如圖1所示。
1.學習引領階段
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社群學習載體,比如博客、論壇、微信或QQ等,這些載體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呈現(xiàn)形式等方面均有各自特點。根據“獨立自助”“群組協(xié)作”“工作中學”“課堂中學”四種學習活動,選擇合適的載體分別建立四種學習社群,為學生有效聯(lián)接和溝通交流提供支持。同時還要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督促和引導學生制訂明確的目標。
2.學習建構階段
一是選擇任務驅動,促進認知建構。以項目和任務驅動,帶動學習的開展,通常選擇融入真實情境的問題,創(chuàng)設基于真實生產情境或有意義學習情境的學習資源。教師對群組交流討論需要進行有效的專業(yè)引導,在恰當?shù)臅r機為學生提供認知支架和思維支架,引導社群的討論向深層次發(fā)展,從關注任務活動到關注思維改進,從教師主導的對話到學生自組織性的分布式對話,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
二是巧設討論主題,激活深度交互。討論主題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也是影響社群活躍度的重要因素。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密切、熱衷討論的話題聯(lián)系起來,巧設討論主題,達到交互共鳴。篩選專業(yè)知識豐富且解決問題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助學者,鼓勵其回應和解決討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拋出富有探討性的意見,激活群體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形成較為完善的討論報告。教師對討論區(qū)的交流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對于有分歧的觀點給予正確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
三是引導融會貫通,完善知識整合。引導學生對不同形態(tài)、不同主體間的知識進行整合。社群的動態(tài)交流不僅促使學生對已有的隱性知識提出質疑并從新的角度重新理解和整合,同時這種動態(tài)交流也促進了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變,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轉化是循序漸進、不斷發(fā)展的過程[4]。學生要將零散的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通過對話、感悟、歸納、整理、圖表、可視化工具等等進行整合,達到融會貫通。社群中采用同伴互助、相互支持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要將分散在個體中的知識與共同體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將個人實踐的智慧變成學習團體共享的學習內容,使個體知識和集體智慧都不斷提升,使社群成員得到共同的發(fā)展與提高。
3.學習遷移階段
一是滲透問題情境,指引認知加工。學生最終要將認識結構體系靈活地運用到具體情境中以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揭示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和聯(lián)系,不斷豐富認知體驗,促使知識擴展和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通過個體的自我反思和集體協(xié)作建構,產生出更深刻的見解,共同合作解決實際問題。
二是關注邊緣人物,加強互動互助。教師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帖、回帖數(shù)量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篩選出學習社群中的邊緣學生,他們是學習的旁觀者,也是“游離”狀態(tài)的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督導,鼓勵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幫助“游離”狀態(tài)學生走出困境,加強和“游離”狀態(tài)學生的互動和資源共享,使這部分人融入到集體中來。
三是拓寬遷移通道,培養(yǎng)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教師創(chuàng)設思維容量大、思維過程強,體現(xiàn)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遷移過程的綜合案例。教師加強指導和反饋,培養(yǎng)學生運用、判斷、歸納、創(chuàng)造知識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協(xié)作、探討、解讀、分析,促進概念的交互、思維的轉換、知識的遷移。作品以小組的形式設計和創(chuàng)作,成果可以通過文本、視頻等豐富的媒體資源形式呈現(xiàn),成果要體現(xiàn)目標的達成,通過共享成果促進社群知識的螺旋擴展。
4.學習評價階段
一是啟迪深度反思,促進自我交互。學生完成任務后進行反思總結,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博客或QQ日志等媒體記錄對學習過程的總結和心得,并與社群成員分享自己學習的體驗和遇到的問題,有助于提升后期社群學習的質量,為促進學生的參與行為和深度學習提供思考和借鑒。
二是融合多元評價,展開以評促學。重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學化,綜合合理運用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在社群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持續(xù)的評價和及時反饋,讓評價充分發(fā)揮反饋、調整、監(jiān)督、促進作用。
參 考 文 獻
[1]付偉,季承.“社群學習”模式探索——以中國銀聯(lián)支付學院實踐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4(24):30-36.
[2]馬子驎,張杰.以分享為特征的網絡學習社群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11):4-9.
[3]趙勝軍.“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社群生活與學習方式的變革[J].當代教育科學,2017(3):76-79.
[4]楊奕琦,房漢平. 網絡社群中學習者隱性知識習得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11):114-117.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Learning Model Based on“School-Enterprise-School”Direct Further Learning Project
Wen Yun
Abstract?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mechanism for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various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explor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school-enterprise-school”direct further learning model. Community learning is an active and efficien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odel. By designing an effective community learning model, it is significant to innovate the“school-enterprise-school”direct further project learning model, promot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he“school-enterprise-school”direct further projects community learning model draws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the“Internet+”era, seamlessly integrating the four elements of“technology, organization, learning, and interaction”with specific learning situation. Enterprise experts,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the main participants, and all kinds of social media are interactive media. Which is running through the four stages of learning, construction, migration,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learn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urther learning; direct further learning; school-enterprise-school cooperation
Author? Wen Yun , professor of Lishu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Lishui 323000)
作者簡介
溫蘊(1974- ),女,麗水廣播電視大學教授(麗水,323000)
基金項目
國家開放大學科研項目“互聯(lián)網+時代企業(yè)社群學習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G18A1616Y);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基于‘中職——電大直通車項目的社群學習模式研究與應用”(2019SCG074);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社群學習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麗水電大‘中職——電大直通車培養(yǎng)項目為例”(XJG201816),主持人:溫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