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興
摘 要:在中學課堂上,許多教師常采取合作學習的方法。通過關于數(shù)學課堂上合作學習開展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不能準確定位自己,沒有合理地劃分合作學習小組且在學生進行學習之前對其缺乏指導,教師對于數(shù)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評價方法單一且評價對象不全面?;诖?,提出了幾點改善目前現(xiàn)狀的教學對策,從而使課堂活動更加高效。
關鍵詞:合作學習;數(shù)學教學;策略
1 引言
《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提道:“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盵1]改革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體會到合作的樂趣與作用,在合作中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
艾森伯格和卡梅隆認為合作學習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是其中一方單方面的闡述,其重點是以教師為媒介激發(fā)學生互動學習的積極性,這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可以使教師有效地觀察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改善其教學策略。
布洛菲提出以契約的形式來激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群體的差異性來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
魏超,杜蘭梅[2]提出:合作學習結合了成員合作、小組競爭和個人行為,與教學需求相一致,是傳統(tǒng)單一教育模式的巨大改變。
游賢瓊[3]指出:同伴關系作為人際關系的一種主要形式,對一個人將來能否適應成年人的社會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而合作學習是促進平等關系積極發(fā)展的好方法。
2 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數(shù)學的內涵
數(shù)學是人們通過對世界的進行定性的理解和定量的描述,一步一步進行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方法和基礎理論,在實踐中廣泛應用的過程。數(shù)學就是從學生自身的特點與其經(jīng)驗出發(fā),結合其學習數(shù)學的背景、經(jīng)歷和心理狀況,將實際的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模型進行分析和解釋的數(shù)學過程[4]。
2.2合作學習的概念
國內外學者對于合作學習沒有一致的定義,可以理解為: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把學生分成幾組,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自己的研究或學習來交流討論、獲得知識。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目的是使學生與學生互相學習[5]。
2.3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不應該被動地去接受所學習的知識,而應該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對所學知識進行建構[6]。學習者是過程的完成者和主體,當學習者每次獲得新知識或者掌握新技能時,他就會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有動力去學習。
群體動力理論認為,群體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緊張的內部關系有助于激勵大家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通過彼此幫助,團結合作來獲取知識與技能,并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產(chǎn)生動力。
自由學習理論認為人是有智慧的生命體,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中,他能夠直接判斷出最適合他的目標和手段,并去努力實現(xiàn)這些目標和手段。強調個人的需要和主動性會促使人們傾向于變得更好。
3 合作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以某公立實驗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了“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調查問卷,對合作學習中小組合作頻率、教師的參與度;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設置、劃分標準、角色分配;評價頻率、評價對象等因素進行了問卷調查。經(jīng)過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下面的問題。
3.1教師對自己角色定位不準確
部分教師會置自己于合作學習之外。這些教師總是遠離他們的學生,覺得學生所學的與他們無關。部分教師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過于重視自己的權威與地位,導致學生只能在其設計與領導下按部就班。學生們會對課堂的學習就失去了興趣。
3.2合作學習前準備工作不足
數(shù)學課堂上經(jīng)常以座位來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有一個組長。這種劃分模式會逐漸使一部分學生變得更加懶惰。在這種分組模式下,合作學習小組往往都是以一小部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為主體,而其他學生只能是配合。學生們不知道為什么要坐在一起合作學習,當小組開始討論時,他們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小組內部缺乏相應的分工導致了許多問題。
3.3評價機制不完善
部分數(shù)學教師會對學習成果進行全面宏觀的評價,注重的是整個學習小組、整個團隊的合作學習效果。評價的內容指標也僅僅是本節(jié)課上的部分問題,當學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學習討論任務之后,教師就會給予學生一個良好的評價來對他們的小組學習成果進行肯定。評價的內容指標比較片面,部分的學習小組都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導致無法得到教師的肯定與鼓勵,時間久了,部分學生就失去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欲望。
如果教師對課堂的評價不全面,學生合作學習的利弊就難以體現(xiàn)出來。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無法完全掌控學生學習的進程,學生的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難以取得進步。
4 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改進對策
4.1正確定位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教師應該是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造者。在數(shù)學課堂上,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學習學習氛圍,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才能碰撞和融合。教師要在合作學習開始之前就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課堂場景的設計者。在數(shù)學課堂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教師應認真設置安排討論的問題,只有學生覺得自己無法一人獨自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學生才會積極的與同學成立學習小組,進行組間探討,這種情況下的合作學習場景才算是成功的。
教師應組織好課堂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必須將學生、學習資源以及學習方式進行有效的結合,為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創(chuàng)建必需的條件,讓學生成為合作學習的主體,給予他們充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在學習小組中自由遨游。
4.2選擇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劃分依據(jù)
在按照學習成績分組時,教師應該將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有機組合,通過以好帶差的方式,用以提高差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分組的時候可以將學習好的學生與學習差的學生等比進行分配,再加入兩到三個學習中等的學生。
將男生與女生進行合理分配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優(yōu)劣勢互補,這種分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于與異性接觸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減少由于與異性接觸帶來的未知與恐懼等情緒,強化學生的心理。
教師通過類似于“抓鬮”的概率性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隨機分配。這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自由分組時,為了聊天,為了玩,會選擇與自己關系好的學生進行搭配。因此,教師在進行隨機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異質性,利用這種異質性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4.3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渠道與方式對合作學習小組的成果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對策,并且在評價時要注意對小組與個人評價的有機結合,不能過于偏重小組評價,從而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目前,合作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被廣泛接受和應用。如果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夠改善學生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合作學習之前制定并完善合作機制,有效評價合作學習結果,那么合作學習將很好地服務于數(shù)學教學。
參考文獻:
[1]國發(fā)[2001]21號,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S].
[2]魏超,杜蘭梅.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9(23):34-35
[3]游賢瓊.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9(12):74.
[4]郭鳳喜.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少男少女,2018(18):44-45.
[5]李昭君.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研究——以XX小學數(shù)學課為例[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12):58.
[6]劉春晶.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7(2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