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臣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得到了非常廣泛的運用,通過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相互討論探究的過程中,在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下,可以促使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知識,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能盲目,需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科學劃分學習小組,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還要適度參與提供必要的指導,科學構建評價體系,從而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現(xiàn)代社會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識”“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重要途徑”。顯然,新課改理念影響下,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成為一種趨勢,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要善于借助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的有效性,促進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一、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小組劃分缺乏科學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小組合作的形式,簡單地將小組按照座位的前后來進行就近組合,或者按照成績的好壞強制分組。這樣劃分,各小組之間的能力不均衡,學習程度不同,導致課堂學習成為少數(shù)人的活動,大部分學生始終無法真正參與其中。
(二)對合作學習的形式和內容把握不好
一談到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廣大教師而言,首先想到的就是討論,乃至于一部分教師認為小組合作的成功就是討論的越多越好,這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學習方式并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內涵,小組合作不能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三)學生主體地位受到限制
在課堂上,大部分是教師自己在講授相關課程,沒有把握住合作學習的真正內涵,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生動手實踐、自行探索的機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意見,也不能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四)教學評價方式太過單一
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合作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與反饋,但很多教師不僅不能及時評價,評價方式也過于單一,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1]。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科學劃分學習小組
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相關的各項課前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定的獨立思考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探究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基礎,是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個全面充分的了解,包括學習興趣、認知能力、語文基礎等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科學劃分學習小組,同時還要注意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確保每個小組都能團結和諧[2]。每個小組的組員數(shù)量不宜過多,小組人數(shù)一般是4—8人,4人一組最常見,組員之間要明確責任分工,配置組長、材料員、記錄員、發(fā)言員等職務,確保所有成員都有平等參與的機會,為了小組的共同目標而團結努力。
(二)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合作
素質教育要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境界:學生好學、喜學、樂學;教師喜教、愛教、樂教。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想辦法讓學生樂于合作,便成了我們教學研究的方向。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圍繞所給的主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營造自由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就應該注重合作討論題目的設計,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情況和內心需求,結合教學內容和重點,從而為合作學習的開展提供明確的目標,要讓學生樂于合作,才能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這是一篇詩歌,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平臺,鼓勵他們在小組中朗誦詩歌,讀出內容,讀出情感,感受雷鋒精神的偉大。這樣可以促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學生之間通過分享、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并且樂趣十足。
(三)適度參與,提供必要的指導
教師在小學教育活動中發(fā)揮的教學引導作用尤為重要,要求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積極實施督導,在遇到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指導,結合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指點學生,使閱讀教學活動課可以順利進行。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歸納總結,成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一員[3]。例如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結合文章內容特點,我引導學生參與名句賞析,并結合寫景部分,探討作者的思想情感,“抓精彩語段,用心品味”,思考春天季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樣的特征,從而為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提供啟發(fā),然后組織學生發(fā)表小組感言、總計匯報學習成果,使學生在小組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四)科學構建評價體系,提高教學有效性
不論對于哪一階段的學生來講,在學習、做事情過程中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小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過程中,應充分重視評價體系的科學構建,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引導,并且給予學生正面、公平的評價,要認可學生在學習中做出的各種努力,注重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4]。
結語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尊重學生自主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組織形式,其在語文課堂的科學應用,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也能夠使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成果得到不斷優(yōu)化。為了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不斷提升,教師應積極探索合理的應用策略方法,從而充分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價值,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宋秀云.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討[J].學周刊,2019(16):105.
[2]韋玉桃.例談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60-61.
[3]朱海艷.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11):50-51.
[4]李雪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開心:素質教育,2017(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