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秋燕
老年抑郁癥患者一般指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抑郁癥患者,此類患者一般為單相抑郁,其發(fā)病因素各有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焦慮、思維緩慢等癥狀,是老年群體中常見的心理障礙,也是一種精神疾病[1]。該疾病對患者軀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生活等都存在十分嚴重的影響[2]。臨床認為,針對老年抑郁癥患者,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是不科學的,需要配合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以達到糾正患者不良心態(tài)的目的。認知性心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心理干預內容,主要用于建立患者正確的認知能力,使其認識到自身的疾病,并客觀對待,糾正不良的心態(tài),這在精神疾病的護理干預中有著積極作用[3-4]。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中的效果及滿意度。對此,文章選取了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的88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觀察,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本次研究將我院的88例老年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展開,分組法為計算機隨機分組,將患者分成兩組后,一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一組采用認知性心理干預,分別作為普通組和研究組,每組44例患者,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均知情,且排除老年癡呆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最大88歲,最小60歲,平均年齡(73.6±1.1)歲,男性20例,女性24例,其病程在5個月~7年之間,平均病程(4.1±0.9)年;普通組患者年齡最大89歲,最小61歲,平均年齡(72.8±1.8)歲,男性18例,女性26例,其病程在7個月~7年之間,平均病程(4.2±0.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檢驗確認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獲得了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能夠比較。
所有患者均按照標準方法進行抗抑郁治療。其中普通組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用藥管理和安全管理,強化患者體征指標監(jiān)測,用藥后加強觀察,定期展開心理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認知性心理護理,內容如下:
1.2.1 認知重建 主動尋求和患者進行交流,找一個適合的時機,與患者展開深入的交談,了解患者的情感訴求,并采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引導患者找出其自身存在的錯誤觀念和思維,而后與患者一起,探討正確的價值觀、情感觀和世界觀,建立患者對外界事物的客觀認識。同時,積極開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讓患者能夠主動的認識自身的病情,糾正錯誤的心態(tài)。
1.2.2 心理疏導 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對患者的抑郁程度進行評估,聯(lián)合患者家屬,給與患者心理疏導。心理疏導主要從日常溝通、單獨訪談、家屬關懷、娛樂活動等幾個方面進行。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交和社會活動,豐富單調的生活,叮囑家屬給與患者心理支持。在與患者交談的過程中,要善于傾聽。
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4周、8周的抑郁癥狀,分數(shù)越高代表抑郁癥狀越嚴重。制作調查問卷,由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做出評價,將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維度,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44×100%。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2.0展開統(tǒng)計學處理,其中HAMD評分為計量資料,以(±s)表示,患者滿意度為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分別以t檢驗和χ2檢驗統(tǒng)計其差異,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干預后4周的HAMD評分為(14.87±2.71)分,干預后8周的HAMD評分為(6.08±2.11)分,各項數(shù)據(jù)較普通組低,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5.45%(42例),其中十分滿意29例,比較滿意13例,其數(shù)據(jù)較普通組更高(P<0.05)。見表2。
抑郁癥是精神疾病中比較嚴重的一種,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抑郁癥是精神病中自殺率比較高的一種。臨床中認為,單純的對抑郁癥患者采用藥物治療療效差異較大,需要配合以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才能夠達到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而對于老年抑郁癥患者而言,受家庭、情感、軀體疾病、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其爆發(fā)抑郁癥的風險更大[5-6]。此外,老年患者多存在認知障礙,這也是導致其抑郁癥發(fā)病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需要對老年抑郁癥患者采取有效的認知干預措施,確??祻陀型鸞7-8]。
認知性心理干預主要從患者認知能力入手,是一種具有發(fā)展眼光的護理干預措施。與常規(guī)的心理護理相比,認知性心理護理可以建立患者的正確認知,讓患者能夠客觀的認識事物,從而對待自己身邊的人和物,通過干預認知后,患者也能夠長期的對自身的不良思想和觀念進行糾正[9-11]。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研究組患者干預后4周的HAMD評分為(14.87±2.71)分,干預后8周的HAMD評分為(6.08±2.11)分,各項數(shù)據(jù)較普通組低,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實施認知性心理護理,研究組患者的抑郁癥狀有了十分顯著的改善,而普通組患者雖然有變化,但效果并不顯著。程新強等[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老年抑郁癥患者經認知性干預后四周的HAMD評分為(13.88±2.56)分,干預后8周的HAMD評分為(6.12±2.37)分,各項數(shù)據(jù)較常規(guī)患者低,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研究與本研究指出的觀點一致,均認為認知性心理護理可以顯著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癥狀,促進患者的康復,但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一定差異,可能是受患者差異和病例數(shù)的影響。
表1 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4周 干預后8周研究組(n=44) 25.02±3.84 14.87±2.71 6.08±2.11普通組(n=44) 24.95±4.55 20.92±2.53 14.22±3.74 t值 0.078 0 10.824 5 12.574 0 P值 0.938 0 0.000 0 0.000 0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從研究結果2.2來看: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5.45%(42例),其中十分滿意29例,比較滿意13例,其數(shù)據(jù)較普通組更高(P<0.05)?;颊邔τ谧o理的滿意度直接性的表達出了護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而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說明了研究組患者對認知性心理干預更為認可。認知性心理干預是近幾年臨床中推出的一種護理措施,該措施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心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理性水平,調動患者對自身疾病干預的積極性,讓患者能夠主動的排除不良情緒和不良思想。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認知性心理護理在老年抑郁癥中的應用可以減輕抑郁癥狀,提高患者滿意度,加快患者康復,值得使用,建議在臨床中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