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私有財產 保護原則 民商法
作者簡介:鄒無寒,東北林業(yè)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17
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公民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民商法作為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重要法律之一,當前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私有財產保護內容需要做進一步更新等,導致自身私有財產保護的作用效果難以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因此有必要對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進行探討分析,這對全面保護私有財產安全性,維護社會和諧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國民經濟發(fā)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的同時,相應私有財產也在不斷增加,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國民私有財產的保護力度,才能夠維護社會和諧運轉。通常在法律規(guī)定圍內,國民私有財產包含個體經濟與私營經濟,相關的財產以非公有制經濟形式存在。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容侵犯,這是人們已經形成的普遍的共識,我國法律針對私有財產與財產的繼承權保護也有明文規(guī)定,個體與私營經濟是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社會整體建設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诖?,需要進一步加強私有財產的保護,同時為提升私有財產的保護效果,需要對現(xiàn)有私有財產保護法律存在的缺陷問題做有效的彌補與完善,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我國國民私有財產的范圍[1]。
對于私人的合法收入、名下的房屋建筑、所屬的生活用品等不動產與動產而言,上述財產的所有權主體為私人,這是與國家集體相對立的一個概念,在我國被稱之為物權個體,該項權利不僅我國公民可以享有,同時外觀公民以及一些無國籍人士同樣享有,其中也包括所有的私營企業(yè),上述內容便是私有財產的范圍。
首先,對于居民合法收入而言,通常是指勞動人民從事合法的勞動所獲得的報酬,這種報酬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常規(guī)的人民幣,比如工資,需要由雇傭者定期支付,當然也可以是一些有價值的物品。同時在參與勞動后,所提供的一些物質權利本質上也是一種收入,比較常見的有專利轉讓費和稿費等,還包括一些債券與股權利息。另一方面,對于房屋出租以及土地使用權出租所獲得的金錢也被納入所得也被收入范圍之中。除此之外,針對一些轉讓財產所得,中獎、個體經營所得利益等均視為合法的收入。
其次,針對房屋建筑而言,這是公民日常生活的剛需,同時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生活資料,主要包括住宅、商鋪等類型,根據(jù)當下的土地管理法律,房屋作為一種私有財產僅僅是指房屋建筑本身,不包含房屋占用的土地,土地為國家所有。對于農村宅基地而言,同樣不是私有財產,宅基地屬于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共有[2]。對于私人而言,只享有房屋的所有權與居住權,針對房屋占用土地,只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
最后,針對一些生活用品而言,泛指指用于生活各方面的一些物品,比如日常出行所用的車輛,居家所用的所有電器以及其他家居產品,又如從事生產生活的一些工具原料等,這些是社會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通常以基礎物質形式而存在。
(一)補償性原則
在民商法中,針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通常需要遵循補償性原則。在這一原則下,若合法的私有財產被非法侵占或者被國家集體征用時,通常會根據(jù)私有財產主體所遭受的損失程度,給予相應的補償,從而更好的保障私有財產主體合法權益,體現(xiàn)出了私有財產保護的公平公正性。同時在民商法中,針對私有財產主體所作出的補償不帶有任何形式上或意義上的懲罰性質,就是一種單純的直接性補償。在實際進行補償時,通常會嚴格根據(jù)合同法相關內容要求,按照其中的最高標準進行賠付,盡管相較于刑罰中的處罰,民商法中的補償不夠權威,但在補償方面卻十分的公平公正。
(二)平等性原則
平等性原則也是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中所遵循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針對私有財產制度需要進行公平科學合理的設計,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的私有財產均一視同仁,不會出現(xiàn)差別對待。針對私有財產保護的平等性原則在具體實施方面,主要依托于相關的平等保護理論,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來實現(xiàn),因此在制度具體執(zhí)行方面,同樣也具備平等的特點[3]。
(三)不主動干預原則
民商法在實際進行私有財產保護時,需要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個人意愿,嚴格遵循不主動干預原則,只有當事人主動提出要求時,才能夠實施私有財產的保護。對于民商法而言,通常會進行私有財產保護的相應規(guī)則的制定,只有在私有財產遭受侵害的情況下,相關主體提出訴求,司法行政機關才會以民商法相關規(guī)則為依據(jù),來保護相應主體的私有財產免受非法侵犯或要求侵犯主體進行補償。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有很多種保護措施,比較常見的有合同強制執(zhí)行,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并作出補償、明確產權歸屬等,這一原則也充分體彰顯了民商法尊重公民個體自由的特點。
(一)私有財產保護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
當前的民商法中雖然對私有財產保護力度較大,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民眾私有財產形式更加多變,因此還需要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內容范圍方面,及時作出更新與完善,有效擴展私有財產保護的涵蓋范圍。同時針對一些被納入私有財產保護范圍中的內容,還需要明確具體的保護形式,以便相應的保護措施得到切實有效的執(zhí)行。例如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游戲產業(yè)發(fā)展也日益興旺。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很多虛擬貨幣、虛擬游戲裝備等,這些虛擬貨幣裝備通常花費了公民大量的資金,一旦被盜,公民將會遭受重大損失。盡管在《民法總則(草案)》中,針對網絡虛擬財產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進行了說明,賦予了虛擬財產公民權利的形式,但究竟如何進行虛擬財產的估值、保護仍未有詳細的保護措施,從而嚴重限制了民商法對私有財產保護作用效果提升。
(二)私有財產保護缺乏有效監(jiān)管
民商法盡管命令禁止公共權力對私有財產進行侵犯,但私有財產的私有性質決定了其只能夠得到國家的保護。當前少部門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任意侵害他人私有財產。為有效遏止這一現(xiàn)象,必須要由政府出頭,進一步加強監(jiān)管力度。但從當前民商法規(guī)定中我們能夠認識到,在公共職能監(jiān)管方面相關的責權并未作出明確翔實的規(guī)定,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只能依靠國家政策方針引導,從而會使得民商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的作用價值得到嚴重的削弱,由此也能夠說明當前民商法對私有財產保護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
(三)民商法主張不主動干預私有財產
當前民商法在實際保護私有財產時,通常會遵循不主動干預原則與平等性原則,而在不主動保護原則下,想要真正獲得民商法的私有財產保護的幫助,必須要成立兩項條件:一是民眾的私有財產存在客觀事實的侵犯;二是在民眾私有財產侵犯后,主動提出訴訟請求要求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唯有途如此,民商法的私有財產保護機制才會被啟動,否則則會視為相應的行為符合市場公平交易競爭準則。由此我們能夠認識到,民商法當下針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對于民眾的個人私有財產保護意識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公身私有財產保護意識比較薄弱,或者無法明確自己的私有財產是否存在侵犯風險,那么民眾的私有財產仍面臨著被侵犯的可能性。
(一)完善私有財產保護內容
通過上文敘述可知,伴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私有財產也在以新的形式出現(xiàn),比如虛擬裝備、虛擬貨幣等,在這一背景下,需要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內容方面也應及時作出更新,從立法層面做好民商法的修訂,促使民商法立法體系更加完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對物權法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從當前最新出臺的物權法來看,主張對民眾私人財產、集體財產、國家財產一視同仁,均施以平等的保護。其中對于私有財產而言,進一步明確了范圍與歸屬問題,說明了財產所有權區(qū)分問題等[4]。從中我們能夠認識到物權法對民眾私有財產保護方面的力度在不斷的加大。另一方面,為更好的提升民商法對民眾私有財產的保護效果,還應進一步完善侵權行為法,針對各種形式的侵權,都要進一步明確,并明文規(guī)定相應的賠償標準,從而促使私有財產被蓄意侵犯的問題發(fā)生概率得到有效降低。
(二)加強民商法對私有財產保護的監(jiān)管
民商法在保護私有財產的過程中,通常對于完善的法律監(jiān)管體系比較依賴。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民商法對私有財產保護的監(jiān)管力度。具體而言,一是針對私有財產保護法律事件處理,我國應設置專門的監(jiān)管機構,使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從而使得相應監(jiān)管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充分彰顯國家對私有財產保護重視程度,還能夠對蓄意進行私有財產侵犯的行為進行有效打擊;二是應進一步明確代表國家機構行使公共權力的人員的責任與權利,加強監(jiān)管,禁止以權謀私,更好的保護私有財產不受公共權力的侵犯;三是應進一步推動法律援助體系建設以便為私有財產主體進行維權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三)提高公民私有財產保護意識
如今隨著私有財產形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很多民眾由于欠缺法律知識,或者維權意識薄弱,因此無法確認自己的私有財產是否受到了侵害,或者不愿進行維權?;诖耍枰哟笏接胸敭a保護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通過借助傳統(tǒng)媒體的公信力與新媒體的高信息傳播效率,做好全面的普法宣傳工作,使得公民對私有財產保護形成更全面的認識,引導公民形成私有財產保護意識,同時在自身私有財產遭受侵犯時,能夠主動進行維權,并采取準確的維權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5]。與此同時,民商法透明度執(zhí)行也會變得加高效,促使相關的私有財產保護措施得到切實有效的執(zhí)行與落實,使得民眾的私有財產得到有效的保護。
綜上所述,民商法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各種私有財產形式也越來越豐富,致使民商法在實際執(zhí)行時,針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提出一些針對性建議,促使民商法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充分發(fā)揮私有財產保護的工作作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普曉威.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探析[J].法制博覽,2016(10):249.
[2]陶然.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探析[J].法制與經濟,2019(6):80-81.
[3]鄒學富.探析民商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J].法制博覽,2016(17):302-303.
[4]景鳳.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探討[J].山西青年,2016(18):93-94.
[5]王茹.私有財產的民商法保護方式分析及闡述[J].消費導刊, 2018(24):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