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發(fā),成 娜,雷 煒
(慶陽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甘肅 慶陽 745000)
隨著心電圖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心電圖顯示ST-T改變患者患有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為重要的一種類型,研究資料顯示,普通健康人群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概率為0.3%。美國心臟病學會發(fā)布了肥厚型心肌病的診斷治療指南,該指南的提出使得肥厚型心肌病的診斷與治療更上一個臺階?,F(xiàn)有大量研究資料表明,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種有基因突變所致的遺傳病。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點為:其一,心肌非對稱性肥厚;其二,心室腔變?。黄淙?,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其四,舒張期阿順應性下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不顯著。心肌灌注顯像能可靠地檢測心肌微循環(huán)。采用CMR 肥厚型心肌病(HCM)、延遲增強MR 和film 評價心肌肥厚、心肌質(zhì)量、左室功能、心肌纖維化和心肌微循環(huán)損害[1]。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HCM 患者(HCM 組)心肌淀粉樣變的CMR 圖像,評價心肌纖維化和微循環(huán)障礙,為臨床干預和預防進展及心肌缺血瘢痕提供無創(chuàng)診斷依據(jù)。
本研究持續(xù)收集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或檢查的CA 和HCM 患者的一般資料。根據(jù)嚴格的過程中,他們被分成組:CA 組:團隊的所有成員心內(nèi)膜活檢證實心臟淀粉樣變,和肥厚性心肌病組:同時,我們醫(yī)院臨床和心電圖檢查進一步懷疑HCM,HCM 患者心臟磁共振成像診斷標準:左心室壁厚>15 毫米,不是左心室腔擴張。和排除,因為增加的左心室Ⅱ武力或有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可能導致類似于心肌肥厚。肥厚性心肌病也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包括那些已經(jīng)經(jīng)歷或計劃經(jīng)歷中隔切除或消融的患者,以及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對照組:同期行CMR 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臨床和超聲心動圖檢查排除了器質(zhì)性心臟病。排除標準:(1)MR 檢查禁忌癥,包括起搏器植入、腎小球濾過率(GFR <30ml/min)、幽閉恐怖癥等;(2)患者有發(fā)熱、頭暈、咳嗽等可能影響MRI 圖像采集的癥狀。所有患者和正常對照組均在CMR 檢查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測試設備采用西門子3.0T 磁共振設備和16 通道體相位控制前環(huán)。檢查前進行呼吸訓練、仰臥位、心電圖檢查。主要參數(shù)設定為:TR:2.6ms,TE:1.12ms,F(xiàn)OV:360mm×360mm,基體:216×256,層厚:10mm。在注射造影劑之前,使用MOLLI 掃描頂葉腦室的基底層、中心層和臂層。主要參數(shù)設置為TR/TE:2.4/1.14ms,矩陣:144×256,F(xiàn)OV:270mm×340mm,層厚:10mm,加速因子2,掃描2 個心跳周期采集T1 圖像。T1 圖像采集后,加入0.05mol/L gd 造影劑(BayerScheringPharmaAG,ma genweiyan,批號:20150701規(guī)格:1mg/ml)加入高壓注射器,從肘部注射,注射速度為2ml/s,注射劑量為0.2,掃描PSIRFLASH 序列。參數(shù)設置為TR/TE:4.1/1.6ms,矩陣:130×256,F(xiàn)OV:260mm×350mm,層厚:8mm,5min 后,雙腔中心,四腔中心,短軸圖像采集。注射造影劑5、10、15min 后,進行T1Mapping 增強掃描,設置序列參數(shù)。
分別比較DCM 組與對照組、LGE 組和非LGE 組增強前的T1 值、5min、15min、30min T1 值和ECV 值。建筑,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TIΔTI 之前,ECV 區(qū)分DCM組和對照組的曲線下面積(AUC)和TI的診斷性能比較,ΔTI,ECV[2]。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通過ROC 曲線分析比較兩組指標的AUC。用約當指數(shù)分析截斷值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心肌纖維化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LGE 參數(shù)比較(±s)
表1 兩組LGE 參數(shù)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總LGE 率(%) LGE 體積(ml) LGE 質(zhì)量(g)HCM 組 20 50.83±14.19 86.25±1.98 90.57±44.12對照組 20 18.96±9.88 8.49±4.51 9.01±4.81 t / 9.562 10.414 9.587 P / 0.001 0.005 0.000
HCM 組12 例(12/20,60.00%)和225 例(115/352,32.67%)LGE 延遲增強。HCM 的延遲增強主要分布在前室 間 隔 和 前 壁。1,2,7,8,13 力22.50%(10.25%,27.00%),18.5%(8.75%,38.00%),22.0%(8.00%,55.00%),35.5%(8.75%,53.00%),27.5%(14.00%,37.00%)。延遲增強多為斑片狀、塊狀,少量彌漫性暈增強,主要分布于心肌中壁。
肥厚性心肌病的年死亡率為1 ~2%。肥厚性心肌病按心肌肥厚部位可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為I 型(前室間隔肥厚);第二,II 型(室間隔前、后肥大);三是類型(室間隔、左室側(cè)壁為肥厚型);第四,IV 型(前中隔及左下后壁肥大)。目前,肥厚性心肌病最常見的類型是III 型。型肥厚性心肌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主要臨床特征為:(1)心尖及心尖周圍心肌纖維排列紊亂;(2)心肌肥大。在細胞形態(tài)上,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與肥厚性心肌病相關,其中心肌細胞肥厚,細胞連接異常。單個細胞的直徑和長度不同,心肌細胞的細胞核也不同。與超聲相比,MRI 視野大,無死角,組織和空間分辨率好,能準確、客觀地判斷心臟的結(jié)構和功能,對冠心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術后隨訪具有重要意義。多層螺旋CT(msct-mr)可以生成非常清晰的冠狀動脈三維圖像,具有廣泛的成像和診斷價值。事實上,MRI 是一種相對完整的診斷心臟病的方法[3]。與多層螺旋MRI 和CT 心臟檢查相比,Mr 具有無X射線電離輻射和高軟組織分辨率的優(yōu)點[4]。隨著MRI 設備性能的提高和MRI 序列的發(fā)展,其在心臟領域的臨床應用具有廣闊的前景。心臟檢查可分為形態(tài)學診斷和功能分析。前者包括心室壁評估、血管壁評估、心室血管瘤、先天性畸形、心肌厚度、冠狀動脈狹窄[5]。此外,MRI 還可以檢測心臟腔內(nèi)的異常,分析一系列心功能參數(shù),如射血分數(shù)、壁運動、流速等。此外,心肌灌注成像及延遲增強研究對評價心肌缺血及心肌存活具有重要意義。以前,這種診斷信息可以通過超聲、核醫(yī)學和介入放射學獲得,但現(xiàn)在可以通過mri 獲得,也被稱為“一站式”心臟解決方案。
總之,LDDSE 是一種簡便、準確、可靠的評價心肌梗死后心肌活動的方法,可用于早期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