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鐵
(德州市陵城區(qū)人民醫(yī)院 山東 德州 253500)
在所有骨折類型中,隱性骨折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類型,由于骨折具有一定的隱匿性,因此常規(guī)的檢查方式容易漏診,進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對后期的治療和恢復質量極為不利[1]。導致膝關節(jié)隱性骨折的因素有很多,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將很有可能導致功能障礙。同時隱性骨折會伴隨多種不良癥狀,例如半月板損傷、關節(jié)腔積液以及韌帶損傷等,因此臨床診斷和治療難度較大,通過何種診斷方式提高診斷質量,進而為具體治療方案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是臨床中重點考慮的問題[2]。影像學技術飛速發(fā)展進步,核磁共振技術的應用發(fā)揮著越加重要的價值,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通過多方位和序列判斷病情。
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抽取180 例患者入組,男性100 例,女性80 例,最小年齡20 歲,最大年齡69 歲,平均(45.56±2.12)歲。95 例左膝骨折,85 例右膝骨折。所有患者均存在運動功能障礙、關節(jié)腫脹等具體表現(xiàn)。對診斷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核磁共振均診斷為隱性骨折。一般資料符合研究標準,患者和家屬同意研究。
應用美國進口核磁共振儀器進行檢查,協(xié)助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將線圈中心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將髕骨安放于此。膝關節(jié)呈稍微向外旋轉的狀態(tài),角度為15°左右。應用輔助裝置進行固定,應用核磁共振對膝關節(jié)進行多方面的掃描,最終得出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等平面的圖像。由2 名及以上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共同對檢查結果進行判定,綜合分析其骨折程度、部位及具體的損傷程度。如果判定結果不一致,則由其他醫(yī)師再次進行判定,以得出最終的診斷結果。
①損傷部位疼痛明顯,運動功能存在障礙,且遭受過急性損傷;②常規(guī)檢查手段未顯示有骨折線存在;③核磁共振成像特點:質子壓脂序列高信號影明顯,T2WI 呈高信號,骨髓腔內T1WI 和骨皮質均呈現(xiàn)出線狀低信號[3]。
隱性骨折軟骨骨折為Ⅲ型骨折;隱性骨皮質骨折為Ⅱ型骨折;隱性骨皮質下骨折是Ⅰ型骨折。
Ⅰ型(骨松質存在大面積信號異常,對周圍組織有較大面積的影響,邊緣模糊,骨性關節(jié)面缺失情況不明顯)、Ⅱ型(骨皮質信號低,骨髓質信號高,檢查時出現(xiàn)信號中斷情況)和Ⅲ型(難以辨別關節(jié)軟骨層次,部分區(qū)域中斷情況明顯,且同時存在關節(jié)面下陷和變形的情況)骨折分別為130 例、40 例和10 例。180 例患者中,共存在270處隱性骨折,具體見表1。
表1 患者隱性骨折情況分析(n,%)
在所有骨折類型中,隱性骨折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運動損傷、交通事故以及器械損傷等都是導致隱性骨折的原因,一般為單處骨折,少數(shù)為多處骨折。同時伴隨有關節(jié)囊、關節(jié)腔、軟骨、關節(jié)韌帶以及周圍肌肉和組織的損傷?;颊咛弁锤忻黠@,同時伴有嚴重的運動功能障礙。及時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診斷,并在最佳治療時間進行干預,是保證治療效果提高預后質量的關鍵,如果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甚至會造成終身的運動功能障礙。隱性骨折的受損程度比較復雜,且諸多癥狀具有很大的隱匿性,因此具有一定的診斷難度,如果單純通過癥狀判定病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經(jīng)驗性,判定結果缺乏說服力[4]。臨床實踐研究表明,通過常規(guī)X 線等檢查進行干預,整體診斷準確率是比較低的,無法真正判斷是韌帶損傷還是隱性骨折,往往會因診斷有效率不高而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患者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時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與常規(guī)的顯性骨折相比,隱性骨折影像學特點有很大的特殊性,骨折線比較細微,常規(guī)的檢查儀器無法發(fā)現(xiàn),骨結構的重疊性和掩蓋性比較明顯,整體骨結構是比較完整的,且不存在明顯的骨折斷端錯位等情況。同時有很大一部分骨折為僅存在骨小梁部位,且皮質部位依然比較完整。綜上分析,隱性骨折是相對于常規(guī)骨折而言的,即不存在明顯的骨折表現(xiàn),且通過常規(guī)的檢查很難發(fā)現(xiàn)骨折線或者是移位等情況。因此臨床中診斷醫(yī)師必須明確隱性骨折的內涵,然后為具體診斷提供有價值的思路。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隱性骨折診斷有效率,進而為臨床治療方案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是臨床中重點研究的問題。
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核磁共振技術的應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肯定,核磁共振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fā)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這種檢查方式涉及多個角度好多個層面,且可以形成疊加,進而成像系統(tǒng)高效。對于圖像結構相互重疊而影響檢出率的缺陷,可以有效規(guī)避,可以大幅度提升解剖分辨率。應用核磁共振檢查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可以提供系統(tǒng)的參數(shù)和圖像,數(shù)據(jù)更加充分、真實、有效,對于常規(guī)檢查手段容易遺漏的部分,核磁共振可以系統(tǒng)明確的進行判斷。由于隱性骨折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常規(guī)的檢查手段達不到預想的診斷效果,核磁共振的應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相應的不足[5]。檢查過程中,皮下脂肪和骨髓的信號會對整體檢查結果產生混淆,核磁共振技術的敏感性較高,可以準確定位病變位置,對病變組織、部位、損傷程度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都可以進行明確的判定,進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在判斷隱性骨折的同時,可以明確是否存在半月板損傷、關節(jié)腔積液以及韌帶損傷程度進行明確的判斷,整體診斷有效率是比較高的。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核磁共振對180 例隱性骨折患者的診斷結果為:共存在270 處隱性骨折。Ⅰ型、Ⅱ型、Ⅲ型骨折分別為130 例、40 例和10 例,不同骨折類型,其影像學特點各有其特點。其中單處骨折189 處,多處骨折81 處,伴半月板損傷185 處,伴關節(jié)腔積液81 處,伴前韌帶損傷11 處,伴副韌帶內側受損20 處,并發(fā)軟組織腫大126 處。整體診斷價值較高,可以明確診斷具體的骨折和損傷程度,可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尤其是對于骨折早期患者,是一種高效有價值的檢查方式。骨小梁斷裂、骨髓腔內小血管撕裂以及局部水腫是隱性骨折的具體表現(xiàn),核磁共振的應用可以對出血、損傷等信號進行高效的捕捉,進而為具體治療方案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提升整體治療效果。核磁共振的應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區(qū)分隱性骨折和單純性骨髓水腫,兩者在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特點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很容易混淆。對于單純性的骨髓水腫,通過科學系統(tǒng)治療后,14 天內基本癥狀可消失,運動功能恢復正常,且不會有并發(fā)癥狀。如果是隱性骨折,則恢復時間較長,所有癥狀基本上一個月內消失。如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則可能引發(fā)退行性病變。核磁共振的應用,不僅可以明確骨折部位,同時可以判斷關節(jié)腔和關節(jié)囊內的實際情況,對具體的損傷情況有較高的敏感度,診斷特異性和準確度較高,成像清晰、顯示率高。核磁共振整體診斷價值高,可為具體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進而提升治療效果。
綜合以上分析和闡述得知,對于隱性骨折患者來講,常規(guī)的檢查方式診斷敏感性和準確性較低。核磁共振是一種高效的檢查方式,可以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病情分析,對隱性骨折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以為具體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進而提高整體治療效果,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整體價值大,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