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華
摘 要:材料的不斷革新是汽車制造業(yè)技術進步中最為顯著的一項內容,尤其是汽車零部件的選擇,直接關系著汽車的耐用性和安全性。本文對汽車零部件材料的選擇方法進行分析,并對汽車齒輪類和軸類零件材料的選擇方法進行較為詳細論述,通過零部件的具體性能選擇合適的材料有助于提升汽車可靠性能。
關鍵詞:零部件;選用;汽車
汽車制造、汽車運行和汽車美容都離不開材料。材料是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據統(tǒng)計,世界上每年鋼材產量的1/4,橡膠產量的1/2,以及石油產量的1/2均被用于汽車及相關工業(yè)[1]。在進行汽車零件的材料選擇時,只有做到合理選擇,在工作時最大化發(fā)揮使其效能,保證汽車的耐用性能,零件的加工工藝性能和經濟性會更優(yōu)越,并保障環(huán)境不被污染。本文將對汽車主要零部件的材料選擇的方法、步驟,以實例方式具體的分析了汽車主要零部件材料的選用方面內容。
1 汽車零件材料選擇的方法和步驟
1.1 按照材料使用性能選擇
對零件的工作條件進行分析,保證其使用性能可以發(fā)揮出來,對零件的工作條件分析后確定零件具體的使用性能。比如當零件靜載的時候,使用性能表現(xiàn)為材料抵抗彈性或塑性變形能力。如果是交變載荷狀態(tài)下,使用性能則以疲勞抗力為主。
1.2 通過失效分析來確定零件的使用性能
汽車零件應該具有在特定溫度下,承受一定載荷狀態(tài)下保持自身自身幾何形態(tài)和尺寸的能力,可以使得汽車完成限度之內的機械運動,將力和能量等傳遞下去。如果汽車零件超過設計的要求時便會發(fā)生失效。按照汽車零件可以承受的載荷類型及外部各種條件,汽車零件時效可分為3個大類:①零件表面損傷失效;②斷裂失效;③過量變形失效。失效分析的基本步驟是[2-3]:
(1)對發(fā)生失效的零件及殘骸進行統(tǒng)一收集并拍照記錄,尋找零件失效發(fā)生的部位,在這個部位取樣。
(2)對失效零件的資料進行詳細整理和分析,如設計圖樣、實際加工工藝過程及尺寸、使用情況等,對失效零件從設計、加工、使用各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3)對所選試樣進行宏觀(用肉眼或立體顯微鏡)及微觀(用高倍的光學或電子顯微鏡)的斷口分析,必要時對零件的金相剖面進行分析,定位出零件發(fā)生失效的地點與方式。
(4)分析與測試樣品的成分與性能,包括檢驗材料成分是否符合要求,分析失效零件上的腐蝕產物、磨屑的成分,檢驗材料有無內部或表面裂紋和缺陷,材料的組織是否正常,測定與失效方式有關的各項性能指標,并與設計時所依據的性能指標數(shù)值做比較。
(5)綜合各方面資料,判斷并確定失效的具體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1.3 零件使用性能要求
這一過程是通過定量化的數(shù)據分析和計算,將零件的使用性能轉化為一些非常直觀的數(shù)字指標與數(shù)值,再參考相關的資料、手冊、標準中對于材料使用性能的使用范圍規(guī)定,按照指標數(shù)據對應選材,對于非常規(guī)力學性能,如斷裂韌度及腐蝕介質中的力學性能等,通過模擬試驗取得數(shù)據,或從有關專門資料上查到相應數(shù)據進行選材。
1.4 根據材料的經濟性選材
在滿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應首選價格便宜、能夠降低生產零件的總成本的材料。有時候雖然選擇的材料性能好,材料的價格一般較為昂貴,不過性能好的零件擁有更輕的重量、使用壽命更長、便于維修且費用低,使用起來卻更為經濟。例如汽車用鋼板,若將低碳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改為低碳低合金結構鋼,雖然提高了鋼的成本,但由于鋼的強度提高,厚度可以減薄,用材總量、油耗、維修費等都減少,壽命提高,所以反而降低了總成本此外,選材時還應盡量選用資源、生產和供應豐富的材料。
2 典型汽車零件的選材舉例
2.1 汽車齒輪的選材
汽車齒輪的作用主要是扭矩的傳遞,汽車車速的變換及力量方向的改變。當齒輪工作時,其根部由于傳遞扭矩而承受了較大交變彎曲力。齒輪轉動時,由于齒嚙合而使得齒輪上承擔的接觸壓應力較大,這個過程所遭受的摩擦和磨損也較大。汽車齒輪在換擋、啟動、制動等諸多過程中均會受到一定沖擊力。這時齒輪失效常常表現(xiàn)為齒的斷裂、齒輪表面的損傷等。
按照齒輪的工作條件與失效方式的情況,汽車的齒輪材料需要具備如下性能:首先,彎曲疲勞強度更高,可以防止輪齒因疲勞而發(fā)生斷裂。其次,齒心強度與韌性需要達到設計要求,這是為了防止輪齒斷裂。再次,輪齒的硬度和耐磨性要足夠高,避免齒面發(fā)生損傷。最后,齒輪的工藝性能要好,例如齒輪的切削加工性能,熱處理時的變形規(guī)律,淬透性達到標準等。
汽車齒輪用材主要是合金滲碳鋼,如20Cr,20CrMnTi,20MnVB等。這類鋼經正火處理后再經滲碳、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后,表面硬度可達55~65HRC,心部硬度為35~45HRC。
合金滲碳鋼齒輪加工工藝流程為:材料下料與鍛造→正火→機械加工→滲碳→淬火+低溫回火→噴丸→磨削加工→成品。其中,采用正火處理能夠使其組織更為均勻,調整齒輪的硬度,使其切削加工性能更佳。滲碳就是將齒面的含碳量相應提升(一般提升至0.8%~1.05%)。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齒面硬度,使得齒面的耐磨性與齒輪接觸疲勞強度得以提升。低溫回火能夠有效地降低淬火應力,消除零件的磨削裂紋,提升零件的沖擊抗力。噴丸處理能夠提升齒輪表面的殘余壓應力,使得接觸疲勞強度得以提升[3]。
2.2 汽車軸類零件的工作條件、失效形式及性能要求
汽車的軸類零件主要是為了傳遞扭矩及支承傳動過程。汽車的軸類零件主要會因為工作疲勞發(fā)生斷裂及軸頸處磨損等,沖擊過載斷裂也是常發(fā)生的一種現(xiàn)象之一。
汽車的軸類零件材料需要具備的性能有以下幾種:第一,抗疲勞強度高,這是為了避免軸類因疲勞而發(fā)生斷裂;第二,軸類的綜合力學性能優(yōu)越,也就是其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要高,韌性要足夠強,主要是避免軸類由于塑性變形、過載等情況下的折斷和扭斷。有時候汽車運行的特殊性,需要軸類材料也應具備相應的特殊性能,比如蠕變抗力、耐腐蝕性等。
(1)汽車發(fā)動機曲軸
汽車發(fā)動機曲軸在工作時受氣缸中周期性變化的氣體壓力、曲柄連桿機構的慣性力、扭轉和彎曲應力,以及扭轉振動和沖擊力的作用,由于形狀復雜,其上的應力分布極不均勻,并且曲軸頸與軸承還會發(fā)生滑動摩擦,因此汽車發(fā)動機曲軸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勞斷裂和軸頸嚴重磨損[4]。根據汽車發(fā)動機曲軸的工作條件和主要失效形式,要求其材料應具備高的強度和一定的沖擊韌性,足夠的抗彎、扭轉和疲勞強度,軸頸表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汽車發(fā)動機曲軸一般采用優(yōu)質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如30,35,35Mn2,40Cr,35CrMo等。這類材料通常采用鍛造成型。近年來,也有用鑄鋼、球墨鑄鐵、珠光體可鍛鑄鐵及合金鑄鐵等制造,如ZG230-450,QT600-3,KT2450-5,KT2500-4等。這類材料通常采用鑄造成型。
鍛造曲軸的工藝路線為:下料→鍛造→正火→粗加工→調質→半精加工→軸頸表面淬火+低溫回火→精磨→成品。正火處理可細化組織,調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調質處理可獲得高的綜合力學性能和疲勞強度;局部表面淬火及低溫回火可獲得局部高硬度和耐磨性。
鑄造曲軸的工藝路線為:熔煉→鑄造→正火+高溫同火→機械加工→軸頸表面淬火+低溫同火→成品。這種曲軸質量的關鍵是鑄造質量,要保證球化良好并無鑄造缺陷,經正火增加組織中的珠光體含量和細化珠光體片,以提高其強度、硬度和耐磨性,最后用高溫回火消除正火風冷所造成的內應力。
(2)汽車半軸
汽車半軸在工作時受發(fā)動機傳遞來的扭轉力矩,車輪作用的垂直力和側向力,牽引力和制動力形成的縱向力,交變彎曲載荷,以及一定的沖擊載荷等,因此汽車半軸的主要失效形式是集中于桿部或花鍵根部的疲勞斷裂。根據汽車半軸的工作條件和主要失效形式,要求其材料應具備足夠的抗彎強度、疲勞強度和較好的韌性、耐磨性等綜合力學性能。
汽車半軸通常采用調質鋼。中、小型汽車的半軸材料一般用45,40Cr,而重型汽車用40MnB,40CrNi或40CrMnMo等淬透性較高的合金鋼制造。
汽車半軸的工藝路線與汽車發(fā)動機曲軸相似,不同之處僅在于花鍵部位需要進行表面淬火和低溫回火處理,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3 結語
近些年來,我國的汽車材料體系得到長足發(fā)展,市場上不斷涌現(xiàn)出技術含量較高的新產品,使用在汽車上的高性能銅板、塑料國產化也在加速進行,鋁合金(除板材外)與成型技術已經可以滿足目前大多數(shù)汽車商的需求,而采用的鎂合金材料也已經發(fā)展到一定的水準,汽車鎂鑄件的市場規(guī)模已經初步形成并快速發(fā)展。尤其是在汽車零部件上的材料選用越來越科學化,依照選用的方法和步驟進行選擇,汽車齒輪類選材主要是合金滲碳鋼,汽車發(fā)動機曲軸一般采用優(yōu)質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而汽車半軸通常采用調質鋼。根據汽車零部件的工作性能選擇對應的材料,不但可以提升汽車的穩(wěn)定性還對駕駛者的安全起到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敖炳秋. 淺談汽車零部件材料及制造工藝的發(fā)展趨勢[J]. 汽車科技,1996(01):4-14.
[2]王鑒, 王思, 張楠, 等l. 改性聚丙烯材料在汽車零部件上的應用進展[J]. 煉油與化工, 2011(006):5-9.
[3]劉道春. 汽車零部件的粉末材料技術及其發(fā)展[J]. 柴油機設計與制造, 2011, 17(1):6-12.
[4]佟國棟. 國內外鋁鎂材料在汽車零部件上的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C]// 第五屆中國有色合金及特種鑄造國際會議論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