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振英,張榮菲,趙志敏,徐新軍,鄭國棟,梅全喜,楊得坡
1.中山大學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廣州醫(yī)科大學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1436;3.深圳市寶安純中醫(yī)治療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01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廣陳皮來源于橘的變種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Chachi')的干燥成熟果皮。廣陳皮最早出現(xiàn)在宋元時期,盛名于明清時期,而廣陳皮中又以產自廣東新會者質量最優(yōu),稱新會陳皮,又稱新會皮、會皮?!镀諠健分屑从行聲さ挠涊d,明清時期新會陳皮已確立了作為陳皮道地藥材的領先地位,清代更是十分重視新會陳皮的應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廣陳皮化學成分復雜,種類豐富,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腫瘤、抗病毒及抗動脈粥樣硬化等[1-6]。茲就廣陳皮化學成分及質量控制現(xiàn)狀進行綜述,以期為陳皮產業(yè)尤其是廣陳皮資源合理利用及大健康產品的深度開發(fā)提供依據(jù)。
廣陳皮化學成分復雜,且主要成分隨不同采收期、儲藏年限及產地的變化而變化,其中揮發(fā)油、黃酮類及生物堿類等為其主要活性物質。
揮發(fā)油是廣陳皮重要的藥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種活性[7-8]。郭暢[9]采用氣質聯(lián)用分析法從11 種不同產地廣陳皮揮發(fā)油中共鑒定出124 種揮發(fā)性物質,主要為烯烴類、醇類、醛類、酚類、脂類等。陳榮榮[10]分別采用同時蒸餾萃?。⊿DE)和固相微萃?。⊿PME)技術對比分析不同年份陳皮中揮發(fā)油組分,結果顯示,不同年份廣陳皮中共有揮發(fā)油組分D-檸檬烯的含量最高,γ-松油烯次之。揮發(fā)性化合物橙花醇、2,4-癸二烯醛及乙酸橙花酯僅在三年廣陳皮樣品中檢測到;而十年廣陳皮樣品揮發(fā)油中α-甜橙醛及N-甲基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相對含量明顯高于其他年份陳皮樣品。此外,多項研究表明,不同采收期、不同貯藏年限廣陳皮揮發(fā)油成分在種類上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有明顯差異[11-12]。
廣陳皮黃酮類化合物主要包括黃酮苷、異黃酮、黃烷酮苷等[9],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及降脂等活性[3-5,9,13-14]。有研究采用高速逆流色譜技術(HSCCC)從廣陳皮中分離得到川陳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黃酮及橘皮素;采用常規(guī)提取分離手段,首次從廣陳皮中分離得到5-羥基-6,7,8,3',4'-五甲氧基黃酮、橙皮素及新橙皮苷[15]。此外,研究人員從廣陳皮中分離得到黃酮類化合物還包括甜橙黃酮、5-羥基-6,7,8,4'-四甲氧基黃酮、6,7,8,3',4'-五甲氧基黃酮、葡萄糖基芹菜素、異橙黃酮、5,7,8,4'-四甲氧基黃酮及6,8-Di-C-β-葡糖基芹菜苷等[4,13,16]。
生物堿類是廣陳皮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中研究較多、活性較好的成分為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研究表明,廣陳皮中總生物堿的含量隨貯存時間的延長而升高;隨果皮成熟度增加而升高,在10 月份達到最大值后逐漸下降[17]。而辛弗林含量隨貯存期的延長及果皮成熟度的增加呈逐漸降低趨勢[18-19]。
廣陳皮中含豐富多糖類成分,其含量隨果皮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17]。廖素媚[20]從廣陳皮多糖部位分離得到4 個組分,其平均分子量分別為0.8×104Da、1.1×105Da、2.1×105Da、2.1×105Da,根據(jù)氣相色譜與薄層色譜分析推斷,廣陳皮多糖為雜多糖,單糖組成以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為主。
廣陳皮中含有豐富的無機元素。林廣云等[21]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廣陳皮中鉀、鈉、鈣、鎂、銅、鋅、鐵、鍶和錳的含量,結果顯示廣陳皮中微量元素以鉀、鈣、鎂3 種元素含量較高。
廣陳皮中還含有檸檬苦素類、甾醇、類胡蘿卜素等成分。本研究組從廣陳皮中分離鑒定出β-谷甾醇、正二十九烷酸、胡蘿卜苷、阿魏酸、5-羥甲基糠醛及對羥基桂皮酸,除β-谷甾醇外均為首次從廣陳皮中分離得到[15]。唐維等[16]首次從廣陳皮水提物中分離鑒定出檸檬苦素和麥芽糖。
2015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以單一指標成分橙皮苷含量作為陳皮質量控制指標,而本研究組對32 批不同產地陳皮中橙皮苷含量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作為道地藥材的廣陳皮中橙皮苷含量往往低于其他品種來源陳皮[22]。因此,為保證陳皮藥材及相關產品質量穩(wěn)定,促進廣陳皮產業(yè)良好發(fā)展,還需不斷完善陳皮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有效的質量研究方法。目前廣陳皮質量研究技術主要有薄層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GC-MS)、指紋圖譜分析法及分子生物學方法等。
2015 年版《中國藥典》以橙皮苷為對照,采用薄層色譜法對廣陳皮藥材及其飲片進行質量控制[23]。本研究組采用薄層掃描法先后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和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在265 nm 和600 nm 波長下進行光譜掃描,分別測定了新會產區(qū)6 種不同鄉(xiāng)鎮(zhèn)廣陳皮中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的含量,結果顯示,不同產地廣陳皮中橙皮苷含量差異顯著,而川陳皮素和橘皮素含量差別不大[24]。
楊宜婷等[25]以川陳皮素為對照,以乙酸乙酯作為提取溶劑,在330 nm 波長下測定11 個品種來源共18批陳皮樣品中多甲氧基黃酮的含量,由于橙皮苷在此條件下無大的吸收峰干擾,因此,該方法對廣陳皮中多甲氧基黃酮類成分的鑒別具有較強的專屬性。測定結果顯示,不同品種來源樣品中多甲氧基黃酮含量差異顯著。
HPLC 因其靈敏度高、準確性及重現(xiàn)性好,為廣陳皮質量控制常用技術,多用于各成分含量測定,尤其是多指標成分的同時測定,如黃酮類(橙皮苷、川陳皮素、橘皮素等)[5,26-29]、生物堿類(辛弗林)[18]等。本研究組以5 個活性黃酮類成分作為指標成分,分別對32 批不同產地、不同采收時間廣陳皮及其他陳皮指標成分的含量進行了測定與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產地陳皮中黃酮類成分含量差異較大;5 種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隨果實成熟度增加呈一定的下降趨勢[22]。同時,本研究組也對10 批不同貯藏年限廣陳皮中該5 種黃酮類成分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5 種黃酮類成分的含量隨貯藏年限的延長均呈一定升高趨勢[30]。
中藥指紋圖譜能全面、綜合地反映中藥復雜混合體系中各類化學成分的整體分布狀況,具有專屬性強、特征性明顯、信息量豐富等特點,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中藥質量控制與評價的理想方法[31]。目前已有文獻報道的廣陳皮指紋圖譜多采用HPLC,主要對不同產地、不同采收期、不同貯存年限的廣陳皮進行質量評價及品種鑒別。指紋特征圖譜法在廣陳皮質量控制中的應用見表1。
表1 HPLC 指紋特征圖譜法在廣陳皮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Luo 等[36]采用超高液相色譜-四級桿串聯(lián)飛行時間質譜對50 批不同貯存年限、不同產地來源陳皮藥材進行測定,根據(jù)所測得各組分子離子峰的m/z 值,鑒定出其中92 種化合物,主成分分析結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分析表明,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區(qū)分廣陳皮和其他陳皮;通過測定其中31 個標志性化合物的含量,可對廣陳皮不同貯存年份進行鑒別。
GC-MS 主要用于分離分析易揮發(fā)性物質,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等特點,用于廣陳皮質控研究,主要是對不同采收期[11]、不同貯存年限[12,37]及不同品種來源[7,38]廣陳皮進行鑒別和質量評價。本研究組采用GC-MS 測定1983-2012 年22 批不同貯藏年份廣陳皮樣品揮發(fā)性成分,運用函數(shù)擬合方法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與年份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β-月桂烯與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峰的含量比值隨貯藏時間延長而逐漸升高,該比值與貯藏年份的對數(shù)函數(shù)相關性達到0.86 以上,可作為廣陳皮年份鑒定依據(jù)[39]。
近紅外光譜法簡便快速、抗干擾能力強,在廣陳皮樣品的分析測定中,多是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進行聚類分析,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對多成分定性及定量檢測,但該方法依賴于采集樣品的代表性與多樣性,需通過增加樣品的種類和數(shù)量來提高穩(wěn)定性及預測性能。郭念欣[40]采用近紅外光譜法對60 批不同來源陳皮進行定性分析,并利用模式識別技術進行聚類分析,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同時對219 批不同來源陳皮樣品水分及橙皮苷含量進行測定,運用化學計量學方法,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結果表明,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模型準確、穩(wěn)定,可用于廣陳皮的鑒別及質量評價。
除傳統(tǒng)方法外,分子生物學技術、外觀色度檢測法等用于鑒定廣陳皮藥材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樹森等[41]基于ITS2 序列對廣陳皮及其近緣種共21 個樣品的擴增及測序成功率、種內及種間變異序列和遺傳距離等性質進行評價,并采用鄰接法構建聚類系統(tǒng)樹,認為ITS2 序列可作為廣陳皮及其近緣品種的有效鑒別序列。王光寧等[42]依據(jù)色度分析原理,采用色彩色差計對廣陳皮外觀顏色進行客觀量化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份廣陳皮色度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L*(明度值)、a*(紅綠分量值)、b*(黃藍分量值)與陳化年份之間分別存在線性相關關系,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穩(wěn)定、可靠,對廣陳皮陳化年份判別率較高,為廣陳皮陳化年份鑒別及質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新會陳皮作為廣陳皮上品,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道地藥材、廣東三寶之首、十大廣藥及嶺南八大保護中藥品種之一,更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新會陳皮已廣泛應用于出口和作為生產中成藥、飲片、陳皮茶、食品、添加劑和香料等的原料,形成了巨大的產業(yè)鏈,在新會陳皮的種植、研發(fā)、生產加工、協(xié)作營銷和陳皮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其產業(yè)發(fā)展生機勃勃。因其資源供不應求,價格昂貴,出現(xiàn)許多以假亂真的現(xiàn)象,這與廣陳皮質量標準存在片面性不無關聯(lián)。廣陳皮化學成分復雜,活性物質多樣,現(xiàn)行《中國藥典》僅以橙皮苷作為指標成分,不能綜合評價廣陳皮藥材及其相關產品質量,在其年份界定與真?zhèn)舞b定、道地性與質量標準、標志性化合物與活性貢獻、新的產品與新的業(yè)態(tài)等方面還需進行大量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