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賢
【摘 要】 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每個單元中的習作,精選話題內(nèi)容,著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機,培養(yǎng)表達自信。話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力求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有話可寫,樂寫愿寫。除了引導學生寫敘事類文章,還引導學生寫說理類文章,以滿足社會交際的需要,滿足學生表達自我的需要,讓他們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如何把想寫的寫清楚。
【關鍵詞】 特別;感受;想象;清楚
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中的每個單元習作,落實語文要素,在學生閱讀并學習前面的課文以后,進行習作指導,這樣降低了習作難度,給了學生借鑒的經(jīng)驗。為了解決學生“寫什么”不會選擇、“怎么寫”不會構(gòu)思的問題,教材根據(jù)不同習作話題的特點,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習作選材與構(gòu)思。如,第一單元的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通過一個例子的介紹,多角度寫出推薦理由,這樣以后拓展學生的習作思路;第二單元的習作“小小動物園”,由一位媽媽和動物綿羊之間的關聯(lián),幫助學生找到家人與動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來介紹自己的家人;第三單元的習作“觀察日記”,通過觀察和記錄變化過程,分步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一個實驗;第四單元的習作“我和(神話人物)過一天”,提供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神話人物,喚起學生的共鳴,并且提示學生想象的一些方法;第六單元的習作“記一次游戲”,先讓學生玩一玩,引發(fā)情感共鳴,再用習作把愉快的游戲場景記錄下來;第七單元的習作“寫信”,這是實用型文本,以和家人寫信、回信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寫信的格式;第八單元的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通過讓學生回憶運動會或者是獲獎的場景為例,喚起學生的情感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激情。
統(tǒng)編教材對于學生習作的指導,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一次習作訓練,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一類習作的寫作方法。下面就來談談我在教學后總結(jié)的一些方法。
一、獨具匠心引思考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在習作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成為習作的主題,教師成為課堂的撒種人,在孩子心間播下一粒小種子,引導他們自己把小種子變成參天大樹。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引領整個課堂。
1.用已知引導回憶
學生在習作時常常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想把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事或者記憶中的人寫出來,但又常常是不得章法地去回想。那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舉一個自己和學生都熟悉的例子,和學生一起根據(jù)習作要求來交流交流。
我們選取的已知應該是順應學生心理的,都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這就需要教師細心觀察學生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能講的主題。例如:習作一是“推薦一個好地方”,我和學生選取的地方就是曾經(jīng)春游去過的沙家浜,和學生討論可以寫些什么,學生特別積極,回憶了許多。有人說到了紅色紀念館、蘆葦蕩、國防館、游樂園等等,難道都寫嗎?我反問學生,這時學生爭先恐后地說道,紅色紀念館一定要寫,這是沙家浜的標志,游樂園不要寫,因為沒有特色,哪兒都有,一點也不稀奇。看,一個簡單的引導,學生就明白了什么可以寫,什么沒必要寫。
教師也把確定“寫什么”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掌握主動權(quán),引導學生選擇特別的地方來寫。而只有那些學生自己熟悉的人、事情,才容易觸動自己的靈魂,讓自己覺得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不吐不快。這樣的習作才是學生自己想寫的,就像是從自己的“血管里流出來的血”,特別真摯,習作也就不會顯得空洞虛假了。
第二課《走月亮》課后習題,學生寫的“月下情景”就非常美好而溫馨,“我和媽媽在椅子上坐下了,正好這時吹起了風,這風好像是媽媽溫暖的大手撫摸著我。時間不早了,于是媽媽牽著我的手回家了”。把母女之間那種溫馨甜蜜的時光表現(xiàn)出來了,學生都迫不及待地要提筆記錄下來那有意義的時刻,還有學生配上了自己畫的月下的情景,一個美好的瞬間就用習作的方式記錄了。這樣,學生大概都會樂于寫,也寫得精彩。
2.用提問組織感受
第二單元是學習“提問”策略單元,引導學生在閱讀不同題材的文章時都能夠?qū)W會提問,學會提問的方法。每篇精讀課文教授學生不同的提問方法,可以根據(jù)課文的部分內(nèi)容提問,可以根據(jù)整篇課文提問,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授學生針對課文部分和整體提問;《蝙蝠和雷達》重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提問;《呼風喚雨的世紀》則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篩選問題。略讀課文《蝴蝶的家》則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提問方法進行質(zhì)疑,并解決問題。
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提問。我先問他們提問時一般會用到哪些詞語,引導說出幾個疑問詞: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干什么等。課堂教學中,常常讓學生用這些疑問詞提出問題。
寫作也是一樣的,需要先提出問題,比如寫習作2“小小動物園”時,學生能提的問題就很多,“媽媽和綿羊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我的家人像什么動物啊?家里哪個人最有趣???”再把學生發(fā)言的內(nèi)容整理后依次寫在黑板上,在這當中,還可以送給學生一些詞語,組織幾句生動的句子,學生邊問邊想,這就用幾個問題組織好了全文,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二、深入觀察重想象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就是說教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思考至關重要。這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才能文思泉涌,下筆有神,這樣的習作充滿了創(chuàng)造力。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我總結(jié)了兩種不同的寫作想象形式。
1.連續(xù)觀察寫變化
對于有的主題,有的孩子會不知道如何下筆,究其原因是不會觀察,沒有留心觀察身邊。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法,提供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在觀察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習作3是讓學生寫一則觀察日記,對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本領,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水平,都有著很大影響。這一次我布置學生做了一個“生醋泡雞蛋”的實驗,讓學生連續(xù)觀察雞蛋的變化,分別選取“1小時”“8小時”“14小時”這幾個時間點,來仔細記錄雞蛋的細微變化,這樣一篇觀察日記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樣的習作需要學生細致地觀察,那么狀物作文更需要用心觀察感受了。就像學生寫一種水果,我就讓孩子每人帶了一個石榴來,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石榴的外形特點,通過描寫石榴春天、夏天、秋天的成長變化來初步了解石榴,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顏色特點觀察石榴。這樣每個孩子在有個實物的情況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使學生對石榴印象深刻。
2.想象畫面寫巧妙
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課文是個非常好的學習范例。
在寫景中,學生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不知道什么該詳寫,什么該略寫,這是學生不懂得緊扣中心有詳略地安排材料。比如教學《觀潮》這課時,就告訴學生什么該寫,什么該詳寫,潮來時聲音的變化就該詳寫,潮來時形態(tài)的變化就該詳寫。一篇習作中心確立后, 就應該選擇最具表現(xiàn)力、感染力的事物來突出中心。
學習課文,還可以模仿其好的寫作技巧與構(gòu)段方式。學習《盤古開天地》中連續(xù)的排比句,“他的四肢和軀干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照耀大地,他的右眼變成了月亮,給夜晚帶來光明”,這樣的句子讀起來有節(jié)奏感,寫作技巧也很值得學習,更好地是想象它的畫面,在頭腦中放電影似的展現(xiàn)那些畫面。
學生在寫和“神話人物過一天”的時候,就需要學生進入神話世界,想象自己在神話世界中自由馳騁。
三、活動實踐生感受
課程標準指出,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加強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切實上好每一堂課,同時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的課外學習。因此,運用書上的插圖和精美的教學課件外,還需要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把習作與實踐活動相結(jié)合。
1.情感共鳴后生發(fā)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在習作教學中,觸發(fā)學生情感的地方,肯定是與他們平時的一些經(jīng)歷有關,這才引發(fā)了他們的情感共鳴,這樣的習作才是有真情實感的。
就如教學“秋景”習作的時候,我組織學生利用雙休參觀公園,這次活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學生都覺得這不就是一次秋游嘛!他們結(jié)伴而行,三三兩兩,有的給花兒拍照,有的撿地上的楓葉,還有的在公園里寫生。等回到課堂,指導學生按從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把你看到的事物寫下來,先寫天空、白云,再寫地下的楓樹、菊花、小河。這樣的習作要求對學生來說就很容易下筆了,因為這個活動是學生親身參與的,是真正融入到秋景中的,是觸發(fā)了學生內(nèi)心對“秋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的。
又如教學習作6“記一次游戲”時,我就和學生去操場上暢快地玩游戲,玩的是學生期待已久的彩虹傘拋球游戲,玩的時候?qū)W生神采飛揚,滿臉笑容,寫的習作也是讓人讀了充滿快樂,快樂仿佛在寫的人和讀的人之間傳遞了,一個學生寫道:“我和同學們齊心協(xié)力,把球拋了起來!啊,球飛得是多么高!我們咧開嘴笑了起來,旁邊班級的同學也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我們?!边@感受是多么真實啊,這樣才叫寫出了真情實感。
2.道理感悟下升華
習作想要寫得好,結(jié)尾至關重要,“一文一得”是我追求的,結(jié)尾升華了主題,自然就給讀的人不一樣的感覺。這樣的道理不是教師告訴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體會到的。習作自然就能寫得深刻,不會浮于表面,不會流于形式。
就如教學習作6“記一次游戲”時,想讓學生明白“團結(jié)的力量”,如果直接告訴他們,這樣的升華不要也罷,這并不是孩子們自己體會到的,在玩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就體會到了,像一個學生寫的:我們?nèi)w往上用力一拋,本以為球可以飛得很高,沒想到球只是貼著布邊滾了下來,這球怎么不聽話呢……原來我們的力氣不是一塊使出來的??催@樣的道理哪里又需要講呢,孩子多玩幾次就明白了,他們會從失敗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結(jié)尾自然就能進行道理的總結(jié)。
作文課堂,應該是生活的課堂,在這里,把具體生活的感性經(jīng)驗變成豐富多彩的語言習作,把一節(jié)乏味的作文課串聯(lián)起來,變得富有情趣,放飛想象,情理結(jié)合,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寫作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張明鳳.由主題而作文,為生命而歌唱[J].基礎教育研究,2015(6):39-40.
[2]劉黔敏.觀察與想象,習作的翅膀[J].基礎教育論壇,2014(12):44-45.
[3]曹愛衛(wèi).緊扣“寫清楚”邁好習作第一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習作教學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C),2019(7):4-7.
[4]賴榮明.習作教學的目標細化及有效梯度訓練——以寫人習作指導為例[J].福建教育,2019(1):24-27.
[5]陳淑賢.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 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習作(寫話)部分修訂要點[J].黑龍江教育(小學),2017(3):24-25.
[6]王云.依托教材,吹響習作“號角” ——低年級學生快樂寫話策略例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