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 多媒體技術在各領域中的應用,都充分體現(xiàn)出自身的應用價值與優(yōu)勢。那么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也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教學價值,可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對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以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為設計核心,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新穎的教學模式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全改革了傳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小學生自主能力、探索能力的教學,使小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全面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技術水平與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科學;多媒體技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09-0252-01
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科學實踐教學,能夠降低整體的教學難度,滿足小學生學習需求,從小就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需要有一定的探索精神,要意識到科學源于生活,注重生活素材的搜集與教學,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科學,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利用自身所學習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及問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思維,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1 增強學生學習欲望,突出多媒體技術應用價值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對科學課程的教學,還是對其他課程的開展,都離不開教師人員的引導教學。而科學知識的教學,對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傳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對提升教學質量未有積極的影響,還需引起教師人員的重視[1]?;谛畔⒒夹g的條件下,還需積極引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可搜集到眾多的教學素材,使學生學習到書本中沒有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視野,注重基礎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綜合教學,使學生關于生活、發(fā)現(xiàn)科學、探究奧秘,增強學生綜合能力。
例如:關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課程的教學,是我們?nèi)庋蹮o法觀察到的,還需要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讓學生了解到無論是地球的自轉,還是地球的公轉,都屬于正?,F(xiàn)象,對我們?nèi)粘I钣幸欢ǖ挠绊憽閰^(qū)分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知識內(nèi)容,可開展科學實踐課程,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到相關教學視頻,利用真實的動態(tài)演示解釋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原理,從而確保學生真正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
2 拓展學生思維,提升科學教學水平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需要設置完善的教學方案,對應試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選擇一種小學生最易接受的教學方式,拓展學生思維,對抽象知識直觀地觀察與解釋,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學習、探究的欲望[2]。教師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有重要的影響性,無論是課前的準備教學,還是課堂上的實踐教學,要對多媒體技術熟練地操作與應用,突出多媒體技術的作用與價值,為提升小學學科教學質量與效率提供有利的教學條件。關于小學生思維的拓展,對教師人員有較高的要求,能夠考慮到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能力等,確保教學方案的合理性,滿足學生需求要求的同時,還為小學生的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針對《動植物之間食物關系》知識的教學組,借助多媒體技術,選擇最為直觀的食物鏈、食物網(wǎng)進行展示教學,明確教學基礎內(nèi)容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探索、理解動植物之間的關系,有的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有的是相互竟爭的關系,為生態(tài)群落概念知識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們拓展教學,使學生們自主討論,鍛煉學生對基礎知識應用能力。以學生日常生活為拓展方向,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科學,利用自身所學習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科學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 創(chuàng)新新穎的教學模式,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多媒體技術教學屬于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而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多媒體技術自身的特點與優(yōu)勢,可把抽象的基礎知識以圖片、視頻等方式直觀地展示[3]。再考慮到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要求,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學,為使每位學生都可以扎實地掌握科學知識,可選擇多媒體技術教學,以一種實踐教學的方式對基礎知識的示范教學,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利用基礎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并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對基礎知識的詳細分析,從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
例如:針對種子與花解剖科學實驗的開展,如果單一化地依靠教師對基礎知識反復地教學,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實踐操作,對實踐操作要求、流程、規(guī)范等掌握的不扎實,會使學生的內(nèi)心產(chǎn)生巨大的挫敗感,逐漸失去了科學實踐課程學習興趣,嚴重影響到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而對多楳體技術的應用,整個教學核心與重點都放在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方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再通過實踐操作對猜想的求證,掌握科學實驗技巧,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達到從小培養(yǎng)與提升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教學目的。
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應用,還可以不斷地激發(fā)與提升小學生的求知,教師對教學方案的設計,明確教學目標后,注重科學原理的分析教學,絕不是教師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基礎知識的總結教學,讓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死記硬背,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還會使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逐漸喪失對科學知識自主學習、探索的欲望、能力。因此,關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使其能夠全面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優(yōu)勢,還需要教師人員對教學方案與教學計劃的全面分析、設計,以小學生的角度全面分析,一方面,是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科學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自由、愉快的教學氛圍,增強科學實踐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結語:綜上所述,為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要詳細分析信息化技術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多媒體技術的正確應用,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教師引導學生的參與學習,增強小學生學習興趣與欲望,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對科學知識的探究學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與效率,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 陳玲.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4):124-125.
[2] 龐文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249-249.
[3] 季延河.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625(05):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