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兵 劉兵
漢字字源,蘊含著中國歷史文化的基因。從中,我們可以了解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認識先民的博大智慧。通過了解漢字源流演變,能幫助我們輕松記住字的寫法,掌握傳統(tǒng)文化知識。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甲骨文之后是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秦統(tǒng)一六國,丞相李斯在大篆籀文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了小篆。為書寫便捷,書體又進一步變化,到東漢末年,篆、隸、楷、行、草五大書體就都具備了。
關(guān)于漢字形成規(guī)律和法則,東漢經(jīng)學(xué)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做了分析和總結(jié),提出了“六書”的造字方法,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zhuǎn)注。“象形”就是把事物的外形輪廓勾畫出來,以形表義,是造字的基礎(chǔ),如日、月、牛、羊等字?!爸甘隆本褪怯谩爸更c”的方法來表示字義。指事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符號,例如“天”“刃”等字,二是用符號來指事,如“上”“下”等字。“會意”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字組合起來,表示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表達一種抽象的意義,如用“人”和“木”組合成“休”字,表示人靠在樹上休息。漢代以后造出的字大多是形聲字。
那我們的祖先是怎么創(chuàng)制漢字的呢,用《易經(jīng)》中的一句話就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所謂“近取諸身”,是用人的身體及器官來作構(gòu)字的材料,“遠取諸物”是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來做材料。
“近取諸身”,我們來看“眉”“目”“鼻”“口”這幾個字。我們的眼睛古稱“目”,象形字,從甲骨文、金文來看,是一只眼睛的樣子,后來字體演化,小篆就把它立起來寫成了“目”。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與“目”有關(guān)的字大多帶有看的意思。
“眉”,目上毛也,甲骨文“眉”字下面是一只眼睛,那眼睛上面畫出的部分指的就是眉毛了,這種構(gòu)字法叫“依附象形”,如果沒有下面的“目”,就不知道上面的幾筆表示的是什么。
“鼻”的本字是“自”,甲骨文就是鼻子的形狀,象形字,后來“自”用于表示人稱代詞“自己”,為與本義區(qū)別,就在“自”下加了一個聲符“畀”,就是今天的“鼻”。
“口”是象形字,像人嘴巴形。人的嘴巴動時,上嘴唇是不動的,下嘴唇隨嘴巴的開合而變形,故甲骨文的“口”上一筆短,下一筆為長弧線,很好地表達了這一特點。
當(dāng)然,“近取諸身”的字還有很多,如天、大、夫、夭、交等字都與人的身體有關(guān),還有與手與足與心有關(guān)的字,等等,如果再加上以這些部首組成的會意字、形聲字那就更多了。
“遠取諸物”,我們先來看“?!薄把颉薄榜R”這幾個字。這三個字都是象形字,“羊”字,甲骨文就是一個羊頭,突出彎彎的羊角?!芭!币彩沁@樣,是一個牛頭的樣子。古代常割下牛羊的頭用以祭祀,故以頭代全身。而“馬”字就頭、鬃、尾、足具備,特別突出長長的馬鬃,更體現(xiàn)出了馬的特點。以羊、牛、馬為部首的字基本都與這三種動物有關(guān)。
再看與房子有關(guān)的漢字。與房子有關(guān)的漢字大多是“穴”字頭、“宀”字頭和“廣”字頭。其實這些都可以從字源上找到答案。人類社會早期,人們住的地方是天然的洞穴或半地下的簡易房子,需要先從地面往下挖一個坑穴,地面上再加個簡易的房頂?!把ā弊趾芎玫馗爬诉@種房子的形象,像如窗、空、窮、窖、竄等字都從“穴”,就是與掘地穴居有關(guān)。后來出現(xiàn)了四面圍合,上有“人”字形房頂?shù)慕ㄖ?,就是甲骨文的“宀”字形,已?jīng)完全擺脫了半穴居,房屋的各種結(jié)構(gòu)功能已經(jīng)完全具備了,這一類的字如宅、室、寓、寄、宗等就表示了房屋結(jié)構(gòu)功能或與房屋有關(guān)的事物。此外還有依靠自然山崖、人工墻壁建造的簡易建筑,這種房屋的形式就以“廣”字來代表,如序、廊、庭、府,等等。
“遠取諸物”的漢字品類非常豐富,列舉一二,聊作介紹。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讓我們更多地了解漢字,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