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瓊
[摘要] 目的 探究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給予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在該院選取84例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手術時間先后順序法將84例患者分為兩組,即A組與B組各42例。A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性護理,B組患者給予護理管理干預。結果 A組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P<0.05)。B組患者護理后的投訴、糾紛等安全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A組患者護理后的投訴、糾紛等安全事件發(fā)生率(P<0.05)。B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以及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以及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P<0.05)。結論 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給予護理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舒適度評分得到顯著改善。
[關鍵詞] 術后化療;護理管理;宮頸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during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the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8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hronological order of surgery, namely, 42 cases in each of group A and group B.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given nursing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comfort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mfort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group B patients after nursing(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aints, disputes and other safety incidents after care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incidence of complaints, disputes and other safety incidents after care of patients in group A(P<0.05). Patients in group B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scores in nursing and compliance with chemotherapy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ho received nursing management during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comfort scores.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Nursing management; Cervical cancer
在我國的臨床實踐中,宮頸癌屬于其中的常見疾病。有相關研究表明[1],宮頸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該疾病屬于一種惡性腫瘤,同時也是女性最為常見的腫瘤疾病。該病在臨床上通常均是表現(xiàn)出貧血、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與陰道排液以及尿頻等癥狀,患者在發(fā)生宮頸癌后,不僅自身會承受較大的痛苦,而且該疾病也會危害到自身的生殖器官[2]。當該病發(fā)展至晚期后,會帶來更高的致死率,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而有相關調(diào)查指出,宮頸癌在我國的發(fā)病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宮頸癌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均帶來嚴重損害,而宮頸癌患者在治療后也需予進行針對性的預后干預,從而才能進一步確?;颊叩纳硇幕謴?。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的期間,也存在一定的護理風險,從而會對后續(xù)的治療帶來一定的干擾。因而在護理過程中也需對護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干擾與管理,才能進一步確保有效避免風險因素。該文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探究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給予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在該院選取84例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手術時間先后順序法將84例患者分為兩組,即A組與B組各42例。A組患者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49.68±3.47)歲。腫瘤期型分類:Ⅰa期19例、Ⅱa期12例、Ⅲb期11例。B組患者年齡34~68歲,平均年齡(48.20±3.61)歲;腫瘤期型分類:Ⅰa期16例、Ⅱa期14例、Ⅲb期12例。所有患者均知曉該次研究的所有內(nèi)容,并簽署入組同意書。將兩組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性護理管理,按照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如:靜脈穿刺護理、心理干預護理與飲食護理等。B組患者給予護理管理干預,可分為:①在該院科室中建立護理管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小組組長對各個組員安排相關的護理工作,確保每個護理人員均具有相應的職責與任務。②對所有患者進行護理風險評估,發(fā)現(xiàn)在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并予以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干預。③對科室內(nèi)的護理質(zhì)量管理模式進行進一步改進,增強護理人員的質(zhì)量意識。還需打破安全事件發(fā)生后再處理的消極護理模式,對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事件進行預防處理。通過預防管理制度降低安全事件發(fā)生率,也給予患者更好的護理服務。④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注意自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建立。通過適當、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保持和諧的護患關系。⑤在護理小組中還需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使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可以有章可循。同時,小組組長還需對小組各成員進行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并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服務與風險意識,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護理安全事件包含投訴、護理糾紛與差錯等。②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與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與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舒適度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
A組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護理后的投訴、糾紛等安全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A組患者護理后的投訴、糾紛等安全事件發(fā)生率(P<0.05),見表1。
2.2? 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與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
B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以及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以及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P<0.05),見表2。
3? 討論
宮頸癌屬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中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會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較大的危害。在當前的醫(yī)學研究中,對宮頸癌的發(fā)病機制、原因尚還沒有明確的結論[3]。而在宮頸癌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手術、化療以及放療均是其常見的治療手段。通過這些治療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殺滅體內(nèi)的癌細胞,從而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4]。患者在經(jīng)過宮頸癌手術治療后,普遍還需施行化療來進一步消滅其體內(nèi)遺留的癌細胞,從而進一步鞏固患者的治療效果。而在患者進行化療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化療藥物混淆、化療藥物滲漏以及護理人員因自身影響等方面導致的安全事件,對化療結果也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患者進行化療的過程中,還需施行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干預措施,有效保障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讓患者享受到更為全面的護理服務。在護理管理制度的實施過程中,通過護理質(zhì)量管理制度以及護理管理制度與培訓、查房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的施行,可以使得患者獲得更為專業(yè)、全面的護理干預。在該護理管理模式下,可以讓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被消弭[5]。從而有效降低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也提高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與質(zhì)量意識。同時,在護理管理的過程中,也可以對小組內(nèi)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yè)性的和培訓工作,讓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zhì)與綜合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護理人員自身對宮頸癌疾病的知識不了解、對相關的化療藥物沒有明確的認識或是知曉的知識不全面等,均是其出現(xiàn)護理風險的重要原因。通過護理培訓制度可以強化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對患者的用藥后的反應也有更強的預見性,從而可以及時監(jiān)測到患者的病情。也可以避免其大知識面不足而產(chǎn)生誤解,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給予護理管理干預后,可以讓患者的身體恢復得到一定的保障。有利避免了護理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對患者的后續(xù)治療、預后效果的提升均有重要意義。
該次研究顯示。A組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明顯低于B組患者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B組患者護理后的投訴、糾紛等安全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A組患者護理后的投訴、糾紛等安全事件發(fā)生率。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護理管理可以從護理過程中的風險事件出發(fā),有效避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讓患者享受到更專業(yè)、全面的護理服務,從而顯著提升患者的舒適度與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出發(fā),讓患者可以享受到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并且B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以及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以及對化療的依從性評分(P<0.05)。這一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護理管理可以加深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認識。從而可以讓患者對護理工作更加認可,對護理滿意度及依從性評分的提高非常有利。通過護理管理干預的實行,讓護理人員認識到護理質(zhì)量安全為核心的重要性,有利于護理人員服務理念的轉變,從而有效增強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給予護理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舒適度評分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也讓護理過程中的安全事件發(fā)生率降低,對患者護理質(zhì)量的增強有重要意義。臨床效果非常顯著,推廣價值較大。
[參考文獻]
[1]? 陳曉娜.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依從性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1):27,29.
[2]? 阿斯亞·阿布力提南,戴閃閃,徐敏.宮頸癌患者新輔助化療期間實施系統(tǒng)化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8,18(74):227.
[3]? 彭青,李雪,張雪,等.112例宮頸癌術后化療期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8,19(3):5-10.
[4]? 趙曉紅,王花,程琳.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的效果[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25(7):122-123.
[5]? 楊雷,杜玉坤,劉楠,等.兩種術前放化療方案治療Ⅱb期宮頸癌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8,27(2):55-57.
(收稿日期: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