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生
(南沙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廣東 廣州 511453)
1898年,White 報道了世界上第一例食管腺癌。目前我國缺乏食管胃結合部癌的流行病學統(tǒng)計資料,中國腫瘤登記在1999年發(fā)布一份報告指出,北京食管胃結合部癌的的發(fā)病率為 4.99/10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高達5.25。為了總結食管胃結合部癌的臨床病理特征、手術治療方式的差異,本文擬收集218例食管胃結合部癌的患者,按照Siewert分型標準進行劃分,分析其臨床病理特點及預后。
收集218例食管胃結合部癌的患者,根據Siewert分型分為:96例SiewertⅡ型組和SiewertⅢ型組。SiewertⅡ型組男83例,女13例,平均年齡63.25±13.42歲。對照組男103例,女19例,平均年齡62.28±15.27歲。兩組性別和年齡比較無差異。
(1)有明確病理學標本;(2)納入研究時未接受過抗腫瘤治療。(3)采采取經腹食管裂孔徑路的手術方式。
(1)病理信息不全者;(2)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收集兩組一般資料、手術方法、術后并發(fā)癥、病理結果、實驗室相關數據及TNM分期。
對比兩組腫瘤病理特征;兩組術后清掃平均淋巴結數及平均陽性淋巴結數;兩組手術情況;各臨床特征對 R0 切除患者存活率的影響。
采用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差異有意義。
兩組腫瘤病理特征中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SiewertⅡ型和SiewertⅢ型組術后清掃平均淋巴結數分別為28.63±5.74個、29.37±5.82個,比較無差異(P>0.05);SiewertⅡ型和SiewertⅢ型組平均陽性淋巴結數分別為,2.42±1.77個、15.63±3.58個,比較有差異(P<0.05)。
表1 兩組腫瘤病理特征對比
兩組手術情況(上切緣情況、術后并發(fā)癥)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各臨床特征中發(fā)現Siewert分型、TNM分期、組織學分化程度及脈管癌栓對會影響R0切除患者預后存活率(P<0.05),各臨床特征中發(fā)現性別、年齡及手術方式與R0切除患者預后無關(P>0.05),見表3。
表3 各臨床特征對 R0 切除患者存活率的影響
WHO指出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胃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大大降低,然而食管胃結合部癌發(fā)病率卻逐年上升,該部位解剖位置組織層次多,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組織學類型與傳統(tǒng)食管癌或胃癌規(guī)律不同,該處腫瘤歸屬食管癌還是胃癌,還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學術界存在爭論。Siewert 等學者根據腫瘤中心與齒狀線的距離分為 3 個亞型:SiewertⅠ型、SiewertⅡ型、SiewertⅢ型,其被國際胃癌協(xié)會和國際食管疾病學會所接受。
本文發(fā)現兩組腫瘤病理特征中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比較有差異(P<0.05)。即也在一定程度上Ⅲ型腫瘤在確診和治療時比Ⅱ型病期更晚,與文獻[69-71]報道基本一致此外本文還發(fā)現SiewertⅡ型和SiewertⅢ型組平均陽性淋巴結數比較有差異(P<0.05)。這為手術者選擇手術方法提供重要的信息,提示SiewertⅢ型更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此外兩組手術情況(上切緣情況、術后并發(fā)癥)比較有差異(P<0.05)。同意有文獻指出Ⅱ型患者的根治率為88.4~92.5%,Ⅲ型76.9~85.4%,結果比較有差異。
多因素分析表明腫瘤 R0 切除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子。因此本文對影響R0 切除患者存活率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結果提示各臨床特征中發(fā)現Siewert分型、TNM分期、組織學分化程度及脈管癌栓對會影響R0 切除患者預后存活率(P<0.05)。通過分析上述因素,可以讓手術醫(yī)生通過分析患者各項術前檢查資料,評估手術可行性,從而降低手術風險,改善患者預后。
因此,本文認為SiewertⅡ型和SiewertⅢ型食管胃結合部癌在T、N、TNM、組織分化及脈管癌栓因素上具有不同臨床病理特點,影響R0切除食管胃結合部癌患者預后的因素包括Siewert分型、TNM 分期、組織學分化程度及脈管癌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