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瑛,徐紅新,呂永楠,周易,易欣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冠狀動脈(冠脈)內(nèi)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fā)血栓形成為基礎(chǔ)的一系列臨床癥狀的復(fù)雜綜合征,主要包括不穩(wěn)定心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1-4]。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牟±砘A(chǔ)是動脈粥樣硬化,而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guān),與其密切相關(guān)的是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5,6]。大量研究認為TC、LDL-C的水平是冠心病最具有意義的預(yù)報因子,TC升高是導(dǎo)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LDL-C的升高又與冠心病的發(fā)病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7,8]。研究報道美國每年有130萬的居民發(fā)生AMI,但有一半患者TC的水平并沒有顯著升高[9];2006年研究發(fā)現(xiàn)AMI患者血清中TG和TC水平顯著低于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正常體檢者[10]。那么,在臨床常見的ACS患者中,血脂指標在AMI和UAP患者中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差異表達呢?這種血脂異常的特征是否能夠作為臨床識別UAP和AMI的手段之一呢?因此,本研究擬納入UAP和AMI患者,檢測所有患者血清中TG、TC、HDL-C、LDL-C和心肌肌鈣蛋白I(cTnI)等的水平,ROC曲線分析觀察血脂指標聯(lián)合或單獨檢測對UAP和AMI患者臨床識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1.1 研究對象 選取武漢大學(xué)人民醫(yī)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ACS住院患者,納入標準主要包括:①年齡>18歲;②既往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等臨床資料均可獲??;③符合《2011年美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療指南》和我國《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療指南》診斷標準的ACS患者。排除標準主要包括:①穩(wěn)定型心絞痛;②肝功能、腎功能衰竭;③嚴重感染;④合并有出凝血功能障礙、血栓性疾??;⑤惡性腫瘤等疾病。
1.2 臨床資料收集 記錄所有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等。按WHO吸煙調(diào)查標準規(guī)定,每天至少吸煙一支,連續(xù)吸煙一年以上,長期吸煙但戒煙短于半年者為吸煙陽性者。飲酒史為每周飲酒超過150 g。高血壓判斷標準為既往有明確高血壓病史和住院后兩次測量血壓≥140/90 mmHg(1 mmHg=0.133kPa)。糖尿病診斷標準根據(jù)WHO 1995年診斷標準,病史記載有糖尿病史,服用降糖藥而血糖正常者仍應(yīng)診斷為糖尿病。
1.3 血脂指標 所有患者空腹12 h取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儀進行血脂指標檢驗,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4 其他指標 收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檢測指標主要包括C反應(yīng)蛋白(CRP)、血糖(Glu)、D-二聚體(D-D)、肌鈣蛋白(cTnI)、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和纖維蛋白原定量(FIB)。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表示方法為例數(shù)(百分數(shù)),采用χ2檢驗;利用Shapiro-Wilk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unpaired student t-test,不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進行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分析(ROC curve),計算曲線下面積,判斷血脂指標的檢驗效能。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一般臨床資料 本研究中307例ACS患者,包括UAP組122例(n=122)、AMI組185例(n=185)。如表1所示,UAP組的男性患者91例(74.590%),平均年齡為(64.560±11.190)歲,吸煙者48例(39.344%),飲酒者25例(20.492%),高血壓84例(68.852%),糖尿病30例(24.590%);AMI組的男性患者147例(79.459%),平均年齡為(63.350±12.380)歲,吸煙者81例(43.784%),飲酒者40例(21.622%),高血壓115例(62.162%),糖尿病49例(26.486%),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2.2 UAP和AMI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本研究中,TG和HDL-C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UAP組患者TG、和HDL-C的中位數(shù)分別是1.050 mmol/L和0.940 mmol/L,AMI組患者TG和HDL-C的中位數(shù)分別是1.450 mmol/L和0.850 mmol/L,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2)。TC和LDL-C符合正態(tài)分布,UAP組患者TC和LDL-C分別是(3.890±0.960)mmol/L和(2.130±0.740)mmol/L,而AMI組患者TC和LDL-C均高于UAP組,分別是(4.270±0.940)mmol/L和(2.590±0.840)mmol/L,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3)。
表1 UAP和AMI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表2 UAP和AMI組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血脂和檢驗指標的比較M(Q25,Q75)
2.3 UAP和AMI患者其他檢驗指標的比較 如表2和表3所示,本研究中CRP和D-二聚體在UAP和AMI兩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而AMI組的血糖值、cTnI、proBNP和FIB均明顯高于UAP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2.4 符合正態(tài)分布血脂指標對UAP和AMI的預(yù)測效能比較 以誤診率(1-特異度)為橫坐標,以靈敏度為縱坐標,行ROC曲線以檢驗TC、LDL-C、FIB、TC+LDL-C的預(yù)測效能,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623(P=0.002,95%CI:0.549-0.696)、0.654(P=0.000,95%CI:0.582-0.726)、0.548(P=0.220,95%CI:0.473-0.622)、0.664(P=0.000,95%CI:0.595-0.732),詳見表4、圖1和圖2。
脂肪代謝紊亂和轉(zhuǎn)運異常是導(dǎo)致血脂異常的主要原因,血脂異常與冠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guān);脂質(zhì)代謝異常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應(yīng)和炎癥反應(yīng),從而進一步促進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影響冠心病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因素[11-1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UAP和AMI患者的TG和HDL-C無差異;但AMI患者的TC和LDL-C高于UAP患者,初步提示血脂項目中的TC和LDL-C可能對于臨床識別UAP和AMI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然而,ROC曲線分析進一步顯示,TC和LDL-C的曲線下面積是0.623和0.654,而二者聯(lián)合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曲線下面積僅占0.664,綜合分析提示,目前臨床常用的血脂指標中TC聯(lián)合LDL-C對于臨床識別UAP和AMI的預(yù)測效能和診斷價值也不大。
表3 UAP和AMI組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血脂和檢驗指標的比較()
表3 UAP和AMI組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血脂和檢驗指標的比較()
注: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FIB:纖維蛋白原定量
項目 UAP組(n=122)AMI組(n=185)t值 P值TC(mmol/L) 3.890±0.960 4.270±0.940 -3.169 0.002 LDL-C(mmol/L) 2.130±0.740 2.590±0.840 -4.596 0.000 FIB(g/L) 3.110±0.890 3.480±1.170 -2.969 0.003
表4 受試者工作曲線分析
圖1 TC、LDL-C、FIB的ROC曲線
圖2 TC+LDL-C的聯(lián)合ROC曲線
然而,我們的研究結(jié)果與既往部分報道不同,AMI患者的TC和LDL-C并沒有低于心絞痛患者,而是稍高于UAP患者[9,10]。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收集患者血樣的時間點不同。①在AMI患者發(fā)病早期和急性期,全身交感神經(jīng)處于激活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體內(nèi)的分解代謝會被激活增加,急性期反應(yīng)升高的CRP和白細胞介素等因子也會影響肝臟的合成功能,導(dǎo)致AMI患者發(fā)病早期肝臟合成膽固醇的功能降低,表現(xiàn)出AMI患者發(fā)病早期的TC、LDL-C水平較心絞痛患者降低的臨床現(xiàn)象[17-19]。②部分AMI患者食欲降低,食物攝入量降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血脂代謝。③給予靜脈輸液治療的AMI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出現(xiàn)稀釋性血脂降低。由此可見,采集AMI和UAP患者血標本的時間點,對于臨床真正觀察AMI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血脂指標水平存在一定的影響,有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接診醫(yī)生對二者的臨床早期識別。因此,隨著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病情的演變,血脂指標會出現(xiàn)臨床波動現(xiàn)象;血脂指標異常暫且只能用于ACS患者的輔助診斷之一,臨床早期鑒別診斷UAP和AMI尚需借助其他檢查如心肌肌鈣蛋白cTnI、心電圖的動態(tài)變化等[20,21]。
綜上可見,TC升高、LDL-C升高尚不能被簡單地利用來區(qū)別ACS中的UAP和AMI,TC聯(lián)合LDL-C對于臨床識別UAP和AMI的診斷價值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