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摘要:父母為孩子帶來最好的財富就是培養(yǎng)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與自立的能力。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他們不一定知道家教的重要性,也不明白如何對孩子進行家教,因此一線教師在留守兒童心理輔導上的責任重大。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直接關系到他們以后的成長,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充分重視,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孩子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輔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9-0016-01
1.農村留守兒童的照顧方式分析
弄清留守兒童的照顧方式,是采取有效教育的主要方法。研究得知,留守兒童照顧方式主要包括有單方看管。也就是孩子的看管和照顧工作由父母一方面在家管理,而另外一個人外出工作。單方管教孩子,會將相應的負面影響帶給他們的性格形成,通常,孩子們如果是爸爸照顧,他們會形成暴躁、沖動、好動的性格,熱心不足、不夠細膩、缺少冷靜。加上沒有媽媽的關愛,他們的社會不良風氣會漸漸形成,例如,賭博、抽煙、酗酒等。若是孩子由媽媽一個照顧,他們的性格會變得自卑內向、冷淡、孤僻,陽剛之氣不足,這樣他們長期生活在沖突、壓抑的環(huán)境內,行為開始變得扭曲,容易出現(xiàn)偏離現(xiàn)象。還有隔代管理。就隔代照顧留守兒童而言,主要是通過祖輩來進行看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這部分監(jiān)管人的主要人群,因為他們本身就非常放縱、溺愛孩子,因此,在管教中這種現(xiàn)象也會非常明顯,對于孩子們的各種要求,他們幾乎都會給予滿足,對于孩子們在道德以及精神方面的教管以及引導不足。此外,因為這部分監(jiān)護人會存在較多的文盲現(xiàn)象或者弱者老者較多,因此,會使學生出現(xiàn)文化方面的差異。傳授教育方式的桎梏,他們根本管不了孩子的學習,這樣使得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漸漸喪失,會出現(xiàn)逃學、厭學、輟學的情況。
2.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輔導的方法
2.1?實施激勵教育,觸動留守兒童的心靈。
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工作中,教師應該嘗試利用激勵教育方式,從人性本質開始出發(fā),借助于特殊的環(huán)境氛圍,用富有震動力與感染力的心聲,引導他們回想過去,重溫以前的事情,同時不斷反思自己,感念父母的恩情。通過這種教育方式,他們可以從回憶中找回迷失的自我,從而點燃自己心中的激情,重新樹立起成功的信念,大量工作實踐證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2.2?注重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加強家庭教育。
現(xiàn)在每個學生都是各自家庭的希望,同時他們也是祖國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我們在工作中不能對留守兒童放任不管,國家、學校與家庭都要引起重視,尤其是家庭,父母應該把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放在首位,盡自己最大可能做到工作、家庭兩不誤,只要條件允許一定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對于在城市務工的農民朋友來說,應該盡自己最大可能把孩子放在城里上學,畢竟城市的教育條件比農村要好很多,他們到城里上學后,不僅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時還能獲得很多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學到以前沒學到的知識,從而樹立起學好知識的自信心,加上父母都在自己身邊,即使是在陌生環(huán)境中也不會感覺自卑?,F(xiàn)在很多農村學校都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由專人負責他們的相關工作,班主任也要了解留守兒童家庭的實際情況,并掌握留守兒童的愛好和興趣,一旦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有心理或行為上異常的情況,老師就會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溝通,用學校設置的愛心電話讓他們和父母說一說自己的悄悄話。本人在工作中遇到過這樣的一名留守兒童,他的父母因為在老家建欠了大筆債務,于是父母開始外出打工,只留下他和爺爺兩個人生活,平時他沒有零用錢,聰明的他想到了上街撿廢品賺零花錢,于是出現(xiàn)了大量曠課的現(xiàn)象。后來本人通過愛心電話與她父母聯(lián)系并反映了情況,通過和她父母的溝通,父母最后選擇每學期都拿100塊給我,讓我每天分發(fā)給她,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出現(xiàn)曠課的現(xiàn)象,成績逐漸上升。
2.3?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溝通和聯(lián)系。
作為教師應該把他們看成自己的朋友,主動與他們溝通、交流,盡量多拿出一些時間與他們溝通,多關注他們精神需求與道德發(fā)展需求的滿足,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生活中、學習上的實際問題,給他們一些特別照顧,將他們當成知心好友,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將心理的憤怒、苦惱訴說出來,同時多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和場合,例如和他們一起學習、勞動、游戲等,創(chuàng)設聯(lián)系與溝通的最佳時機,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2.4?摒棄傳統(tǒng)懲罰教育,理解、寬容學生。
如果教師只接受學生的好成績和優(yōu)點,難以接受學生的不足,利用壓抑和禁錮的教育方式,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大量教學實踐證實,打罵、懲罰教育的教學方式是錯誤的,是當前教學中絕對不可取的,尊重、理解學生不僅由于他們的年紀小,同時因為人從出生開始就是獨立的個體,不管誰都不能支配他們的行為。多數(shù)留守兒童把自己的名譽看得很重,因此教師不應該到處宣揚他們的錯誤,如果當中宣布他們的過失,他們會覺得無地自容,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大量事實證明,教師如果充分理解、寬容留守兒童,那么他們就會友善的與人溝通,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也不會存在局促感,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我獨立意識。
3.結語
綜上,當前我國各地留守兒童非常多,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如何利用合理方式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成為現(xiàn)在農村一線教師的一項重要使命。上文主要從不同角度針對如何應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伎肌?/p>
參考文獻:
[1]潘曉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社會適應性的相關研究[J].心理學進展,2018,8(01):49-63.
[2]韓曉紅.留守兒童犯罪心理的影響因素[J].心理學進展,2016,6(05):571-575.
[3]肖璐,劉海通.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體質健康狀況與體育干預研究[J].社會科學前沿,2017,6(03):255-260.
[4]田鳳蘭.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J].讀與寫(上,下旬),2015,(23):452-452.
[5]王淑英.如何加強初中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6,(01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