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虹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型實踐課程,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之下,將會呈現(xiàn)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教師可以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來開展有特色的實踐活動,營造獨具特色的教育氛圍。不僅能夠使學生走進社會,在社會中學習知識,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團結合作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關鍵詞:實踐活動 合作 探究 創(chuàng)新
一、活動概述
(一)活動背景
新河,是一條位于安慶東部城郊的河流。二十年前的新河,水質清澈,生態(tài)良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河床日趨狹窄,泥沙堆積,慢慢地,新河變成了一條臭水溝,兩岸的居民更是深受其苦。2012年8月13日,新河水系整治一期工程開工,經過完善而科學的治理之后,新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所改善,污染問題得到了解決。
組織班級學生對新河水系的濕地公園做一個綜合考察、調研,從而讓學生了解、關注身邊更多的濕地,是綠色學校的使命和職責。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探尋新河,關注環(huán)境”綠色實踐活動,了解水資源的珍貴,讓同學們在了解的過程中增強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
2.通過親身對新河水質、新河泵站、新河濕地植物多樣化開展考察與宣傳,增強保護濕地資源的意識。
3.通過搜集資料、觀察討論、參觀學習、小組合作等多種活動方式,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聯(lián)系活動地點,確定活動時間;
(2)查看活動路線,確定交通工具;
(3)布置學生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和相關物品及注意事項;
(4)設置活動的流程,做好相關工作的指導。
2.學生準備
(1)對所定活動項目有關資料的收集,初步了解活動地點的相關情況;
(2)根據(jù)活動項目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分工;
(3)根據(jù)活動要求準備相關的物品或工具。
(四)活動的實施
1.探尋新河的過去與現(xiàn)在
2018年3月初,實踐活動小組通過上網查閱大量的資料、向父母請教等方式,了解到新河的過去。新河是一條通往長江的人工河,原名康濟河,后來因為開挖于清代康熙年間,“康濟”與“康熙”音近,故亦稱做康熙河。
2018年3月至5月期間,實踐活動小組多次來到新河濕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這里河水清冽,倒映著拱橋、岸邊的野草野花;河岸兩邊綠草茵茵,垂柳依依,滿眼的綠,甚是養(yǎng)眼。河里還有鴨子、青蛙、螃蟹等生物。新河不再是人人厭棄的臭水溝,而是孩子們玩耍、青年人約會、老年人散步的好地方。
2.參觀新河泵站
2018年5月12日,實踐活動小組來到新河泵站進行實地考察。新河泵站始建于2000年10月,2012年5月建成并投入運行。工作人員帶領同學們參觀格柵清污機現(xiàn)場,為同學們演示如何處理水中打撈上來的垃圾。同學們還參觀新河泵站的“心臟”——配電房以及二樓的控制室,認識了24小時給電腦供電的逆變箱,了解到控制箱是如何操縱水泵——當河中的水位高出12米時,水泵系統(tǒng)就會自動開啟,將河道中多余的水排到長江里。
3.采集水樣
2018年10月8日上午,實踐活動小組成員分成四個小組再次來到新河,每隔1000米左右對新河不同段位的河道進行水樣采集。在采集水樣時,同學們發(fā)現(xiàn)新河部分水道長滿了碧綠的水葫蘆,盛開著藍色的花朵,甚是好看。但水葫蘆覆蓋下的水面不時散發(fā)出一股難聞的氣味,這引起了同學們的關注與思考:水葫蘆是引進的外來物種還是本地的植物呢?它對新河的水質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4.請教水利專家
10月26日,同學們帶著疑惑來到市水利局向水利專家請教。水利局的章科長熱情接待并細致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原來由于入夏以來,氣溫高,濕度大,水葫蘆長得格外茂盛,需要采用人工或機械來打撈水葫蘆,限制其生長。通過修建雨污分流排水系統(tǒng),可以逐步改善新河的水環(huán)境。
5.考察研究新河兩岸的植物
2018年3月至10月,實踐活動小組三次對新河濕地的植物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觀察、拍攝、上網查閱資料、請教專業(yè)人士,同學們了解到新河景觀帶植物種類豐富,數(shù)量繁多,100余種水生植物和6萬余棵喬灌木組成了一幅綠樹成蔭、草木蒼翠的自然風景。
二、活動效果
“探尋新河,關注環(huán)境”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而且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
(一)播種環(huán)境保護意識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在“探尋新河”實踐活動中,第一小組在“探尋新河的過去與現(xiàn)在”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探尋新河的起源”、“走進新河的歷史”、“感受新河的今天”、“我是新河小小環(huán)保使者”。學生在活動中了解了新河的原有環(huán)境狀況、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狀況,在對比中體驗到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保護環(huán)境是多么重要。
(二)點燃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家鄉(xiāng)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最為深遠、最為濃厚的。新河濕地公園是安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第四小組在考察新河兩岸的植物時,對新河兩岸的植物的名稱、種類、作用等都進行了詳細的了解與研究,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為有這樣美麗的家鄉(xiāng)而感到驕傲、自豪。
(三)提升實踐探索的能力
1.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需求尤為強烈。在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實踐,引導他們對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有利于兒童激發(fā)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當活動小組第三次來到新河時,發(fā)現(xiàn)河面上長滿了綠油油的水葫蘆,產生了好奇之心和探究之意,有的查閱資料,有的做小實驗,有的請教專業(yè)人士……兩周后,得出了一個結論:即水葫蘆對水質的確有凈化作用,但要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必須將水葫蘆的數(shù)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一旦泛濫,就會成災。同學們的這一結論得到了水利專家的肯定。
2.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項綜合實踐活動的完成,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在調查新河現(xiàn)狀時需要向附近居民進行采訪,小隊員們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長、性格做好細致的任務分工,有的負責向附近的居民采訪,有的負責采訪時提出哪些問題,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拍攝。分工合作,最后采訪活動十分成功。這也給了同學們一個啟示:必須學會與同學合作,才能揚長避短,共同探索,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3.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親身參與、積極實踐,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的洞察力得到了培養(yǎng),并促使其創(chuàng)新能力逐步提高。
學生在考察新河河流情況時,沿途看見河道里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水葫蘆,看見有人在插有“禁止釣魚”警示牌旁邊釣魚,看見草叢里留有行人隨手丟棄的垃圾,都感到十分痛心。市政府為了改造新河,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花費了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才使得新河有了現(xiàn)在的樣子,才使得安慶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何保護好我們的環(huán)境,使得家鄉(xiāng)的河流永遠清澈呢?同學們紛紛開動腦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宣傳,有的繪畫,有的寫倡議書,有的做手抄報,還有的向相關部門提出保護新河的建議:要及時打撈新河的水葫蘆,防止其過度繁殖;成立保護新河的志愿者環(huán)保小隊,定期在新河附近撿垃圾,同時進行愛護環(huán)境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加入保護環(huán)境的隊伍中。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得到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探尋新河,關注環(huán)境”綠色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體驗的機會和動手實踐的平臺,既增長了見識,又鍛煉了能力,更培養(yǎng)了社會責任感。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更多類似的實踐活動,我們應挖掘和利用實踐活動這一有效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探究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盛春榮,沈國明,蔣云兵.新課程與體驗式教學[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8:25-26.
[2]王建華,童富勇,仲玉英.新課程與陶行知思想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4-35.
[3]黃靜華.中小學育德新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50-52.
[4]余建群.依托本土資源開展有效綜合實踐活動[J].教育藝術,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