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教學也更加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學好信息技術、為以后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非常必要的。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硬件設施的影響,目前我國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現(xiàn)狀并不理想,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普遍存在。本文立足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信息技術的現(xiàn)狀和教學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學;信息技術;現(xiàn)狀與反思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教師要注意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對信息技術感興趣,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其基本原理與應用,并且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之前從未接觸過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內容,因此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與地區(qū)學生的學習觀念存在差異,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并且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起信息技術學習的信心。
一、 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理論知識都相對比較枯燥,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單一的講解這些知識的話,學生很難產(chǎn)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這不利于以后的學習。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興趣的作用都是其他方面所無可比擬的,興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非常高的熱情度和參與度,而且能夠支持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與探索。信息技術學習除了教師講解基礎知識外,更多依靠的是學生自己的領悟與實際操作,只有經(jīng)過多次的操作,才可以提升學生的熟練度,對各種應用軟件的應用才更加靈活。教師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能夠讓學生在較長的時間內都對信息技術學習保持較高的熱情。例如在word的基礎操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來讓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心,從該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插入圖片是word操作過程中一項非?;A的內容,也是非常實用的,在很多文檔的編輯過程中都需要插入圖片來幫助讀者了解文檔的內容,同時使文檔更加豐富化,在“插入”這項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抽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制作賀卡,在空白文檔中插入適當?shù)膱D片以及文字使賀卡變得更加多樣化。對于中小學的學生來說,賀卡是非常常見的,但是自己通過計算機來制作賀卡卻不常見,這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新鮮感,而這種新鮮感能夠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
二、 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教學的靈活性是教師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教學方法,通常情況下,在上課之前,教師都會進行備課,但是如果僅僅按照備課的內容來進行教學,會造成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對實際講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產(chǎn)生十分準確的認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來說更是如此,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安排比較緊張,每一節(jié)課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為了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安排,很多教師都會忽視學生實際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要注意教學的靈活性,在某一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演示完畢之后應該留足時間讓學生進行操作,教師此時需要針對學生的操作進行答疑,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確定是否要進行下一知識點的講解,如果學生掌握較好,則可以直接進入下一知識點,但是如果學生普遍操作不順暢、理解不到位時,就需要對該部分知識重復講解。此時就不能過度的追求教學進度,而是要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掌握能力。
三、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
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很多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都應用不到,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與問題是非常正常的,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理念講解,培養(yǎng)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習的信心,不能讓學生因為一次、兩次操作不成功就對信息技術學習喪失信心和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信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支持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不可過度的批評學生,而是要首先讓學生明確自己失誤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更改才能不斷進步,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看到學生進步的地方和優(yōu)點,不能對學生過分指責。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尊心特別強,教師對于學生的批評性意見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忽視學生的錯誤,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應該首先明確地指出,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對學生的優(yōu)點和進步點進行表揚,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四、 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教師要注意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在班級內形成競爭、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之間能夠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合作的力量,對于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可以互相商量解決,學生之間更要互幫互助。除了強調合作,競爭也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提供動力。為了達到這一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比拼,由教師制定相應的題目,學生以競爭的形式來完成操作,看誰用的時間更少。例如在文字的輸入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于鍵盤的熟練度,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打字的比拼,由教師提供對學生一段文字,讓學生進行比拼。這種競賽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學生在日常的練習中也會更加認真,這就會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信息技術是不斷進步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把基礎的理論操作講解給學生,還要及時向學生傳遞先進的信息技術理念,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更好地為農(nóng)牧區(qū)的經(jīng)濟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對于學生個人的發(fā)展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科技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趙延沂.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
[2]宋玉剛.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新思路[J].教育世界,2016(11).
作者簡介:
陳先英,中小學二級教師,貴州省興義市,貴州省興義市紅星路小學萬峰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