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培新中心小學 鄭婉霞
硬筆書法是現(xiàn)如今基礎教育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于陶冶情操的藝術性課程。硬筆書法校本課程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后的趨勢。主要是提升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能夠個性化發(fā)展,在此也考驗了現(xiàn)今教師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
在硬筆書法校本課程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情況、學習情況的評優(yōu)始終要堅持以有益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硬筆書法書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更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計劃教學課程設計和目標,并且能夠根據(jù)教學內容對學生及時進行鼓勵性的評價。由此,促進學生硬筆書法教育課堂自信心的形成。
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們應該正視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從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中樹立正確的學生思想觀,最主要的是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帶給學生,引起反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硬筆書法并不是會寫就等同于掌握了書法的藝術精髓,只有學生熟練掌握硬筆書法的知識以及相應的書法技法,才能從一般的寫字提升至書法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高度。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開頭,讓學生切實了解硬筆書法。隨后再進行實踐,也就是從臨帖開始。臨帖,即臨摹別人的書法,學生既要臨摹現(xiàn)代人的書法,又要臨摹古人的書法,拜師學藝便是如此。在這里必須注意的是,臨摹別人的貼,主要應為名帖作品。在硬筆書法知識與技法方面,古代名家與現(xiàn)代大師們描述得很清楚,教師只需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應教材學著寫就行。在這里給大家推薦幾個可臨摹的帖子,如行草可臨《寒切帖》《初月帖》,楷書可臨《樂毅論》《黃庭經(jīng)》。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詩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勤學苦練方是真理。俗話說:字無百日功。對于學生來說,不是練一百天的硬筆書法就可以成為一名書法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持之以恒、勤學苦練,方能寫好字。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安排學生練習硬筆書法,嚴格要求,由易到難地進行,有計劃,有邏輯地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和訓練。然后,需每天留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練習,做以鞏固。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等學生的功夫日益加深,運筆更加嫻熟,興趣也就會慢慢地提高。最后也可以結合學校的興趣小組,或者組織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班級形成一種勤學苦練的好風氣。學生字寫得漂亮,可是一直藏著,沒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這對學生學習書法興趣會大打折扣。
學習書法,學好書法,是要以對書法,對藝術的喜歡、愛好為前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份好的帖子,好的書法作品表現(xiàn)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百練不厭。每看一次便會有不同收獲,每臨摹一次就有一次提升。這便是由心出發(fā),情感使之,這也是硬筆書法的魅力所在。學生沒有這樣的喜好和感情,是沒有辦法學好硬筆書法的。書法是一種表現(xiàn)個人感情的藝術作品,學生不僅要在學習中注入自己的真實情感,更要在硬筆書法創(chuàng)作時有效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感情。元人陳繹也曾在《翰林要訣》一文中說道:“喜怒哀樂,各有分數(shù)。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由此可見,個人情感在書法藝術中是非常重要的。
實用書法即學生日常書寫,比如學生平時考試、會議記錄、教師平時的板書。在技術上多用圓筆與曲筆,少用方筆與直筆,總體上可以定義為追求一種“自然的筆法”,為的就是書寫時能快速、美觀,可識兼具。實用的書法,自然流利的書寫是主要要素,否則便失去了其實用性。書寫時,自然的起筆、收筆、折筆,不必去計較下筆姿勢姿態(tài),在主體上體現(xiàn)一定個性即可。這也可以看作是我們在向書法藝術性打折扣。硬筆書法中也可以來一個“一畫三段寫”,將硬筆字寫出毛筆字的筆鋒。但如若這樣,學生必須得犧牲其書寫速度。而硬筆的規(guī)范性與可識性當然最好得比較對象就校準電子字庫的字,比如標準宋體、標準楷體等。
硬筆書法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是現(xiàn)今各學校實現(xiàn)特色化藝術思想院校的第一步,將會對學校硬筆書法教育課程的實施積累經(jīng)驗教訓。它的有效發(fā)展,會促進學生藝術情操的形成,有效提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關系到特色化院校的深入與形成,因而,我們要切實做好發(fā)展硬筆書法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