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閑 尹傳蘭
摘? ? 要: 畢飛宇的長篇小說《推拿》,敘寫推拿中心一群盲人的生活,塑造了身體殘疾的底層勞動群體形象。該群體的精神寄托、情感訴求,展露了他們難以自我解脫的困境。本文剖示這一群體的“雙重邊緣性”,審視他們在追求尊嚴時呈現(xiàn)的弱者自卑心理,并表述達對人類通性問題的思考。
關(guān)鍵詞: 畢飛宇? ? 《推拿》? ? 邊緣群體? ? 自我解脫? ? 人類通性
畢飛宇的小說《推拿》采用人物單元敘述法,每章講一個人的故事,共十章。所有人圍繞一個中心旋轉(zhuǎn),類似同心圓。圓心是“沙宗琪推拿中心”老板沙復明,他推動整個小說故事的發(fā)展。交錯的人物單元敘述方式使小說的故事線不再單一,變得復雜而有層次感。
敘述采用“上帝”視角,以第三人稱的口吻,客觀冷靜地“記錄”著這個群體在生活中的種種艱難。扯下大眾對處于雙重邊緣處境的盲人群體的誤讀,展現(xiàn)他們與常人一樣的尊嚴、物欲及情感方面的需求。
我們之所以將這些盲人視為邊緣人群,是因為:一方面,他們既無法融入社會,又無法被社會“利用”,即無法創(chuàng)造出等同于正常人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他們主動或被動選擇與家庭親人疏遠,與主流社會隔離。前者是社會上依舊存在的客觀現(xiàn)實,是一種不公與悲涼,它使這些盲人生活和心理產(chǎn)生很大變化,而后者則更多出于他們的自我選擇,是一種無奈與辛酸。
一、殘疾與底層勞動群體雙重身份下的邊緣生存狀態(tài)
《推拿》以盲人群體為書寫對象,其中有推拿中心的老板沙復明、有員工王大夫、有先天失明的張宗琪,也有后天失明的都紅。無論什么角色,他們都是一群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殘疾勞動者,既不能被當作正常人接納,又拒絕認同自身殘疾,只能群聚在似“沙宗琪”一樣的盲人推拿中心。
人物與其所處環(huán)境間的復雜關(guān)系是這部小說的著眼點,可將其大致分為三大類: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guān)系、與工作場所之間的關(guān)系、與健全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三者相互纏繞,更顯復雜。
盲人與其原生家庭間的關(guān)系,基本介乎親近與疏離之間。對他們而言,同類更容易彼此信賴。相比之下,推拿中心倒更像是他們的“家”。一般來說,“推拿師們是不說‘下班的,他們直接把下班說成‘回家”①(39),這個“家”其實是員工宿舍。他們與同類的關(guān)系近似親人,如王大夫、小孔、張宗琪、小馬等,無一不是此種情況。
除了殘疾人身份外,他們還是處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畢飛宇選擇將殘疾人與底層兩重身份疊加在一起,是為了讓存在于盲人群體中的問題異常尖銳地暴露出來,這些問題的暴露又展現(xiàn)了這一群體的脆弱與不堪一擊。
但《推拿》又是“以常態(tài)、健康的暖色調(diào)塑造底層形象”②,沒有將這一群體寫得異常悲慘或者著意突出生活的殘酷,如明飛龍所言,畢飛宇“把重點放在‘日常生活而不是‘底層苦難上”③,以細膩的筆觸描寫日?,嵤轮忻と说纳顮顟B(tài),表面看并無太多起伏,實際上讓其中人物的矛盾沖突產(chǎn)生一股強大的壓迫感。例如引發(fā)“沙宗琪推拿中心”危機的原因——“羊肉事件”。事件起因于兩個身體健全的員工高唯與杜莉間的摩擦,形成兩個對立團伙,引發(fā)健全人廚師金大姐在分配伙食時對盲人員工的不公與欺瞞,導致推拿中心里員工站隊、權(quán)力爭奪等一系列糾紛。作為小說中最強烈的沖突之一,不僅深刻表現(xiàn)出正常人對盲人世界的巨大打擊,更凸顯在物質(zhì)利益前盲人世界的脆弱與不堪一擊。同時為沙復明、張宗琪兩人間的權(quán)利角逐和員工們的聚散離合埋下伏筆。
最具諷刺的是,引發(fā)“羊肉事件”的三個主角是推拿中心的健全人。一伙是廚師金大姐和她的跟班前臺杜莉,一伙是前臺高唯。她們之間的矛盾起因于員工間的利益計較。高唯看不慣杜莉做錯事不負責的人品;杜莉看不慣高唯對都紅好,認為高唯巴結(jié)未來老板娘,金大姐與杜莉關(guān)系親密,悄悄助陣杜莉,通過菜量分配給高唯“穿了小鞋”。矛盾終于爆發(fā),高唯當眾揭發(fā)金大姐分配羊肉時的齷齪舉動,暴露了健全人對盲人的欺侮。在數(shù)羊肉時,高唯的“適可而止給每一個當事人都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①(176),高唯是健全人,她可以通過語言、語氣利用盲人眼盲輕松攪亂盲人世界的秩序,使盲人陷入猜疑和想象。她們雙方背后分別代表了推拿中心的兩位老板張宗琪和沙復明,這個矛盾直接引發(fā)兩位老板爭奪推拿中心權(quán)利的斗爭,盲人員工也要被迫選擇站隊。張、沙二人從前極力維持的公平、人道局面就這樣被輕易打破了。
也就是說,盡管畢飛宇沒有大肆渲染殘疾的不幸,但因這些群體本就是失去視力的社會底層,使他們確實比健全人底層群體生活得更加困難,面臨雙重困境。畢飛宇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日常小事展現(xiàn)盲人生活的不易。每個人都要面對日常生活和工作情感,但眼盲的確給盲人群體的生活額外增加了難度。他們既要尊嚴地支撐自己的生活,更要反抗命運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追求,這份執(zhí)念與小說平和的文字間產(chǎn)生一種奇妙的張力:在無奈的日常中掙扎,在殘酷的境遇中喘息,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的藝術(shù)效果。
可以說,殘疾和底層勞動群體的雙重身份,凸顯了被社會邊緣化的盲人群體的特質(zhì)。他們既與社會隔離,又與親人疏遠。前者是一種不公與悲涼,后者是一種無奈與辛酸。作為弱中之弱的群體,他們輾轉(zhuǎn)于各城市推拿中心,除了找同類共同謀求生活之外,更重要的則是邊緣、弱者群體的群聚自保心理。
二、尊嚴意識壓迫下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情感訴求
小說中的盲人大多都表現(xiàn)出非常強烈的尊嚴意識,這種尊嚴感并非完全出于理智,而是出于對物質(zhì)、權(quán)欲得失的計較與對自我價值的偏執(zhí)追求。這兩種心態(tài)的出現(xiàn),恰恰緣自殘疾與底層勞動群體雙重身份的重壓。
《推拿》中盲人各自守護的尊嚴表現(xiàn)為兩種樣態(tài):一種是拒絕將自己當作社會弱者的自尊感,主要通過敵視外界的偏見實現(xiàn)。都紅即屬此類。都紅在慈善公演后,由于觀眾的“同情”毅然放棄鋼琴選擇中醫(yī)推拿,用自己的職業(yè)選擇對抗這些“好前途”。她拼命維護自己的尊嚴,不想被“另眼相看”。另一種是通過“自虐式”的奮斗,以提升自己社會地位的自尊感,往往與現(xiàn)實物質(zhì)、利益相關(guān)聯(lián)。沙復明最典型,為賺錢他將吃飯變成了喝飯,“把飯菜攪拌在一起,再把湯澆進去,這一來干飯就成了稀飯,用不著咀嚼,呼嚕,呼嚕,再呼嚕,嘴巴象征性地動幾動,完了,全在肚子里了”①(40)。最終導致沙復明的胃由隱“痛”變?yōu)殡y忍之“疼”。畢飛宇巧妙地利用推拿手法的特點,比較了“痛”和“疼”之間的細微差別——痛就像推拿手法中搓和揉,痛在一個面上,是發(fā)散的,痛感是鈍的;疼就像推拿手法里的點和按,疼在一個點上,是集中的,疼感是銳利的。與其說是在比較“痛”與“疼”,毋寧說是借此表明沙復明追求老板夢和物質(zhì)財富的執(zhí)念。
如果說沙復明的尊嚴感完全演化為極端利己,即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惜讓度友情(盡管他們同為殘疾人,也不惺惺相惜)的話,那么,都紅所追求的尊嚴感則更偏向精神層面的追求,即對真誠情感的向往。都紅很好強,但為了養(yǎng)活自己,她必須學會妥協(xié)和隱忍。她渴望無利益牽扯的情感,但理想在現(xiàn)實面前總是不堪一擊。一次意外讓本就眼盲的都紅拇指被門夾斷,無法繼續(xù)做按摩師,成了殘疾人中的殘廢。但她不愿意靠他人養(yǎng)活,認為這是自我尊嚴的喪失。為了僅存的驕傲,都紅選擇拒絕同事的錢,放棄沙復明的情感,默默回到老家。小說對都紅離開后的狀況并沒有過多贅述,但基于作品的寫實風格,我們不難想象,就算都紅一時避得開利益糾葛,但實際上,利益牽扯無處不在,她“企圖逃出社會結(jié)構(gòu)之外”,躲開健全人世界對于她的同情施舍,“實則無處可逃”④。
外部生存環(huán)境對盲人群體的影響固然很大,但畢飛宇并沒有僅限于此,而是通過細節(jié)慢慢展露這些盲人的內(nèi)在因素。
徐泰來由于身體殘疾、第一段戀情的失敗等自認為配不上金嫣,小孔沒有勇氣對父母說出愛人是全盲而不停撒謊,這個群體對自身先天缺陷無力化解的自卑感,使他們更加敏感,潛在地放大了外界在心底的影響,逐漸對健全人社會產(chǎn)生排異性的恐懼。他們“自成一體,鑄成自己的小圍城,別人進不去,他們也出不來,更是不想出來”⑤。
正是在這種強烈的自尊的壓迫下,盲人群體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情感上的訴求慢慢浮顯。價值取向上表現(xiàn)為對物質(zhì)利益、金錢超乎常人的執(zhí)著,這種執(zhí)著除自尊因素外,更因殘疾群體擁有的太少——身體殘缺又處于社會底層,先天的劣勢使他們格外珍視已擁有的東西。如王大夫,當欠債弟弟的債主上門討債時,王大夫毫無掩飾地表示,對盲人來說錢就是命,甚至用刀砍傷自己,寧愿以命相抵也不愿給錢。這種將錢當命的決絕和狠勁與沙復明為了掙錢干愿壓縮吃飯時間一樣促人深思:健全人社會對物質(zhì)、金錢的追求,在殘疾人世界表現(xiàn)得更偏執(zhí),甚至成為他們用以抵抗健全人世界的方式。
除了著重表達物欲追求之外,《推拿》在這一群體的情感訴求方面也著力頗多。事實上,無論哪個群體,都逃不開愛情、親情、理想這類話題。畢飛宇描繪了“王大夫和小孔”“徐泰來和金嫣”這兩對情侶,是為了表現(xiàn)戀愛婚姻對這類群體的影響、他們相處時的糾結(jié)和小心翼翼,與健全人無異;描寫沙復明和都紅時,表現(xiàn)了愛情在這個群體中發(fā)酵的過程,反映出這個群體對外表的好奇與探索。雙眼看不見不代表他們對美、對外貌不在意,這從沙復明對都紅長相的忖度、周圍人評價徐泰來長相與金嫣不相配等事件中,均可見出盲人群體對外貌、對“美”的在意,這也是小說中富有深意的一點。
三、盲人群體的自我解脫與人類通性
《推拿》借盲人群體的日常與社交,表達了這類群體為人的艱難及人類的共通性。
首先,看“為人的艱難”。不僅關(guān)涉盲人群體在健全人社會遭受的偏見、求生的困難與不易、身為弱勢群體難以保全尊嚴等境況,更關(guān)涉盲人群體如何理解自身困境的問題。其實,撥開表層的苦難,背后表現(xiàn)出的是他們無法實現(xiàn)自我解脫。這里的“自我”不僅限于表層意義上的個性、獨立,更關(guān)涉?zhèn)€體自我認知和精神向度,人之所以為“人”的關(guān)鍵在于是否有清醒的自我意識。《推拿》中的人物生活在他們所構(gòu)筑的嬉笑怒罵和酸甜苦辣中,恰恰又是被他們自己所編織的生活所束縛,漸漸迷失自我。盲人群體的全部生活、理想追求、情感世界,皆圍繞尊嚴展開,幾近偏執(zhí)到扭曲。如,都紅通過觀眾的反應(yīng)感到無地自容、王大夫因弟弟婚禮沒被邀請深感自尊受挫等。他們所追求的尊嚴大多逃不開外界的態(tài)度,他們太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乃至將外界的態(tài)度當作衡量尊嚴的唯一籌碼??梢?,盲人群體從未坦然接受身體殘缺的現(xiàn)實,在潛意識中從未正視過自己的盲人身份?;乇茏陨淼臍埲保颖芘c健全人交流,使其最終找到了明確的生活目標卻也逐漸看不清自我,發(fā)生可怕的自我異化:精神追求偏執(zhí)化、情感訴求缺失化。這些都慢慢影響著這些盲人群體,使他們迷失自我,被畸變的自我綁縛難以掙脫,成為不被正常社會接納的人。
再者,看人類通性。所謂“人類通性”是指,作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人無論彼此間在個性上有多大差別,但在面對生活、工作、情感、思想、理想追求方面,尤其是在愛情、親情、友情這類人類世界永恒的人生主題時,都會做出相似的選擇。
《推拿》便是通過盲人們錯綜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展示了上述“相似的選擇”。
如對愛情的憧憬。小說中人物大多是在推拿中心工作的男男女女,在他們?nèi)粘=煌^程中,愛情的產(chǎn)生和發(fā)酵是自然而然的。金嫣與徐泰來、王大夫和小孔、沙復明和都紅,甚至包括一閃而過的張宗琪與其前女友,他們在各自的愛情故事里表現(xiàn)出的勇氣熱情、不安自卑等情緒都與健全人世界的愛情無異。在沙復明與都紅的愛情中還表現(xiàn)出另一種特質(zhì),對“美”的幻想,沙復明對都紅的好感緣于導演的贊美。在他黑暗的世界里想象著都紅的美,感受到人生另一種美好,人也變得鮮活起來?!懊栏腥玖怂瑓s又離他遠去,殘缺的美讓人心痛,殘缺的愛讓一個理智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溫度”⑥,與其說這是專指沙復明的愛情體驗,倒不如說是屬于每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愛情體驗。
又如對物質(zhì)、權(quán)力等欲望追求上。“羊肉事件”使沙復明與張宗琪的暗斗明朗化,但卷入的人并不止這兩位盲人。作為事件挑起人的高唯、杜莉等健全人也代表一類利益爭奪,因為她們“戲份”較少,所以易被讀者忽略。其實,無論是健全人抑或盲人,他們都很計較自身利益得失。只是因各方矛盾交錯紛雜,造成讀者暫時忽略沙復明等人眼盲的事實,聚焦于各方的拉鋸戰(zhàn),表明人類對權(quán)力的追逐都是一樣的。盲人的世界雖然只是物理世界的黑暗,但在這方面依舊逃不脫與健全人世界一樣的選擇;健全人世界雖是五顏六色,在追逐利益上卻與盲人世界一樣“黑暗”。
也就是說,《推拿》展現(xiàn)了一個群體又讓這個群體不被某些特質(zhì)所局限。既描繪了處于邊緣群體地位的肓人的差異性,又將盲人當成常人寫,這不是為了弱化盲人的不幸,而是為了表明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中,無論哪個群體都會因其內(nèi)部成員的關(guān)系處理而展現(xiàn)出相似的復雜性,即以人類通性為旨歸。
《推拿》中無論是時間的流逝還是人物的情緒都是沉默壓抑的,壓抑到最后一刻爆發(fā),背后充滿無力與無奈。盲人因失去視力而喪失觀察花花世界的機會,看似少了一些外界的干擾,貌似會活得更純粹,但事實并非如此。他們與健全人一樣逃不開生活的艱難,一樣會迷失自我。小說的核心觀念是:關(guān)注“心盲”比關(guān)注眼盲更重要,即要先將盲人視作正常人看待,再關(guān)注他們眼盲的事實。
注釋:
①畢飛宇.推拿[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7.
②王東凱.論畢飛宇《推拿》對當代底層人物形象塑造的啟示[J].棗莊學院學報,2014(8).
③明飛龍.從“奇觀”到“日?!薄咃w宇《推拿》底層敘事的意義[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2(12).
④李廣旭.殘疾人感覺的異化現(xiàn)象及其成因——重讀《推拿》[J].山東社會科學,2016(6).
⑤安姝媛.畢飛宇小說《推拿》中的邊緣人生[J].文學教育(上),2018(2).
⑥李賢.論畢飛宇《推拿》的主題意蘊[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