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姿雯
光陰流淌在文字的橫豎撇捺圍成的溝壑里,滋潤著氤氳的情愫,生根發(fā)芽,沖破地表的泥土,綻放血色的花朵,芬芳四溢,引領人們走上未知的旅途。
這就是名言,這就是生活。
在動蕩的年代,群雄逐鹿,朝代更迭,可百姓呢?
他們生活動蕩,四處漂泊;他們渾渾噩噩,生已極難,死又何易?家人牽掛,世事沉浮,如何生活下去?
此時,精英們出現了。
有人哀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有人描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p>
有人奉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也有人幻想著美好情愫:“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p>
我一直覺得,是精英們的名言,給予百姓微弱的生活之光。無論愉悅悲傷,總能讓天下人對生活抱有一絲希望。
“春花秋月何時了?!惫磐駚?,情感總是困擾著許多人,卻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先秦戰(zhàn)場上勇士們的約定;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是晚唐悲涼抑郁的情懷;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這是民國的鐵血柔情。
在不同時代,他們在堅硬的世間,敲開現實的外殼,露出人性柔軟的一面,撫慰生活中的情感缺失,讓每個所謂圣人,都沾上凡塵煙火氣。
文人之所以為文人,因為他們感性;名言之所以為名言,因為里面蘊藏思考?!坝篮闶呛荛L的時間,特別對于盡頭而言”,這是霍金對時間的思考;“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對希望的思考;“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是張愛玲對生命的思考。
我們讀過的每一句名言,都成為我們思想與靈魂的一部分,最終我們才成了自己,而非他人。
名言就這樣如影隨形地陪伴著我們的生活,給予我們希望與撫慰,指引著我們的生活方向;它們時常暗香涌動,不經意間散發(fā)出美好與芬芳。
教師點評
“腹有詩書氣自華?!蔽恼露绦【?,才情畢現,賞讀之余帶給我們諸多思考:人生路上難免有磕碰、有低谷,很多人面對不堪的生活、背棄的情感而茫然失措或一蹶不振,可作者不同,她日積月累的名言就像一座座燈塔,指引著她撥開迷霧,披荊斬棘,一路前行!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鄧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