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對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作為高中學習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由于新課標的變化,也需對教學目標及策略進行改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地理知識,還要求學生可以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常常離不開圖像的輔助教學,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應著重關注對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增強地理素養(yǎng)。本文針對學生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識圖能力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識圖能力;培養(yǎng)
地理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學科,對于地理的研究一定要和圖像相結(jié)合,從圖像中能夠獲取重要的地理信息。圖像可以直觀的展現(xiàn)出地形地貌的變化情況及變化規(guī)律,基于圖像的反映信息,能夠使學生以更簡單的方式了解地理知識,并且能夠快速解決相關問題。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時,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充分掌握圖像中蘊含的信息,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一、高中地理的特點和教學現(xiàn)狀
(一)高中地理的特點
高中地理是對初中地理的延伸,教學要求不再僅僅是對地理知識概念的理解,而是更加注重人文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相互聯(lián)系。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時空性、現(xiàn)代性以及實踐性的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將地理知識與人文相結(jié)合,如資源、環(huán)境、人口等話題,明確教學要求,達到高中地理教學目標。
(二)高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
教師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圖像所起的重要作用有著正確的認知,認為文字和圖像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慣性,初高中的地理教學存在差異,學生對于圖像的識別能力要求不一致,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地理識圖要求不了解,上課時不易掌握知識內(nèi)容,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再者,有些地理圖像來自網(wǎng)絡,網(wǎng)絡存在滯后性、時間性,圖像有時存在更新不及時、圖像模糊的問題,導致相關課程難以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中需注意觀察周圍地理現(xiàn)象,拍攝記錄以便之后教學使用。
二、培養(yǎng)高中生地理識圖能力的措施
(一)引起學生對識圖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對地理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積極的學習地理知識,并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大部分學生不僅沒有掌握準確的地理學習方法,而且還缺少學習的原動力,即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識圖更感興趣,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利用多媒體設備,搜集網(wǎng)絡上的地理圖像,為學生展示動態(tài)的地理示意圖,并讓學生觀察地理現(xiàn)象的變化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教材的地理環(huán)境描寫結(jié)合真實的地理景觀圖像進行教學,對教材圖像進行補充,從枯燥的文字中脫離出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對周圍地理環(huán)境進行觀察,從視覺上真實的看到地理現(xiàn)象的更遞變化,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以此獲得學習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地理教學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圖像,教師為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需要在日常學習中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讀圖識圖的良好習慣。一般地理圖像的要素有三點: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面對一張地理圖像,首先需要注意圖像的名稱,先了解圖像是關于什么的,然后利用經(jīng)緯線、指針指向等輔助對圖像進行方向判斷,明確比例尺的大小,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擴倍知悉實際數(shù)值,同時圖例和注記中常常存在解題和理解圖像的關鍵信息,不能忽視。不同類型的圖像有不同的識圖方法,對一般地理圖像進行識別時主要觀察其地圖要素的三點,對折線圖、統(tǒng)計圖等圖表則需要觀察橫縱坐標所表示的是什么及其數(shù)值變化情況。教師教學時應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糾正,掌握正確的識圖方法,才能促進學生識圖能力的提高。
(三)進行繪圖能力訓練
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傳授識圖技巧,還要對學生進行繪圖訓練。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中,由于考試范圍的要求,許多圖像都需要進行熟記,然而有些地理圖像較為復雜,僅僅靠觀察是很難記住的,進行繪圖訓練能夠加深對圖像的印象,方便學生進行記憶。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四節(jié)中,關于全球各大海域的洋流運動方向的示意圖,涉及的地區(qū)很多,洋流方向也存在很大不同,讓學生依照教材原圖重新進行仿制繪畫,從中找到洋流運動的規(guī)律,之后可以在地球平面視圖中對洋流進行標記,增強對洋流方向的記憶。對學生進行繪圖能力訓練,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四)對地理信息進行圖文轉(zhuǎn)換
在對圖像的信息或者文字信息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圖文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在大腦中對信息重新組合,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地理規(guī)律,快速掌握相關知識。如: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進行教學時,其中關于風的形成,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描述風的形成原因及過程的文字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用簡潔的語言進行總結(jié)后,繪制出相應的圖像示例,方便學生記憶。不僅在圖像和文字之間進行轉(zhuǎn)換,圖像和圖像之間也可以相互轉(zhuǎn)換,教材中的圖像示例常常引用虛擬的平面實景圖,雖然能夠為學生展示較為實際的景象,但對于掌握知識來說過于繁雜,因此可以將圖像進行簡化,用簡潔明了的文字和箭頭關系表示地理信息。在這樣的圖文轉(zhuǎn)化訓練中,學生既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也提高了識圖能力,提升了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增強了地理教學能力。
三、結(jié)束語
地理圖像在地理教學中起到關鍵作用,若使學生提升地理學習能力,提高地理成績,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因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引起學生對識圖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積極性。以識圖、辨圖、繪圖為角度著手,對學生的識圖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及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石麗蕓.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20(05):104.
[2]溫江仁.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20(01):107.
[3]王懷東.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2019(10):90.
作者簡介:曹小虎(1990-)男,漢族,河南信陽人,中小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