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潔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清熱類中藥飲片是一類具有“清解里熱”功效的藥物,通常用于熱證[1]。研究顯示,清熱類中藥飲片提取了相應中草藥的活性成分,能夠在保證確切藥效的同時,方便使用與攜帶,是目前臨床患者更傾向選擇的一類藥物[2]。目前關于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的相關報道日漸增多,可累及機體多個器官、系統(tǒng),危害頗大,用藥安全問題逐漸成為患者與臨床醫(yī)務工作人員共同關注的焦點[3]?;诖?,本研究對清熱類中藥飲片所致不良反應情況加以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間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同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36例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70例,平均年齡(40.16±10.02)歲。
收集患者基本資料,包括病歷資料、聯(lián)系方式等,對發(fā)病群體、臨床癥狀、發(fā)生原因、轉歸情況等加以分析。
(1)發(fā)生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的人群分布。(2)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癥狀、累及系統(tǒng)情況。(3)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分析。(4)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轉歸治愈時間。
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2.10進行分析。
不同性別人群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5歲<年齡≤60歲。見表1。
因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同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36例患者,累及系統(tǒng)主要為消化系統(tǒng)(44/136,占比 32.35%)、皮膚黏膜系統(tǒng)(29/136,占比 21.32%)。見表2。
因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同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36例患者中,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主要為藥物因素(38/136,占比27.94%)、 劑量不當 (35/136,占比25.74%)、配伍不當(29/136,占比 21.32%)。 見表 3。
因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同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36例患者轉歸治愈時間較短,80.15%患者轉歸治愈時間不超過5d。見表4。
表1 發(fā)生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的人群分布 例(%)
表2 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癥狀、累及系統(tǒng)情況 例(%)
表3 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分析 例(%)
表4 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轉歸治愈時間 例(%)
中藥飲片是借助現代工藝技術提取中草藥的活性成份制成飲片,憑借體積較小、便于攜帶、藥效確切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4-5]。由于此類藥物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濫用情況普遍存在,加之藥物因素、使用劑量等影響,頻頻出現皮膚過敏、臟器受損等在內的一系列不良反應,極大影響患者生活、健康[6]。目前,關于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的相關報道已逐漸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積極尋找不良反應好發(fā)群體、癥狀表現、發(fā)生原因等情況,據此采取合理用藥對策,更好改善用藥現狀[7-8]。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人群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5歲<年齡≤60歲。原因可能是:15~60歲年齡群體較多使用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相對較多。因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同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36例患者,累及系統(tǒng)主要為消化系統(tǒng)(44/136,占比 32.35%)、皮膚黏膜系統(tǒng)(29/136,占比21.32%)。原因可能是:大部分清熱類中藥飲片藥性寒,如使用不當則易引起脾胃損傷。因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同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36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主要為藥物因素(38/136,占比27.94%)、劑量不當(35/136,占比 25.74%)、配伍不當(29/136,占比21.32%)。由此可見:清熱類中藥飲片質量不過關、使用劑量不恰當、配伍不恰當等均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因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同時發(fā)生不良反應的136例患者轉歸治愈時間較短,80.15%患者轉歸治愈時間不超過5d。提示:在發(fā)生不良反應第一時間,應停止用藥,盡快到院就診,施以針對性干預舉措,以防不良反應加重。
鑒于上述分析,院方與臨床藥師需通力合作,以減少清熱類中藥飲片不良反應發(fā)生,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正確使用此類藥物。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應根據藥性特點用藥,準確把握藥性。中藥取自大自然,藥物本身有毒,比如鴉膽子、山豆根等,用藥不當會導致過敏性休克、死亡,此外,諸多藥物尚不存在確切的循證研究基礎,未經專業(yè)醫(yī)務人員指導,不可盲目用藥。②劑量合理、療程適宜。使用劑量應依據藥物本身、患者實際等綜合考量,劑量要合理,藥性猛烈的清熱類中藥飲片使用劑量需謹慎,比如黃連,有毒之品用量盡可能少,如鴉膽子、山豆根。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中病即止,不可超長療程用藥,不可過度服藥。③臨床藥師應充分發(fā)揮作用,嚴審處方,減少藥物濫用情況。④控制用藥群體。此類藥物在出售時,需要先準確了解患者用藥情況,要求其嚴格遵守服藥相關禁忌。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fā)現某種藥物會引起機體出現異常不良反應,則立即停止用藥,同時應盡量避免再次使用。⑤中藥飲片保存要恰當,否則會出現質量問題。⑥飲食禁忌。在用藥期間不可食用辛辣、油膩、刺激類食物。
加強宣傳,做好用藥指導??山柚鄻踊緩郊哟笮麄髁Χ?,比如編制宣傳手冊、院方定期組織用藥講座、在微信或微博等公眾平臺發(fā)布用藥安全相關知識,諸如此類。使患者掌握基本用藥知識、安全用藥知識,增強自身防范能力。此外,向患者強調要避免自行使用清熱類中藥飲片,如存在用藥需求,則需要先向臨床藥師在內的專業(yè)醫(yī)務工作人員咨詢,不可偏信民間偏方,自行購買相關藥物使用。
嚴格控制藥物質量。院方應明確制定中藥飲片的質量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中藥材選進,操作步驟應嚴格把控,炮制方法要正確,由監(jiān)管部門履行職責,定期抽查,一旦發(fā)現質量不過關藥物,則需要在第一時間對同批次藥物開展全面檢查,將質量不過關藥物予以銷毀,明確藥物質量不過關原因所在,將相關信息予以上報。此外,藥劑科醫(y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藥品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依據相關規(guī)定進行清熱類中藥飲片驗收、保存。
提升醫(yī)務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臨床藥師、醫(yī)師只有清晰準確掌握清熱類中藥飲片使用劑量、藥性等基本內容,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為患者提供專業(yè)指導,在患者服藥期間始終保持嚴謹、嚴肅、負責的態(tài)度,定時與患者溝通用藥情況,如察覺到任何不良反應發(fā)生,則應第一時間采取針對性干預方案,切實做到安全用藥。
綜上所述,因服用清熱類中藥飲片而導致的不良反應好發(fā)群體集中在15歲~60歲群體,會累及消化系統(tǒng)、皮膚黏膜系統(tǒng)在內的多個系統(tǒng),藥物因素、劑量不良、配伍不合理等諸多因素均會增加其發(fā)生概率,故而應從正確用藥、加大宣傳、嚴格控制藥物質量、提升醫(yī)務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等多個方面著手,保證患者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