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強,李文耀,張策,楊義平,高社干
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內科/河南科技大學腫瘤研究所/河南省腫瘤表觀遺傳重點實驗室,河南 洛陽4710030
食管癌的發(fā)病率居全部惡性腫瘤的第8位,病死率居全部惡性腫瘤的第6位[1]。食管癌的病理類型主要包括鱗狀細胞癌和腺癌,中國約90%的食管癌為食管鱗狀細胞癌[2]。目前主要通過臨床分期和病理分級判斷食管癌患者的預后,但相同臨床病理特征的食管癌患者也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預后[3]。因此尋找食管癌潛在的預后生物標志物顯得尤為重要。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類轉錄本超過200個堿基的RNA分子,且不能編碼蛋白質[4]。最初lncRNA被當作轉錄過程中的“噪聲”未受到關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lncRNA參與了腫瘤細胞的增殖、凋亡、侵襲和轉移等生物學過程[5]。因此lncRNA可能在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6]。盡管目前不少研究表明lncRNA可能作為食管癌潛在的預后生物標志物,但這些研究存在樣本量小、數(shù)據離散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的方法,評估lncRNA表達情況與食管癌患者預后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和萬方數(shù)據庫中檢索相關文獻。檢索日期截至2019年9月10日。檢索關鍵詞為“l(fā)ncRNA”“食管癌”。
納入標準:①病理診斷為食管癌;②lncRNA的檢測樣本來源于組織或血清;③研究分析了lncRNA表達水平與食管癌患者預后的關系;④具有生存分析相關的風險比(hazard ratio,HR)及95%置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排除標準:①綜述、評論、信件;②不同研究但入組患者相同。
兩位研究者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完成文獻篩選。Meta分析參考流行病學中觀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指南(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MOOSE)。納入研究的質量評估包括以下6點:①描述入組患者的人種和國家;②具有清晰的研究設計;③具有完整的生存分析;④描述lncRNA的檢測方法;⑤報道lncRNA的cut-off值。未滿足上述條件的文獻將被剔除。
兩位研究者進行數(shù)據提取工作。提取的數(shù)據包括作者姓名、國家、lncRNA名稱、患者人種、病例數(shù)、病理類型、樣本類型、lncRNA檢測方法、HR值及95%CI、P值。
采用Stata 15.0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Cochran’sQ檢驗和HigginsI2檢驗分析異質性。基于合并效應量的異質性,選擇固定效應模型或隨機效應模型。當異質性明顯(I2>50%或P<0.05)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反之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HR值及95%CI用于分析lncRNA表達情況與食管癌患者預后的關系。合并的HR值大于1表示高表達的lncRNA與較差的預后有關。
根據上述檢索策略,共檢出1217篇文獻。刪除重復文獻后剩余606篇文獻。
通過瀏覽標題、摘要和全文,最終篩選出25篇滿足納入、排除標準和質量評估的文獻用于后續(xù)的系統(tǒng)評價[7-31]。此外,5篇文獻用于薈萃分析[7-9,12,18]。(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
納入的文獻共包含3830例食管癌患者,報道了22個與食管癌患者預后相關的lncRNA。其中在食管癌中高表達的為 HOTAIR[7-9]、SPRY4-IT1[11]、MALAT1[12,18]、NEAT1[13]、PCAT-1[14]、ZEB1-AS1[15]、uc002yug.2[16]、 CCAT2[17]、 TUG1[19]、 BANCR[20]、BC200[21]、AFAP1-AS1[22]、ATB[23]、FOXD2-AS1[24]、LINC01296[25]、XIST[26]和 NORAD[27],低 表 達 的 為LOC285194[10]、LINC00675[28]、LINC01133[29]、MEG3[30]和GAS5[31]。在研究文獻中,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用于檢測lncRNA的表達水平。大部分文獻中,研究者在食管癌與癌旁組織中均檢測了lncRNA的表達,1篇文獻中,研究者檢測了食管癌組織、癌旁組織和血漿中的lncRNA的表達。根據總生存期的HR值及95%CI,食管癌患者中過表達的HOTAIR、SPRY4-IT1、MALAT1、NEAT1、PCAT-1、ZEB1-AS1、uc002yug.2、CCAT2、TUG1、BANCR、BC200、 AFAP1-AS1、 ATB、FOXD2-AS1、LINC01296、XIST和 NORAD預示著較差的生存期。然而,低表達的LOC285194、LINC00675、LINC01133、MEG3和 GAS5預示著較差的生存期。(表 1)
在納入的文獻中,共有5篇文獻多次報道了食管癌患者中HOTAIR、MALAT1的表達情況及患者預后。其中3篇文獻報道了食管癌患者中HOTAIR的表達情況及患者的生存情況,Cochran’sQ和HigginsI2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各個研究間無明顯異質性(I2=0%,P=0.606)。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薈萃分析,結果顯示,HOTAIR高表達與食管癌患者較短的生存期有關(HR=2.404,95%CI:1.661~3.479,P<0.01)(圖 2)。2篇文獻報道了食管癌患者中MALAT1的表達情況及患者的生存情況,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2個研究間存在異質性(I2=84.1%,P=0.012)。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薈萃分析,結果表明,MALAT1表達水平與食管癌患者的預后無明顯相關性(HR=3.384,95%CI:0.948~12.082,P=0.060)(圖3)。由于薈萃分析的文獻數(shù)少于10篇,因此無法評估發(fā)表偏倚。
表1 食管癌患者lncRNA表達情況及預后的回顧性研究
圖2 HOTAIR表達與食管癌患者總生存期的森林圖
圖3 MALAT 1表達與食管癌患者總生存期的森林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lncRNA參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凋亡、侵襲、轉移等過程,并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32]。先前的研究已經報道了一些lncRNA可能與食管癌的預后具有相關性。但由于樣本量小等局限性,這些研究的結論可能存在爭議。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的方法,評估lncRNA表達情況與食管癌患者預后的相關性。通過檢索和篩選共納入25篇原始文獻,包含3830例患者。通過系統(tǒng)評價發(fā)現(xiàn),食管癌患者中高表達的HOTAIR、SPRY4-IT1、MALAT1、NEAT1、PCAT-1、ZEB1-AS1、uc002yug.2、 CCAT2、 TUG1、 BANCR、BC200、AFAP1-AS1、ATB、FOXD2-AS1、LINC01296、XIST和NORAD預示著較差的生存期,低表達的LOC285194、LINC00675、LINC01133、MEG3和GAS5預示著較差的生存期。
雖然經系統(tǒng)評價發(fā)現(xiàn)了多個與食管癌預后相關的 lncRNA,但僅有兩個 lncRNA(HOTAIR 和MALAT1)及其生存數(shù)據可以用于薈萃分析。薈萃分析結果顯示,HOTAIR高表達與食管癌患者較短的生存期有關(HR=2.404,95%CI:1.661~3.479,P<0.01)。值得注意的是,盡管Huang等[18]研究顯示MALAT1的表達與食管癌患者預后有關(HR=6.638,95%CI:2.948~14.497,P<0.01),但薈萃分析結果表明MALAT1的表達水平與食管癌患者的預后無明顯相關性(HR=3.384,95%CI:0.948~12.082,P=0.060)。
HOTAIR可能作為一種促癌基因在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33]。研究表明,在多種腫瘤中高表達的HOTAIR預示著較差的生存期(HR=2.00,95%CI:1.77~2.27,P<0.01)[34],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此外,HOTAIR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功能可能解釋了HOTAIR與食管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表明,HOTAIR可以促進食管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并通過啟動子甲基化下調WNT抑制因子 1(WNT inhibitory factor 1,WIF1)的表達,從而活化 WNT/β-聯(lián)蛋白(β-catenin)信號通路[8]。另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敲除小鼠模型的HOTAIR基因可以抑制食管癌細胞的增殖[35]。
盡管本研究制訂了嚴格的檢索策略及納入和排除標準,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①由于缺乏相關的研究數(shù)據,僅有5篇原始文獻中的生存數(shù)據可以進行薈萃分析,這可能降低了研究結果的統(tǒng)計學效力;②納入文獻中l(wèi)ncRNA的表達水平的界定存在差異,這可能增加了lncRNA的檢測難度;③所有的入組病例均為亞洲人群,且食管癌病理類型均為鱗狀細胞癌。但目前亞洲,尤其是中國為世界食管癌的高發(fā)區(qū)域,且絕大多數(shù)為食管鱗狀細胞癌,這一不足似乎無法避免。
綜上所述,系統(tǒng)評價和薈萃分析表明,多種lncRNA與食管癌患者的預后具有相關性,因此lncRNA可能成為食管癌患者潛在的預后生物標志物,這一結論也需要更多的數(shù)據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