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225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了汽車。汽車給人們出行帶來便利同時也給城市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城市道路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而城市道路中的植物景觀不僅可以美化城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汽車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因此對城市道路植物景觀的調查研究可以讓它更好的為城市發(fā)展服務。
揚州市享有“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古因河流交通發(fā)達便利,成就了她當時的繁華富裕。如今城市交通形式發(fā)生了改變,道路成為聯(lián)系區(qū)域之間的主要形式。依據(jù)揚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的中心城區(qū)道路系統(tǒng)規(guī)劃,本次調查選擇了揚州城中心逐漸向郊區(qū)過渡的6條道路綠帶作為調查對象,分別為:文昌中路、南通西路、揚子江路、興揚路、依人路、施港路。本次調查方法采用樣方法,道路綠帶中的植物設置成進行400m2矩形樣方。記錄樣方內的植物的名稱、胸徑、地徑、數(shù)量、生長狀況等。
調查區(qū)域內道路植物共有100種,隸屬于50科88屬。喬木層出現(xiàn)最多的植物是銀杏、香樟、意楊,反映出鄉(xiāng)土樹種在揚州城市道路中普遍運用。灌木層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紅葉石楠,除了施港路上沒有出現(xiàn),其它道路上均有出現(xiàn)。紅葉石楠在道路中的出現(xiàn)可以發(fā)映出城市化對道路植物的配置的影響。施港路在城市郊區(qū),受城市化影響較小。地被層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雜交狗牙根,在道路中起到存托喬木與灌木作用。通過現(xiàn)場調研與植物的種類、出現(xiàn)頻率,揚州城市道路植物在喬木層與灌木層還需要進一步增加品種數(shù)量。
調查區(qū)域內的道路斷面為一板兩帶式與三板四帶式兩種形式。一板兩帶式是道路綠化中最常見的形式,即中間車行道,在車行道兩邊的人行道上進行植物設計。興揚路、依人路與施港路為一板兩帶式。興揚路與依人路在人行車道邊上的植物搭配形式為“喬木+灌木+地被”,分別選擇了香樟與市樹柳樹作為行道樹。施港路道路植物搭配形式為“喬木+地被”選擇了意楊作為行道樹。三板四帶式是用2條分車綠化帶把車行道分成3條,加上兩側行道樹共計4條綠化帶。文昌中路、南通西路與揚子江路都是三板四帶式。文昌中路與南通西路道路中間兩條綠化帶都采用了“喬木+灌木”的形式,而揚子江路采用了“喬木+灌木+地被”與“喬木+地被”的形式,相對前兩條道路揚子江路的種植形式更加豐富。道路兩側綠化因寬度不同,文昌中路兩側只是簡單的“喬木+地被”樹池形式,南通西路與揚子江路則采用是“喬木+灌木+地被”的形式,植物群落相對豐富。
從現(xiàn)場調研可以發(fā)現(xiàn)揚州市的行道樹多數(shù)為常綠樹種,只有在揚子江路上運用到彩色葉樹種銀杏。道路植物種類的缺乏,不能形成“一路一景”的城市道路景觀,構成的植物群落生態(tài)功能也會相對減弱。
部分道路分車綠化種植的形式過于單調,這樣會給駕駛人員造成視覺上的疲勞。如南通西路分車帶植物搭配形式為“喬木+灌木”,分車帶內喬木與灌木球的組合栽植方式沒有規(guī)律可循,而下層灌木模紋就是簡單的滿鋪,沒有形式上的改變,景觀內容單一。
調查中很多植物因管理不善出現(xiàn)的病蟲害,導致枝葉上出現(xiàn)病斑,影響到植物的形態(tài)。在道路植物景觀中還發(fā)現(xiàn)很多建筑垃圾,部分道路地被層雜草橫生,有些地方泥土直接裸露在外,影響道路整體美觀。
針對揚州常出現(xiàn)的常綠行道樹,可增加變色葉行道樹樹種欒樹、北美楓香、馬褂木等;開花行道樹樹種:廣玉蘭、白玉蘭、紫玉蘭等。植物的觀賞特性有很多,給城市道路植物種類提供了良好的資源。為了進一步豐富揚州城市道路植物多樣性,可以科學的引進一些外來樹種豐富揚州城市道路植物種類。
豐富城市道路植物的景觀,需要靈活運用植物的搭配形式。調查中很多道路植物的搭配形式就是只有一種。只有揚子江路在分車帶中采用了“喬木+灌木+地被”與“喬木+地被”混合的形式,搭配形式多樣,道路植物景觀形式自然豐富??梢栽诘缆饭?jié)點增設草花或者雕塑小品等,來增加道路景觀的豐富度。如興揚路可以在道路盡頭地被層增加一些草花,來提升道整條道路的景觀效果。
道路植物景觀離不開長期的養(yǎng)護管理,從地被層中的雜草橫生、病蟲害、建筑垃圾等可以看出揚州市城市道路植物養(yǎng)護管理不善。要健全管理制度,提高養(yǎng)護管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學習新知識、運用新方法,科學養(yǎng)護管理,動員人們一起參與城市道路植物景觀建設管理中。
1.植物樹種選擇
城市道路植物樹種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道路植物景觀的美化,還需要保證行車安全。道路植物的美化需要不同植物進行組合搭配,選擇適應強的本土樹種時,也要科學的引進外來物種,增加道路植物多樣性。同時也要考慮市樹市花在城市道路中的運用,可將城市的地域文化融合到城市道路植物景觀中。在調查區(qū)域內揚州城市道路只用了市樹銀杏與柳樹,芍藥與瓊花沒有運用到。城市道路植物的選擇還要保證行車的安全,這就要求喬木的樹形要直、分支點要高,不能影響到車行安全。
2.植物生長周期
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生長周期。因此植物設計師在植物設計時要考慮到植物的生長的時間性。在不同的季節(jié)植物是否會發(fā)生季節(jié)性的變化,這樣的變化會對城市道路植物景觀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城市道路植物設計是需要季節(jié)的變化,有了植物的四季變化會讓人們感受植物花、葉、果的季節(jié)的更替。植物胸徑、蓬徑、地徑等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發(fā)生改變,植物設計師在道路植物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當下的道路植物景觀,還要考慮到長遠的道路植物景觀。
3.植物垂直空間變化
不同植物搭配在城市道路中會產生垂直空間變化,這是因為不同植物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不一。常見的喬木層、灌木層及地被層,在城市道路中的垂直空間形式有以下6種形式:①喬木+灌木+地被;②喬木+灌木;③喬木+地被;④灌木+地被;⑤灌木;⑥地被。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喬木+灌木+地被及喬木+地被這兩種形式,前者構成的植物群落最為豐富,后者構成的植物群落空間疏密,有指示交通作用。具體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設計城市道路植物在垂直空間上的形式。合理的空間變化,才能使各種植物獲得各自所需,營造出穩(wěn)定的道路植物景觀結構。
城市道路植物景觀方案設計是對道路中植物做出初步選擇。需要植物設計師充分理解項目并結合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給出項目中城市道路植物設計的定位。方案設計主要包括了植物在平面上的種植形式與立面上的空間變化。
平面設計是用圖例的方式反映出植物在紅線范圍內搭配形式。城市道路植物設計常用的的形式有規(guī)則式、自然式與混合式三種形式。平面設計上面不僅有形式上面的變化,也會通過等高線的繪制來表現(xiàn)出場地上地形。通過地形的起伏來引導人們視線的變化,緩解司機的視覺疲勞。除此之外城市道路植物設計也會搭配一些景觀小品,景觀小品的選擇要結合道路設計的主題,這樣不僅凸顯不同道路主題特色還在有限的空間里豐富景觀種類。立面設計可以直觀的反映出城市道路植物設計在空間上的關系。通過立面圖設計可以推敲道路植物群落的結構是否合理,植物群落呈現(xiàn)出的天際線是否會影響到人們在道路中的空間感受。平面與立面設計是城市道理植物方案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是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城市道路植物景觀呈現(xiàn)需要經過前期的規(guī)劃、方案設計、施工圖、現(xiàn)場施工、養(yǎng)護管理等步驟。規(guī)劃設計是城市道路植物景觀藍圖的描繪,實現(xiàn)這個藍圖需要施工的加入才能完成,而后期科學的養(yǎng)護管理才能保證城市道路植物景觀更好的為人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