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依呢 何成倫 馬琳
摘要:民間傳說是一種歷史性較強的民間故事,它一般以客觀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或地方風(fēng)物為題材,是流傳在人民口頭的歷史文學(xué)。嘉興自古以來便是繁華之地,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府”的美譽,從距今7000年的馬家浜文化開始,先民在這里漁獵,文明在這里萌芽。上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一個個動人的民間傳說,浸潤著一代代嘉興人的靈魂。嘉興民間傳說以故事的形式向民眾傳達思想,說明道理,具有突出的德育功能。
關(guān)鍵詞:嘉興;民間傳說;德育
一、嘉興民間傳說的分類
一是風(fēng)俗傳說。指關(guān)于民間的風(fēng)俗習(xí)慣、節(jié)日活動形成的傳說。如端午節(jié)龍舟賽的傳說、踏白船的由來、走三橋消百病的傳說、中秋吃芋艿的由來等。
二是人物傳說。即關(guān)于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傳說,并通過故事反映人民群眾對該歷史人物的或鞭撻或贊美的評價。贊美的如七君子的傳說、伍子胥的傳說、瘟元帥的傳說以及很多革命領(lǐng)袖與革命英烈的傳說。鞭笞和咒罵的如朱元璋剃頭的傳說等。
三是地方傳說。對于山水名勝和各種地名的由來,人民用優(yōu)美的傳說加以解釋。如海鹽城的歷史傳說、乍浦的由來,又如貞女亭的傳說、隱馬山的來歷、鳳凰橋的傳說等。
四是物產(chǎn)傳說。指關(guān)于地方各種物產(chǎn)、勞動產(chǎn)品的傳說。包括濮院絲綢的興旺、杭白菊名稱的由來、三白酒的來歷、打年糕習(xí)俗的傳說、青團的由來、三珍齋醬雞的由來等。
五是歷史傳說。指關(guān)于重大歷史事件的傳說,如下倭橋的傳說,記載了乍浦人民勇敢抗倭的斗爭,并用以警示后人。
二、嘉興民間傳說的特征
嘉興民間傳說特征鮮明,其傳奇瑰麗的內(nèi)容,大眾化的藝術(shù)形式,生動活潑的語言,使嘉興民間傳說獨具一格,與眾不同。
首先,在內(nèi)容方面,嘉興民間傳說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是人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藝術(shù)加工的成果。因此,嘉興民間傳說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能動反映,在具有可信性的同時,也展現(xiàn)出瑰麗的傳奇色彩。例如《南湖菱的傳說》中主人公夢遇仙子,找到了失傳己久的無角菱;《乾隆與端午習(xí)俗的傳說》中具有神奇功力的翡翠蟾蜍、《朱元璋剃頭的傳說》中腦袋掉了還能開口講話的道人……這些情節(jié)和人物的設(shè)置,使嘉興民間傳說無不充滿了瑰麗的傳奇色彩。
其次,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嘉興民間傳說往往由民眾口頭創(chuàng)作并流傳,因此,上述的傳說故事《三珍齋醬鴨的由來》、《隱馬山的傳說》、《瘟元帥的傳》個個都與嘉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篇幅短小且通俗易懂,具有口頭性、大眾性和嘉興地方性的特點。這種藝術(shù)形式,使嘉興民間傳說既有中國民間傳說的共同特征,同時也和當(dāng)?shù)氐拿袼谆顒咏Y(jié)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嘉興傳說的獨特風(fēng)格。
再次,在語言風(fēng)格方面,嘉興民間傳說中多使用當(dāng)?shù)氐姆窖?、土語、俚語,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韻和詞匯,具有鮮明的地方民俗風(fēng)情,對地方文化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傻女婿學(xué)乖請老婆》的民間傳說。“麻雀費綢綢,見人勿開口”、“稗草盤棵,苗嘸座位”、“上橫頭沫白九九,下橫頭清”、“池里鯉魚呱啦啦,手里無叉水溜溜”、“黃鼠狼溜佬溜,你總要哪哈戳得著、”“我們縣前勿會府前在我手?!钡鹊?。這些方言俚語的使用,將民間傳說戲劇性的張力和嘉興獨特的民俗風(fēng)情巧妙地融合,富有嘉興地方文化特色。
三、嘉興民間傳說的德育價值與功能
1.堅強善良、自強不息的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tài)。精神教育是一個民族不斷發(fā)揚成長的重要因素。民間傳說在精神教育方面就做出一定的貢獻,在《嘉興血印禪寺的傳說》中,血印禪師在“洪楊之亂”中,救出寺院里被匪徒關(guān)擄來的幾十婦女,他自己有意指錯方向讓匪徒追,最后被綁在石柱上亂斧砍死,在石柱上留下了血印。以此傳說為代表的一系列嘉興民間傳說,鼓舞了英勇反抗暴虐、反抗匪徒的嘉興人民,帶給嘉興人民善良勇敢的精神教育。
2.熱愛勞動、勤奮堅毅的品德教育
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嘉興民間傳說中有許多勤勞品質(zhì)的訓(xùn)誡故事。例如《懶漢的故事》中,一戶人家中夫妻倆很勤勞,兩個兒子卻很懶惰。父親臨死前告訴兒子,18畝地里有18斤黃金。兄弟倆在地里翻來覆去也沒找到,但將地翻墾得很好,因為是全部深耕,稻長得特別好,到了秋天就有了好收成。兄弟倆這才知道父親留給他們的寶貴財產(chǎn)就是勤勞的品質(zhì)。這類故事告誡人們不能懶惰,只有勤勞做事才能過好日子。
3.助人為樂、守望相助的仁愛教育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水底鴨蛋》的傳說就很好地描繪出助人為樂的精神:有個牧童跳到運河中去游泳,潛到水底時摸到鴨蛋,當(dāng)他把鴨蛋帶回家后,奶奶說這是神蛋,趕緊放回去。次日牧童將鴨蛋放回水中,被在晚香亭觀魚戲水的維立看見了,牧童說明原委,維立見牧童家里窮,說:“這不是什么神蛋,而是真正的鴨蛋。這是鴨也乸生的蛋,你拿回去煮給奶奶吃吧?!边€給了牧童一斗米。維立做的雖然是小事,但對于牧童卻帶來了偌大的幫助。這一類型的民間傳說教育人們要真誠待人、幫助弱小。
嘉興民間傳說不僅是嘉興民間文學(xué)的一顆明珠,更是我們挖掘嘉興精神文明的珍貴資料。嘉興民間傳說蘊藏著豐富的德育意蘊。它能對嘉興人民進行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教育,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