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生
【摘要】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逐漸走進教學課堂,形成專門的獨立學科。在互聯網多媒體的不斷普及下,越來越多的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堂,讓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了解信息技術與應用,給學生提供了充實有趣的學習內容。本文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探究新時期下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
【關鍵詞】新時期? ?初中信息技術?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2-180-01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掌握多種簡單實用的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yǎng)。本文通過分析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結合當前教學現狀,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模式,讓信息技術老師更加輕松傳授信息技術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找到信息技術學習樂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
一、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現狀
1.個別電腦室設施老化,部分軟硬件配備不齊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礎在于信息技術學習工具的裝配完善與否。隨著近幾年多媒體教學的興起,許多學校已經大面積開展信息技術,但由于信息技術課程興起時間較短,技術更新較快,因此會出現部分電腦硬件老化、部分價格高的軟硬件配備不齊,這使得信息技術教學的難以開展得更好。
2.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不明顯,課時安排較少
一方面,信息技術設備的引入,讓學生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而信息技術教學課時安排較少,學生對新事物的研究時間長,導致每堂課程浪費的時間較多;另一方面,學校會優(yōu)先安排統(tǒng)考科目學習等原因,信息技術課時被壓縮,使得教師很難制定完整而又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很難達到信息技術教學的預期效果。
3.部分理論知識較枯燥,學生易失去興趣
信息技術課程包含的內容很廣,初中課程每一學期所學的內容都不同,有很強的綜合性,它是一門實踐性強,但理論知識較抽象乏味的學科。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探析
1.課前準備工作做充分,運用網絡輔助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它非常需要師生以電子設備為輔助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系統(tǒng)掌握信息技術。首先,教師要充分設計好課堂。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將學習內容進行合理分配。哪些內容仍需要教師一步一步耐心講解?哪些內容需要學生自我探究,哪些內容可通過互聯網去拓寬知識面?這都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畢竟信息技術知識的特點是發(fā)展更新快。
其次,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先利用網絡平臺做一個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程度,喜歡怎樣的學習方法,明白男生女生對信息技術感興趣內容的差別等等,通過這一過程的調查,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同時,也能明確學生的想法。
最后,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形成高效課堂。高效的課堂,不僅能夠讓每一個學生融入課程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從中真正掌握到知識。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狀況與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協(xié)調好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時間與程度,提高課堂效率,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內容,更深層次了解信息技術。
例如,在教授《形狀漸變文字》這一節(jié)課內容時,教師提前了解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將課堂分為兩部分進行教學。首先,對于形狀漸變動畫的概念、使用條件以及與動作漸變動畫的不同點這些理論內容進行課堂講解,而對于動畫的制作方法,則需要學生動手實踐,交流探討制作方法。同時,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對前面的理論內容進行鞏固,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理論,從而更深入理解理論知識。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
由于部分信息技術知識講解較為枯燥,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可利用網絡資源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網絡上的資源是豐富的和易獲取的,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更為主動,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知識深度。以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讓學生把自己的操作技巧分享出來,讓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讓學生成為同學的老師,幫助老師落實課堂學習內容,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強化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而且也幫助老師更加輕松地推進課堂教學進度。
例如,在學習Photoshop編輯圖片的過程中,如果對該軟件了解程度深的學生,就會知道修圖有多種方法,會用網上一些插件輔助作圖,這些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技巧,幫助較少接觸這類軟件的學生找到學習興趣,感受到該軟件的強大作用。
3.打造競爭性課堂,形成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的上機操作動手能力,合作學習能很好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學生在上機操作時可對一些小技巧進行分享,還能解決部分學生電腦軟硬件配備不齊的問題,培養(yǎng)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的能力。
同時,小組之間也是競爭的關系。在競爭性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每一個學生都想使自己小組的成績更加優(yōu)異,從而會積極主動學習課內外內容,為自己的作品錦上添花,并對學習成果在網絡平臺進行分享。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在小組競爭和分享中找到快樂。
例如,在學習結束Flash相關基礎課程后,教師針對不同小組布置相關作業(yè),由于每一幅Flash作品需要的內容較多,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讓小組成員各自做自己的強項,并將最終成果在班級網絡平臺內進行展示打分。讓小組之間、學生之間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的模式,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總之,教師要結合自己的課程現狀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而信息技術教學更需要將現代網絡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感受到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巨大力量。通過充分地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調節(jié)好教學進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主體、打造競爭性課堂,形成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成為善學習、能創(chuàng)造、敢競爭、與時俱進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慶.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模式探析[J].論壇.2017.
[2]王大芳.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析.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