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鵬 邵澤龍 姜振波
摘 要:礦車是煤礦及其它采礦業(yè)大量使用的一種運輸工具,消耗量特別大,其輪對的損壞尤為突出。近幾年推廣的新輪對也不太理想,除了使用條件惡劣及加工質(zhì)量問題外,圖紙設計上亦存在不合理之處。
關鍵詞:煤礦;礦車輪對;改進設計
1 引言
礦車是煤礦井下的主要運輸設備,由于井下運輸條件較為惡劣,煤塵大,積水多,再加上運輸軌道道況不佳,礦車壞損率很高。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60%以上的壞損礦車都是輪對損壞,不僅影響了礦車的正常周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礦井生產(chǎn)。為此,對輪對進行技術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2 輪對的作用和常用結構
輪對是礦車載荷的承受部件,需要承受固定載荷(自重、變載荷(荷載)、沖擊載荷(碰撞、彎道變向、卸載等)。圓錐滾子軸承開式輪對主要用于礦山?jīng)_擊載荷較大的1.1m3以上礦車,這些礦車的維護往往需要定期進行輪對間隙調(diào)整和注油。輪對的壽命直接影響礦車壽命,進而影響礦石開采的經(jīng)濟性。常用的圓錐滾子軸承開式輪對的結構如圖1所示,由車輪1、石棉墊圈2、端蓋3、軸端螺母4、開口銷5、圓錐滾子軸承6、孔擋圈7、軸承隔環(huán)8、注油螺栓9、毛氈密封圈10、軸端擋圈11等組成。因軸端開放,端蓋方便調(diào)節(jié)軸承間隙而被稱為開式輪對,內(nèi)軸端擋圈一般做成迷宮密封,這種結構可有效阻擋灰塵,但對于礦山常有的泥水效果很差。閉式輪對是車輪軸端封閉、內(nèi)軸端蓋與車輪用螺栓連接,密封較開式輪對好,但不能調(diào)整軸承間隙。圓錐滾子軸承基本采用開式。
3 礦車輪對存在的問題
3.1 密封差
由于裝在車輪內(nèi)的軸承密封裝置受到結構制約,加之礦山生產(chǎn)環(huán)境差,車輪帶起的泥水導致密封與軸承的急劇磨損,軸承壽命僅為2-4個月。
3.2 掉脫車輪
由于軸承磨損太快,如檢修跟不上就會發(fā)生車輛脫輪傾復,造成損壞車輛與線路及人身傷亡的嚴重事故。
3.3 容易掉道脫軌。
礦車掉道脫軌原因很多,輪對的結構即是一重要的因素。在我礦600mm軌距上,10t電機車很少掉道,而2m3礦車卻很頻繁,6m3底卸車固定裝配輪對比活動式的掉道少得多。
3.4 故障處理困難
一旦礦車發(fā)生掉道、脫輪、軸承破損等故障只能在原地處理,且有諸多困難,耗費時間,致使整條線路堵塞。因此,設計并改進具有良好性能的礦車輪對是礦山生產(chǎn)中急需的課題。
4 輪對的設計方法
4.1 輪對的固定裝配設計
車輪與車軸采用H7/S6及以上的過盈配合,以輪對材料不產(chǎn)生塑性變形為原則。為了便于裝配,車輪內(nèi)孔進人端要設計引導圓弧或引導圓錐。為了減小過盈配合產(chǎn)生的應力集中,車軸最好不設車輪的定位臺階。
4.2 適當?shù)妮喚壠拭娼?/p>
當輪緣剖面角增大時,水平推力增大。因此,適當增大輪緣剖面角對增大出軌難度有好處。此外,增大輪緣剖面角還能增大輪緣截面,提高輪緣壽命;將輪緣剖面“頂尖”部位移近鋼軌邊緣,有利于輪緣過道岔。輪緣磨損后的輪緣剖面角為70°-73°(實測)。為了使輪緣與鋼軌不發(fā)生干涉,減少運行阻力,新車輪的輪緣剖面角應小于或等于這個角。因此,設計輪緣剖面角應為69°-70°。
4.3 加強密封性
其重點在于軸承的密封及定期間隙調(diào)整、注油,調(diào)整結構減小沖擊載荷影響。為改進后,結構上去掉了軸承隔環(huán),也即去掉了隔環(huán)與車輪的間隙,有效減小了沖擊載荷的影響,但需工藝保證兩軸承室的同軸度;密封結構上,端蓋端改石棉墊為耐油橡膠墊,迷宮氈密封端增加了0型密封圈,提高了防泥水的能力,端蓋裝配需要壓緊工裝。
首次改進后雖提高了密封能力,但對礦山泥水特別大的防治效果不理想。為此將車輪改進為圖2所示(1.車輪;2毛氈;3.螺栓;4.端蓋;5開口銷;6.軸端螺母;7.圓錐滾子軸承;8.擋圈;9.耐油密封圈;10.內(nèi)擋圈)。端蓋端改為螺栓壓蓋密封,內(nèi)端密封為迷宮加耐油密封圈密封,使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次改進車輪結構有較大變化,加工精度提高,裝配技術性要求高,更適合礦山用戶泥水特別大的特點,提高了產(chǎn)品品質(zhì)。
5 改造效果
通過現(xiàn)場使用驗證,經(jīng)改造后的礦車輪對的損壞率大大降低,使用壽命大大提高,改造后新輪對的維護、保養(yǎng)、修理費用等大大減少。軸承壽命提高3倍以上,輪對故障明顯下降,掉道次數(shù)減少50%以上。另外,輪對出現(xiàn)故障后,不必在現(xiàn)場就地維修,可以拖至檢修硐室進行修理,不阻塞運輸線路,大大降低了工人的維修勞動強度,從而保證了礦車正常周轉,確保了煤礦正常穩(wěn)定的生產(chǎn)。
6 結語
礦車是煤礦井下的主要運輸設備,承擔著95%以上的原煤、矸石、材料及人員的運輸任務。由于井下運輸條件較為惡劣,煤塵大,積水多,再加上運輸軌道道況不佳,礦車壞損率很高。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60%以上的壞損礦車都是輪對損壞,不僅影響了礦車的正常周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礦井生產(chǎn)。為此,對輪對進行技術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棟.關于煤礦窄軌車輛連接鏈檢驗方法的分析與探究[J].化工管理,2019(40).
[2]杜善營,王贏.礦車定位綜合管理系統(tǒng)在煤礦中的應用探究[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8(20).
[3]鄧勇,禹偓,李樂.煤礦在用軌道車輛連接插銷檢驗方法及儀器改進[J].機電信息,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