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統(tǒng)編本教材從三年級開始編排習作單元,不僅豐富了教材的單元形式,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給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刻研究新教材的編排意圖,從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來看待統(tǒng)編本教材中的習作單元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為抓手,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途徑,切實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談核心素養(yǎng)下統(tǒng)編本教材中習作教學的幾個結合。
一、把習作教學與學段教學緊密結合
因為統(tǒng)編本教材從三年級開始編排習作單元,有的教師就認為小學生習作就應該從三年級開始抓起,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我們說學生習作的訓練應是一個長期過程,只不過不同的學段,訓練的側重點不同罷了。教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要深刻領悟教材的編排理念,準確把握課標中對每個學段習作訓練的重點難點,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
低年級的習作訓練,主要落實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和寫話訓練上。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敢說樂說,敢寫樂寫,指導學生說完整的一句話或幾句話,指導學生寫完整通順的句子,不必提出過高的要求。中年級的習作教學依托習作單元的結構模式,緊密結合各單元的教材內容和訓練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表達的欲望,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并展開合理想象,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感用文字表達出來,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把課內積累和課外積累結合起來,并運用到習作當中。到了高年級,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進一步豐滿,對習作的要求也應進一步提升。如引導學生如何把習作內容進一步豐富,謀篇布局是否合理,習作是不是有一定的速度,能否自行或相互欣賞、修改別人或自己的習作等。鑒于以上三個學段的寫作特點來看,習作教學在小學階段是貫串始終的,我們在每個學段的教學中都要有意或無意地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培養(yǎng)和滲透。
二、把習作教學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學生習作的過程是一個感性的過程,習作的內容也是感性的、隨意的,習作的形式應該是開放的、自由的。所以我們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應本著無時不習作、無處不習作的理念,把對學生的習作訓練和指導與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1.習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相結合
閱讀文本是對學生語言文字、交際和表達、情感思想等方面訓練的重要依托,習作也不例外,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習作水平的高低。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質量,不斷強化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品味積累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以及經典詩詞,不斷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經過長期的堅持,學生的習作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2.習作教學和口語教學相結合
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口語教學的課型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小學課本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口語交際部分,很多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究,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突出的問題:口語教學課堂上呈現(xiàn)更多的是學生的口頭表達,一堂課你也說,我也說,他也說,精彩紛呈,但靜下心來想一想,這樣的口語教學是不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模式,口頭表達過后能不能讓學生靜靜地把自己的所想所說用優(yōu)美的文字表達出來,做到交際和習作的完美結合?我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中,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訓練和書面表達訓練穿插進行,動靜結合,先寫后說或先說后寫或邊寫邊說,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3.習作教學與綜合性學習相結合
學生是社會的一員,綜合性學習就是要引導學生融入社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參與社會各類活動,用心感受社會情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門大科學,也是學生習作的大素材。我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運用圖文的方式做記錄,并且組織學生參與各類有益的活動,指導學生寫活動記錄和活動心得體會,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利用互聯(lián)網獲取更多信息,并靈活運用這些信息。綜合性學習的深入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還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拓寬了習作的框架,豐富了習作的內容,增加了對習作素材的積累,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更加真實,更貼近生活。
三、把習作教學與優(yōu)秀例文緊密結合
從低年級的說話寫話,到中高年級的表達習作,例文的引領作用不可或缺。統(tǒng)編本教材中的習作單元就凸顯了這一特點。習作單元呈現(xiàn)優(yōu)秀的例文,為教師教學、學生習作提供了支撐,教師一定要重視例文在學生習作中的重要作用,科學有效地利用優(yōu)秀的例文,我在教學中是這樣進行操作的。
1.利用例文引領示范
例文的內容并不會限制學生的習作思路,反而是教師進行習作教學時引領示范的一個極佳內容。例文的內容可能觸發(fā)學生的習作靈感,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我在教學統(tǒng)編本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教學——“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時,出示了一篇例文:
愛哭鼻子的他
他,一頭烏黑的頭發(fā),濃濃的眉毛下面嵌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皮膚白里透紅,大家都說他是一枚小帥哥!
小帥哥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那就是“愛哭鼻子”。記得有一天早上,他剛剛來到班里,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誰也勸不好他。后來還是班主任陳老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問清緣由。原來小帥哥不喜歡今天媽媽給他穿的那件紅上衣??磥硇浉邕€挺有個性。
還有一次語文考試,老師剛收完試卷,帥哥又哭了起來,原來是有一道題沒做完。大家都知道,帥哥年齡最小,寫字最慢,常常做不完試卷,但是他的準確率是最高的。試卷發(fā)下來以后,帥哥考了班級第二,僅比第一名差了一分,于是帥哥抱著試卷再一次哭得稀里嘩啦。帥哥呀,帥哥,你成績已經那么優(yōu)秀了,就別再哭了,好嗎?
同學們,你們猜出這位愛哭的小帥哥是誰了嗎?
讀過例文之后,讓學生猜一猜文章寫的是誰,沒想到,學生一下子就猜了出來。緊接著讓大家看看,文章寫出了人物的什么特點,是否符合這個人物。然后,同步出示了本次習作要求:寫一個你身邊認識、熟悉的人,此人要有特點。有了范文的引領示范,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什么“球迷爸爸”“我們班的小書蟲”“樂天派童童”“熱心腸媽媽”“班有小問號”等,再經過一番討論交流之后,學生對本次習作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習作的興趣。
2.利用例文謀篇布局
通過低年級和中年級的習作訓練,學生對寫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個故事,并不覺得十分困難,困難的往往是如何銜接和過渡,形成一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的文章。在習作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優(yōu)秀例文來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謀篇布局,引導學生觀察例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結構還是“總分總”結構,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按時間順序還是按地點的轉換順序,文章的中心句是在開頭還是中間或者結尾,每段是否有中心句,段與段之間是不是有過渡句,例文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或修辭手法,例文是不是做到了前后照應等,并把這些方法運用到學生的習作之中,久而久之學生對習作的整體性和科學性就會得到加強。
3.利用例文賞析評判
習作例文是經過挑選的、具有代表性的,對學生習作指導意義較強的文章。我們在習作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例文進行賞析和評判。如,例文寫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讓學生從中找出優(yōu)美的詞句、精彩的片段、合理的寫作方法或修辭手法等,例文還有哪些不足,應該如何修改等,培養(yǎng)學生有自己的審美觀點,不迷信權威,敢于批判的精神。我在習作教學時,有時故意拿出一些不好的例文,讓學生賞析評判,對學生賞析評判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并加以提醒。通過對例文的賞析評判,學生在習作時就會形成自己的習作特色。
統(tǒng)編本教材,特別是習作單元的出現(xiàn),對我們教師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zhàn)。我們應該緊扣課標,依據(jù)習作單元的編排意圖,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走出一條習作教學的新路來。
(作者單位:安徽淮北市濉溪縣陳集中心學校三和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