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想
企業(yè)對外擔保會影響審計師選擇嗎
張春想
(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會計系,安徽 蕪湖 241002)
選取2007-2016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企業(yè)對外擔保是否影響其年度財務報告審計師的選擇。研究發(fā)現: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更傾向于選擇“非四大”事務所。結合以上結論及進一步補充測試中盈余管理對企業(yè)是否對外擔保的檢驗結果,基本證實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選擇“非四大”事務所的動因是由于其存在顯著的盈余管理行為。
企業(yè)對外擔保;審計師選擇;審計質量
在我國當前的資本市場條件下,由于企業(yè)融資渠道受阻,銀行貸款成為企業(yè)主要的融資渠道,并且銀行是企業(yè)最大的債權人(鄧莉等,2007)。[1]隨著近年來融資渠道的拓寬,銀行借款占到了總債務的近40%。在這種背景下,企業(yè)之間互相對外提供擔保是其經營過程的正常商業(yè)行為(張俊瑞等,2014)。[2]作為融資行為的一部分,擔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
擔保在給企業(yè)帶來融資便利的同時也會給企業(yè)產生很多不利的經濟后果。目前,我國對外擔保的法規(guī)并不健全、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銀行監(jiān)督不力以及公司融資渠道較為狹窄,由擔保而產生的風險未能有效化解,這些風險都進一步使得公司持續(xù)經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影響了資本市場的穩(wěn)定。
已有研究指出,在目前上市公司中,雖然大股東為自己直接擔保的行為因國家的一些擔保規(guī)范有所收斂,但是上市公司之間互相擔保以及為子公司擔保的行為時有發(fā)生(鄭建明等,2007)。[3]一旦上市公司之間的“擔保鏈條”塌陷,那么因擔保而產生的風險就會被不斷放大,進而引發(fā)系統(tǒng)性的金融風險(萬良勇和魏明海,2009)。[4]
由于上市公司對外擔保中,除了正常擔保行為之外,還可能存在大股東等內部人基于“掏空”公司動機下的惡意擔保行為,上市公司容易產生違約風險和陷入財務困境,極端情況下甚至破產。企業(yè)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或擔心自身因擔保而產生的風險被揭露,存在盈余管理動機和行為以修飾財務報告或者直接操控財務報告,進而具有聘請低質量審計師的可能性。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慮,通過搜集2007-2016滬深兩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擔保數據,實證檢驗企業(yè)對外擔保是否影響其對年度財務報告審計師的選擇。
目前,企業(yè)對外擔保中的大部分都是基于控股股東的利益之下進行的對外連環(huán)擔保以及對子公司的擔保,侵害了中小股東利益,加之我國目前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尚不健全,使得對外擔保給上市公司產生巨大的價值減損風險。為了隱藏擔保風險,企業(yè)內部人(包括控股股東等)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以修飾企業(yè)財務報告并選擇非“四大”審計師。
首先,從審計需求的角度來看:
第一,基于代理理論角度,獨立審計是為了提高信息披露質量,降低代理成本。代理問題越嚴重,企業(yè)越有動機選擇高質量的審計以尋求降低代理成本,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審計師選聘模型,未考慮中國特有的現實情況,尤其是股權結構(李媛媛和鄭石橋,2016)。[5]在轉軌背景下的中國,股權高度集中,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很多企業(yè)采用集團模式構建金字塔結構,以致形成終極控制人格局。中小股東在審計師選聘方面可能缺乏能力與動力,審計師的選聘不能體現其真實意志。同時,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存在代理問題,大股東及其代理人考慮的可能是個人收益最大化而不是企業(yè)價值最大化(邵毅萍和李文貴,2018)。[6]由于企業(yè)對外擔保更多涉及大股東的利益訴求,即使代理問題嚴重,存在對外擔保的企業(yè)最終選擇的可能是低質量的非“四大”審計師。
第二,基于保險理論角度,獨立審計是降低投資者風險的替代補償機制,投資者發(fā)生投資損失時可以通過起訴企業(yè)和審計師來獲得補償以降低損失。因此,企業(yè)為了減少自己損失就需要聘請有償還能力的大事務所。目前,中國上市公司破產機制和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法律都不健全且執(zhí)行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中小投資者通過保險索賠這條通道獲得利益補償幾乎不可能存在,而對外擔保的企業(yè)則不用擔心中小股東訴訟賠償問題。因此,聘請低質量的非“四大”審計師可以幫助其實施掩蓋因擔保產生的一系列風險問題,但是聘請高質量的“四大”審計師更有可能揭發(fā)企業(yè)存在可能的違規(guī)擔保問題。
第三,基于信號傳遞角度,企業(yè)聘請高質量的審計師傳遞了公司價值的信息,審計師選擇能夠表征公司的財務狀況(吳曉暉等,2017)。[7]公司可以通過聘用高質量的審計師向外部傳遞公司發(fā)展良好的信號。市場會將低質量審計師視為消極信號,而大所會傳遞更高的審計質量,因為大所若發(fā)表不恰當審計意見將失去更多的未來準租。信號傳遞首先強調企業(yè)本身是高質量的,當企業(yè)對外擔保而積累較高財務風險時,聘請大事務所更容易揭露自身的擔保問題。信號傳遞需考慮企業(yè)自身在選擇審計師方面的成本效益原則,如果公司治理以及內部控制不完善形成違規(guī)擔保,通過聘請“四大”審計師揭發(fā)自己內部存在的擔保問題產生的成本可能超過因信號傳遞帶來的收益,這不符合理性人的決策。因此,對外擔保的企業(yè)需要低質量的非“四大”審計來幫助其隱藏擔保帶來的一系列不利后果,而不大可能聘請高質量的“四大”審計師揭發(fā)因擔保產生的問題。
其次,從審計供給角度來看:
理論上,審計師因未能發(fā)現財務報告中的重大錯報并發(fā)表了不適當的審計意見,則需要對遭受損失的客戶和第三方受害人承擔損失。因此,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況下,審計師會努力提高審計質量以降低審計失敗的可能性。
已有大量研究指出,國際“四大”在中國審計市場占有的份額非常有限且國際“四大”因訴訟風險、聲譽風險和監(jiān)管風險以及“深口袋”理論下能夠保持一貫高質量的審計、審計人員行業(yè)專長以及經驗豐富、容易發(fā)現被審計單位的問題,這不利于對外提供擔保上市公司隱藏因擔保而產生的風險問題。此外,就非“四大”而言,中國審計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低質量的小型事務所可能迫于生存和發(fā)展的壓力而遷就被審計單位的利益訴求,而且其專業(yè)能力有限、較小可能發(fā)現被審計單位因擔保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目前,我國正處于轉軌經濟環(huán)境下,法律建設不完善使得小所缺乏提供高質量審計動機,這正好符合提供對外擔保企業(yè)滿足對審計的行政監(jiān)管安排。
基于以上的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比較未對外提供擔保的企業(yè),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更可能選擇“非四大”事務所。
本文選取2007-2016年期間滬深兩市A股市場所有上市公司為初選樣本,在此基礎上剔除:(1)金融保險類公司;(2)ST、*ST公司;(3)數據缺失公司。為了消除異常值的影響,對所有連續(xù)變量進行上下1%和99%的縮尾處理,共計得到9035個公司/年樣本數據。
本文借鑒杜興強和周澤將(2010)做法,設置如下審計師選擇Logit模型:
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為審計質量(Big4)。本文選擇是否國際“四大”作為衡量審計質量的指標,如果企業(yè)選擇國際“四大”審計,則Big4=1, 如果企業(yè)選擇非國際“四大”審計,則Big4=0。
模型中的解釋變量是指企業(yè)當年度是否對外提供擔保(Gua)。如果企業(yè)對外提供擔保,則Gua=1,如果企業(yè)未對外提供擔保,則Gua=0。
另外,本文選取控制變量見表1的說明。
表1 變量定義表
表2(1)以是否選擇“四大”審計師作為度量審計質量的指標,在控制其他影響審計師選擇因素以及行業(yè)和年度固定效應的基礎上,將Big4對Gua進行Logit回歸,實證結果表明,Big4和Gua之間相關系數為-0.6501且兩者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相比較未提供對外擔保企業(yè),對外提供擔保行為的企業(yè)可能選擇代表較低質量審計的非“四大”審計師,假設H1得到驗證。
上文研究中,直接比較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和未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以檢驗企業(yè)對外提供擔保行為是否影響年度審計報表審計師的選擇,但是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和未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可能存在系統(tǒng)性差異,由于中國上市公司擔保業(yè)務中存在嚴重的“逆向選擇”問題,對外提供擔保企業(yè)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偏向選擇非“四大”審計師的特征。換言之,企業(yè)選擇非“四大”審計師并非因為企業(yè)對外提供擔保行為,而是由于企業(yè)其他一些財務等特征所決定的,這就導致了本文回歸結果的內生性問題。針對這一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傾向得分匹配(PSM)嘗試解決。
為了提高擔保企業(yè)樣本和非擔保企業(yè)樣本的同質性,本文首先采用PMS方法進行配對,然后再進行回歸分析。在第一階段的Logit樣本配對中,以企業(yè)是否擔保為被解釋變量,以企業(yè)規(guī)模、總資產收益率、審計意見、應收賬款占比、存貨占比、流動比率以及是否發(fā)生虧損為自變量,同時控制行業(yè)和年度進行配對,共計得到913個配對樣本。表2(2)采用PSM方法配對后樣本進行回歸的結果表明,Big4和Gua之間在5%的水平顯著負相關,依然支持假設H1。
為進一步保證回歸結果的穩(wěn)定性,本文進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敏感性測試:
1.替換解釋變量
在主回歸中本文以企業(yè)是否對外提供擔保作為解釋變量,這里以企業(yè)對外擔保期末余額占期末總資產比重(Gua_asset)作為解釋變量,發(fā)現其與審計師選擇之間在5%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進一步驗證假設H1。
2.采用probit回歸模型
在這部分,本文采用Probit模型替代Logit模型,Big4和Gua_probit之間在5%的水平顯著負相關,依然支持假設H1。
3.自變量滯后一期
將自變量滯后一期,Big4和Gua_lag之間在1%的水平顯著負相關,結果穩(wěn)定(篇幅所限,結果未列示)。
表2 多元回歸結果
注:括號里數值Logit回歸的z值,*、 **、***分別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顯著。
在這一部分,本文探尋企業(yè)對外擔保之后為什么要選擇代表低質量審計的非“四大”?理論部分闡述了當企業(yè)存在對外擔保時,可能擔心因擔保而產生的系統(tǒng)風險被揭發(fā),存在盈余管理以隱藏風險的動機,這一部分就是用來檢驗是否存在這一現象。
對于盈余管理的度量,采用基本瓊斯模型、修正的瓊斯模型以及業(yè)績匹配的修正瓊斯模型(見公式(1)、公式(2)、公式(3)),分年度、行業(yè)回歸之后計算的殘差絕對值Da1、Da2、Da3分別代表三種模型下的盈余管理,在控制其他相關變量基礎上用Da1、Da2、Da3分別對Gua回歸,結果見表3。
表3結果顯示無論采用基本瓊斯模型、修正的瓊斯模型,還是業(yè)績匹配的修正瓊斯模型計算得出的盈余管理,存在擔保的企業(yè)傾向過激的盈余管理以修飾財務報表,從而需要選擇低質量的非“四大”以蒙混過關,隱藏企業(yè)對外擔保產生的風險。
表3 作用機制回歸結果
注:括號里數值Logit回歸的z值,*、 **、***分別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顯著。
本文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相比較未對外提供擔保業(yè)務的企業(yè),存在對外擔保行為的企業(yè)顯著傾向于選擇非“四大”事務所作為年報審計師,在排除內生性和一系列穩(wěn)健性檢驗之后,結果依然得到支持。研究表明,存在對外擔保行為的企業(yè)之所以選擇低質量的審計師是由于其存在顯著的盈余管理行為。
本文研究啟示如下:從企業(yè)的角度,需要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和內部控制機制,以確保企業(yè)對外擔保業(yè)務的合理合法,最終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同時,需要改進審計師聘用程序,在審計師聘用方面需要聆聽中小股東的聲音而不能只顧及大股東及其代理人利益。從審計師角度,要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從而發(fā)揮市場中介的應有作用。從監(jiān)管角度,要進一步完善企業(yè)對外擔保業(yè)務的法規(guī)建設,確保企業(yè)對外擔保的信息披露適當,對企業(yè)不當的對外擔保要嚴厲懲處,以求進一步加強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1]鄧莉,張宗益,李宏勝.銀行債權的公司治理效應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07(1):61-70.
[2]張俊瑞,劉彬,程子健,等.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與持續(xù)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關系研究——來自滬深主板市場A股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4(1):62-70.
[3]鄭建明,范黎波,朱媚.關聯(lián)擔保、隧道效應與公司價值[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7(5):64-70.
[4]萬良勇,魏明海.金融生態(tài)、利益輸送與信貸資源配置效率——基于河北擔保圈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5):6-16.
[5]李媛媛,鄭石橋.企業(yè)組織外部審計師聘任機制:理論分框架和例證分析[J].商業(yè)會計,2016(22):9-13.
[6]邵毅平,李文貴.訴訟風險、審計師選擇與盈余質量[J].財經論叢,2018(5):58-65.
[7]吳曉暉,李卿云,楊鳳,等.地區(qū)腐敗、供應鏈特征與審計師選擇[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7(6):11-21.
Will Companies’ Guarantee for Others’ Debts Affect their Choice of Auditors?
ZHANG Chun-xiang
The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2007-2016), and analyzes whether their guarantee to other parties will affect their choice for the auditors on the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The study shows that companies providing guarantee to other parties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some not-so-famous accounting firms rather than PWC, DTT, KPMG and EY.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the results of a further supplementary test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n companies’ guarantee behavior, it is basically confirmed that the motivation for the companies to choose the not-so-famous accounting firms is due to their significant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companies’ guarantee to other parties; choice for auditor; auditing quality
2020-04-14
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項目(2019mooc491);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項目(2019cxtd070);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項目(2018mooc444)
張春想(1987-),女,河南太康人,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會計系助教,碩士。
10.13685/j.cnki.abc. 000495
F275
A
1671-9255(2020)02-0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