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倩
(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藥劑科 濮陽 457001)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致病病理為胃部、十二指腸內(nèi)的未消化食物向反方向流入食管,從而造成的食管內(nèi)出現(xiàn)炎性病變反應[1]。反流性食管炎在內(nèi)鏡下的癥狀表現(xiàn)為食管黏膜的破損,即食管糜爛和(或)食管潰瘍,其臨床表癥常為有明顯燒心、反酸、胸骨后灼痛感。當前針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重點在于給予抑酸藥如雷貝拉唑,雖能在短期內(nèi)獲得滿意的近期療效,但對其自然病程不能進行改變,對胃腸道功能的修復作用較差,停藥后復發(fā)情況時常出現(xiàn)[2]。因此,加強對反流性食管炎預防復發(fā)的干預,輔助莫沙必利藥物來改善胃腸道功能很有必要。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雷貝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臨床癥狀及胃泌素水平的影響。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47例,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73例)和觀察組(74例)。觀察組男36例,女37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0.01±2.12)歲;病程5個月~3年,平均病程(1.53±0.15)年。對照組男37例,女37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50.46±2.19)歲;病程6個月~3.50年,平均病程(1.59±0.12)年。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反流性食管炎診斷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標準,有明顯燒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上腹不適,咽部異物感,吞咽困難且痛;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嚴重消化系統(tǒng)病變者;藥物嚴重過敏者;免疫系統(tǒng)異常者。
兩組患者均進行飲食控制,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類及難以消化的食物。對照組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成都迪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15,規(guī)格:20mg),10mg/次,2次/d,連續(xù)治療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口服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規(guī)格:5mg),5mg/次,3次/d,連續(xù)治療2個月。
(1)臨床癥狀改善效果[4]:分別于觀察兩組治療期間癥狀表現(xiàn),其中經(jīng)內(nèi)鏡檢查,患者的食管黏膜正常,內(nèi)壁無糜爛破損、充血水腫等現(xiàn)象為顯效;食管黏膜改善,內(nèi)壁破損、充血水腫減輕為有效;不符合以上標準或病情加重者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胃泌素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2個月后的清晨7~8點,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兩組患者肘部靜脈血5~6ml,置于含抑肽酶60μl+10% EDTA 40μl的試管中,采用3500r/min的離心速度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均置于-20℃冰箱中保存?zhèn)溆?。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胃泌素水平,免疫試劑盒由北京北方試劑研究所提供。
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對比[n(%)]
組別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對照組(n=73)31(42.47)28(38.36)14(19.18)59(80.82)觀察組(n=74)45(60.81)26(35.13)3(4.05)71(95.95)χ2---8.219P---0.004
治療前,兩組胃泌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結束后,觀察組胃泌素水平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n=73)102.18±24.66136.39±27.367.6300.000觀察組(n=74)102.17±23.65168.11±26.2216.0640.000t0.0037.177--P0.9980.000--
反流性食管炎是上消化道出現(xiàn)運動障礙的疾病,而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大大增加了罹患反流性食管炎的風險[5]。反流性食管炎在任何年齡的人群中都有著不低的發(fā)生風險,并且成人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且該疾病病情進展慢,病癥周期長,遷延難愈,復發(fā)率居高不下[6]。同時發(fā)病時呈明顯的疼痛及不適感,嚴重降低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質量,損害其身心健康。因此,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來緩解臨床癥狀,改善預后對患者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當前,針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重點在于抑制胃酸的分泌以及提升胃腸道功能。質子泵抑制藥與促動力藥是臨床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藥物,但是促動力藥在長期服用過程中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情況,質子泵抑制藥在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中應用較為廣泛[7]。雷貝拉唑是一種新型質子泵抑制劑,非酶途徑為主要的代謝方式,對胃酸的分泌產(chǎn)生阻礙作用,達到控制胃酸水平的效果。而且該藥口服后在1h內(nèi)就能發(fā)揮治病作用,在2~4h內(nèi)達到血藥濃度的峰值,且該藥具有半衰期及藥效持續(xù)時間較長、生物利用率較高、肝臟首過效應較低等特點,能夠促進患者康復在胃壁細胞分泌小管中有著較強的活性,可附著在胃壁細胞表面,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轉化為磺烯酸,與H+/K+-ATP 酶高效結合,便能對H+/K+-ATP酶起到顯著的抑活性作用,繼而實現(xiàn)對基礎胃酸和因刺激造成的胃酸分泌有效抑制,抑制率分別為69%及82%,且時間能夠持續(xù)48h之久,此作用時間大大長于藥代動力學中的半衰期(約1h),達到長時間、高水平的抑酸目的。同時胃酸pH值>3時抑酸效果也保持強效、持久狀態(tài),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隨劑量增加也會適度增強,在3d后會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即使在停藥后,此穩(wěn)定水平也可保持2~3d[8]。另外,雷貝拉唑本身解離常數(shù)較高,能在給藥5min后較迅速覆蓋黏膜表面,將胃酸與胃蛋白酶完全隔絕,對損傷的黏膜進行保護,并且加速內(nèi)源性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長因子合成進程,促進食管黏膜恢復正常,緩解內(nèi)壁糜爛等炎癥癥狀[9]。但是該藥在老年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藥物的清除率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降低,濃度峰值相較于健康受試者升高60%,臨床治療效果會減弱。莫沙必利是一種胃腸5-羥色胺4受體激動劑,能起到胃黏膜保護作用,給藥后能夠被迅速吸收,在胃腸道及肝、腎局部組織中形成較高濃度,0.8h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半衰期長達2h。此外,該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nèi)結合肌間神經(jīng)叢中的5-羥色胺4受體,刺激釋放乙酰膽堿,增強胃腸道發(fā)揮促動力作用,改善食管下部括約肌的張力,強化食管的清除能力,緩解胃腸道的壓力,防止出現(xiàn)再次食管反流現(xiàn)象,繼而達到改善胃腸道功能的效果[10]。并且其在胃部酸性環(huán)境中形成彌散性保護層將損害的食管內(nèi)壁及黏膜全面覆蓋,抑制胃酸、酶以及食物侵害糜爛組織,減弱胃蛋白酶活力,強化粘蛋白的形成,刺激黏膜釋放前列腺素,對食管黏膜以及潰瘍面起到保護作用。本研究中結果顯示,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胃泌素水平較對照組高。表明,將雷貝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應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療中,能緩解臨床癥狀,提升治療總有效率以及胃泌素水平。
綜上所述,在實施中雷貝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方案可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提升胃泌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