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菁
(江蘇句容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400)
隨著疾病的增加,患者生活能力、記憶力與認知能力會逐步衰弱,增加家庭負擔與社會負擔。當前該病缺乏有效的醫(yī)療手段,在患者治療期間實施護理干預,能夠延緩病情發(fā)展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以此保障療效[3]。以我院接診收治的100例帕金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討論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診收治的100例帕金森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電腦隨機分組,對照組患者為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65~80歲,平均(70.18±3.72)歲;觀察組患者為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65~79歲,平均(76.23±3.67)歲。對照組與研究者患者的臨床信息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文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具備合法性,患者及家屬均知曉且自愿加入,具備合理性。
1.2.1 對照組
采取傳統(tǒng)護理措施,包括:體位護理、飲食護理及用藥護理。
1.2.2 觀察組
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包括:(1)體能訓練,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肢體能力會減退,護理干預實施期間,要借助一些運動開展訓練,比如:漫步、太極、室內活動等,促進患者關節(jié)及肌肉運動,以此加速血液循環(huán),并緩解大腦功能與肢體功能減退速度;(2)認知訓練,隨著病情的延伸,患者可能會喪失語言及行為能力,護理干預期間,還應當注重患者認知訓練,循序漸進的鍛煉患者理解能力,不斷提升其語言能力,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詳細的康復訓練計劃,并進行反復訓練;(3)心理干預,就患者而言,該病會增加心理創(chuàng)傷,患者會自卑,封閉自己,進而與愿意與外人接觸,護理人員針對這類情況,要使用簡單語言分析患者疾病情況,提供康復治療,提升家屬及患者的認知,并減輕其心理負擔,引導家庭參與到患者治療及照顧中。
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量表評分,包括:ADL評分、QQLAD評分、MMSE評分。對患者肢體運動能力、精神狀態(tài)及認知能力進行跟蹤隨訪,持續(xù)隨訪6月,記錄數(shù)據(jù),得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一使用SPSS 23.0軟件處理,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t檢驗計量資料[n()],組間對比以P<0.05為標準,探討組間數(shù)據(jù)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施護理前ADL評分、QQLAD評分、MMSE評分與對照組對比無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措施后,兩組評分均改善,觀察組ADL評分、QQLAD評分、MMS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量表評分對比()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量表評分對比()
注: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前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比有差異(P<0.05)。
組別/項目 階段 ADL評分 QQLAD評分 MMSE評分觀察組 護理前 25.1±10.3 23.8±5.6 18.2±4.55護理6月后 60.7±11.5 51.6±3.2 26.5±3.28 t 16.3056 30.4787 10.4635 P 0.0000 0.0000 0.0000對照組 護理前 25.4±2.5 23.9±5.7 18.2±5.61護理6月后 10.4±8.9 45.7±2.3 20.7±1.88 t 11.4735 25.0790 2.9878 P 0.0000 0.0000 0.0040
觀察組療效(94.0%)高于對照組(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我國目前正處于老齡化階段,帕金森(Parkinson senile dementia)發(fā)病率不斷提升。隨著醫(yī)學水平的提升,人們的壽命也不斷延長,使得帕金森病發(fā)病率也不斷增加,且多發(fā)老年群體內[2]。
老年患者因其不同的年齡,生活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根據(jù)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的各項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開展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和心理干預,有助于其
各項不良情緒的改善。
羅彩云,張緣緣[3]等學者研究表明,實驗組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指標結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觀察生活能力評分結果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帕金森病人臨床治療期間,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價值顯著,可改善患者生活現(xiàn)狀,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