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燕
(泰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泰州 225300)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其發(fā)病率高,且嚴重者,可損害患者心腦血管及腎臟功能,目前臨床上對這一疾病尚無完全治愈,臨床上通過藥物對其進行控制[1]。由于高血壓病程長,發(fā)展緩慢,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長時間管理及干預,且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及生存質量差。本次研究通過對高血壓患者住院期間實行優(yōu)質護理,分析其自我護理能力和生存質量的影響,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9年5月心內科就診的6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8~68歲、平均(59.97±5.52)歲,病程:5~10年,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8~68歲、平均(59.92±5.63)歲,病程6~12年。納入標準:①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②兩組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疾病患者,②中途退出者,③無法正常溝通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比。
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健康宣教、高血壓基本常識、飲食護理、健康管理手冊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具體包括:①環(huán)境護理:由于患者在剛入院期間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下處于陌生的狀態(tài),從而影響的其睡眠質量,首先護理人員應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對病房進行靜音處理,保持通風和安靜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②心理護理:由于高血壓病程長,患者在剛入院期間會產生焦慮抑郁的狀態(tài),通過和善的語氣跟患者溝通,并結合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的心理評估,給予適當的鼓勵及安慰,與患者多聊聊天并通過介紹以往成功的案例,為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③飲食護理:叮囑患者以清淡為主,根據每個患者身體的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少食多餐,主要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稀飯、牛奶、蘋果等;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④運動指導:適當的運動有助于患者外周血管擴張,對血壓控制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在患者血壓穩(wěn)定后,根據患者實際身體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運動方案,運動方式可選練練太極、舞舞劍、散散步等。
比較兩組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的評分。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評估,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4個維度,共43個項目,5分制評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生存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進行評分,主要包括生理機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生理活動等,分值越高生存質量越好[2]。
研究中患者的性別,年齡,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評分等資料均采用SPSS 18.0軟件計算分析,計數資料作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作F檢驗,P<0.05為則差異顯著。
在護理措施實施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評分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評分明顯增加,且觀察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目前,高血壓發(fā)病率已經高達49%,且好發(fā)于老年人,其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血壓水平升高,若不及時對其展開有效的治療或護理,無疑給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存質量帶來了嚴重的威脅[3]。高血壓的護理無疑是一項時間比較常久的工作,患者能主動參與該活動中,方可有效的控制高血壓病程[4]。對高血壓患者實施正確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質量。
優(yōu)質護理干預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護理措施,通過采取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管理,心理、飲食干預,運動指導等實現患者護理質量的全面提升[5]。本研究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在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評分差異不大,通過優(yōu)質護理干預后,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質量,觀察組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161.19±16.67)、生存質量評分(86.5±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136.71±16.38)、生存質量評分(82.4±7.1),提示干預后的護理質量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在生存質量方面也有所提高,從而保證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