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學生講題在很多學校的課堂上都能看到,對學生講題的目的,每位數(shù)學老師都能說出幾條:
※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講題人自身進步。
※ 營造同伴互助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 符合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小先生”制,“即知即傳人”,讓更多同學受益。
是的,這些都是學生講題的目的和價值意義。
而在天成的空中課堂上,讓孩子當“主播”、做“講師”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有新的思考:這是適應學生線上教學特性和線上線下教學相互銜接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種數(shù)學學習質量管理的方式。
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說:教育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所有的優(yōu)秀教師雖然教學形式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
開啟深層學習之旅,是每一位天成教師矢志在做的事情。雖然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們仍在進行網(wǎng)絡助學空中課堂方式的教學,但是我們前進的步伐一直沒有停下來。數(shù)學學科組將學習地圖作為深度學習指導和學習質量管理的第一步驟,如今走向了“主播課堂我講精彩”的新過程。
我們?yōu)槭裁垂膭顚W生講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 讓課堂真正從“教”的課堂轉變?yōu)椤皩W”的課堂
課堂從來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演講,老師教了不等于學生學了,更不等于學生學會了。只有將學習空間還給孩子,才能讓教師真正退到臺下,才能讓學生真正對自己的學習負起應有的責任。這種責任意識的建立,才可能使學習真實發(fā)生,而不是被動的、外驅的行為。實現(xiàn)從“會做”到“會講”再到“講會”,是思維層次的提高,這種提高需要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進行深入理解,還需要調動各種思維活動組織自己的數(shù)學化語言,無疑會大大促進學生學的興趣和能力。無論線上教學還是現(xiàn)場教學,從“教”的課堂到“學”的課堂的轉變都是我們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追求。
二、 從學科體系和核心方法的角度,促進學生的深層思考
如果解題僅僅是為了解題,固然也可以促進學生梳理解題思路,掌握有關的知識,但是我們的目標卻是要學生通過講題,看到題目背后的知識本質。教給孩子們講一道題要串起一組題,不僅講解題步驟,還要講思考路徑,更要講方法原理。逐步做到在理解分析的過程中,既強調知識間的上掛下聯(lián),又強調方法的遷移運用,將數(shù)學思想方法滲透在反復的知識和方法運用里。學習地圖規(guī)劃了一學期的學習路線,學生在繪制地圖時對全冊知識點的相關聯(lián)系進行了梳理,為解決問題的深層思考奠定了基礎。解題講題則是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做中悟、做中得的過程。
三、 為教學評價提供更全面準確的有效互動信息
教與學的分離,必然造成“教師只講不聽,學生只聽不講”,這種課堂信息的交互是有障礙、不通暢的。紙質作業(yè)、在線測試更多體現(xiàn)的也是解題的結果,而只有彼此傾聽和表達,才能使學的信息和教的信息一樣,用最顯性的方式直接傳遞出來。學生講題讓傾聽者知道講題人自己對題目的理解,解題的思路,思維的過程,如何想到這樣解,為什么這么想,還有解題的困惑,以及解題后的領悟和反思等等。全過程的呈現(xiàn)是教學評價所需要的最全面準確的證據(jù)信息,特別是在線上教學期間,更是給教師繼續(xù)或者調整教學進程、個別指導、集體反饋等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四、 給“沉默者”走出“安全區(qū)域”的機會
如果說是教師引導學生邁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實途徑的精神之旅,那么,我們不鼓勵學生明察自己的內心領域,又怎能夠實現(xiàn)這種使命呢?那些在課堂上看上去沉默的學生,他們到底在想什么?還是什么也沒有想?還是擔心自己的想法有偏差?對未知的結果有恐懼?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他們自己也很迷茫,只能任由自己成為課堂上的旁觀者。由于性格、習慣、認知基礎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他們很難參與互動,即使被動參與,也是“是”“對”“嗯”之類的表達。而在線上教學期間,講題的練習初期只是和題目的對話,和攝錄設備的對話,比起面對老師和同學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而且還可以反復練習,直到熟練為止,呈現(xiàn)的結果是自己最滿意的一個。這會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和勇氣,為復學后的課堂交流做好過渡。
有深度的教學必須做到學生有深度的學習,即“主動學習”——“真正學習”——“系統(tǒng)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教師就是要為學生開創(chuàng)一個實踐求真共同體的空間,提供使學生能為之聚集思維和智慧的素材和活動,領著學生朝學習深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