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玲
【摘要】閱讀作為一項學習技能可以伴隨人們一生,且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國民整體素質全面提高,國家對于義務教育方面的學習關注越來越高,在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學校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這一階段通過有效的外部手段進行干預與引導,能夠顯著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與閱讀習慣。本文將從現(xiàn)階段小學生所處的教育背景、課外時間安排現(xiàn)狀及課外閱讀情況著手,深入考察了解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幾點相應的措施,以期能夠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進而影響學生一生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思考
李克強同志曾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因此基于此大背景條件下,我們作為教育工作的踐行者要將閱讀的推廣創(chuàng)新工作切實踐行。校園,尤其是小學階段則是推廣閱讀習慣的重要陣地和人生階段,我們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也開始重視這項工作,伴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加深,素質教育的理念滲入全國各地,各個地區(qū)的小學也開始結合最新教育改革的要求來盡可能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另一方面,伴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科技也在逐漸影響和改變人們的閱讀方式。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一談起閱讀就會想到手捧書卷的人群。而現(xiàn)在為了提高閱讀體驗,增強閱讀興趣,很多地區(qū)與學校已經(jīng)開始推廣聽書式閱讀,同時也開始重視家庭對孩子閱讀與學習習慣的引導。因此在新的形勢與背景下,國家與社會開始重視孩子課后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本文就將從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閱讀習慣為討論對象,對現(xiàn)階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與問題進行探討,同時針對相應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與措施,以期為促進中小學生的長久發(fā)展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1.研究背景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形成大多是在幼兒和小學時期塑造的,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形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對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已通過大量的實踐驗證了對于閱讀工作的推廣需要系統(tǒng)性與組織性,且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兒童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有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閱讀形式與方式已經(jīng)不能夠吸引當代小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課堂內設置的閱讀內容也不能夠滿足現(xiàn)代教育對于中小學生閱讀能力以及知識儲備的要求。新課改已明確要求規(guī)定小學生的閱讀量要達到一定的要求與標準,一方面,學校對于教師在課后閱讀量的任務要求上不做強制性規(guī)范,因此難以做到與課改要求相一致,再加上仍有相當一部分小學仍忽視素質教育而只強調應試教育注重的課程分數(shù),所以對于閱讀方面的任務也視而不見。另一方面對于小學生閱讀情況的評價體系還未形成或完善,小學生在課后的閱讀狀態(tài)不夠規(guī)范,從而導致學生自身也不夠重視,對于課后閱讀也從來不認真對待。最后,深受外界精彩世界的影響,傳統(tǒng)枯燥的閱讀形式以及完全不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因此在對待閱讀形式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也要積極思考,力求從根本上改變學生“不愛讀”,教師“不愛管”的學生課后閱讀現(xiàn)狀。
2.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及現(xiàn)實意義
研究思路方面,本次論文的設計思路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1)在研究的前期首先通過相關報道與文獻來了解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分地區(qū)、分群體的收集數(shù)據(jù)并進行歸類;(2)進行實證研究,在本地選擇可操作性強的班級群體進行調查問卷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統(tǒng)計;(3)進入探索階段,根據(jù)前面的調研結果,提出新的對策并將其應用于督促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實踐過程中;(4)總結成果,通過一定時間對提出的應對策略進行相關的實踐驗證,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修正,以此來形成最適合小學生且最有效的督促政策。
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了解與相關調整的現(xiàn)實意義在于:首先對于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能夠激起教育者對于該問題的重視,尤其是針對目前相當一部分老師與學校對學生課后閱讀及其他興趣培養(yǎng)的忽視。另一方面,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與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在培養(yǎng)課外閱讀習慣中遇到哪些問題,在課后學習中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的處理與解決。學校方面通過對課后閱讀的重視,能夠激發(fā)學生自身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從而使課外閱讀變成一項真正的課后要求而非流于形式。最后,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一定要深刻地認識到,閱讀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等方便將會產(chǎn)生長遠的影響,且現(xiàn)階段的課堂課文內容難以滿足小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制定好相關的體系規(guī)范,有跡可循,對學生的課后閱讀習慣嚴格把控與督促。
二、通過實際調查了解到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家長閱讀意識淡薄
通過實際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家長對于學生的課后閱讀情況不夠重視,學生在校外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對于以閱讀與手工形式呈現(xiàn)的作業(yè)不夠重視,或直接不予理會。還有50%左右的家長了解到閱讀對學生來說比較重要,但是由于自己工作較為繁重,很少有多余的精力可以輔導或監(jiān)督學生的課后閱讀。因此,目前家庭對于學生課后閱讀的管理狀態(tài)70%以上為僅限于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其余的時間,絕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玩電子游戲、戶外玩耍以及自由看電視等,至于其它學習興趣的拓展、是否培養(yǎng)閱讀興趣、如何培養(yǎng)閱讀習慣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加以干涉,更不會進行引導。
2.學生閱讀量很少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有部分學生認為閱讀是重要的,但是由于實際教育條件、環(huán)境與理念的限制,導致學生們的閱讀行為與認知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學生知道閱讀很重要,但是卻缺乏閱讀興趣,閱讀動力,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一年讀不了幾本書語文素養(yǎng)很難提高。在校期間,學生們大多只進行常規(guī)課程的學習,課間時間也僅進行休息與玩耍,不會自主進行閱讀。即使老師經(jīng)常叮囑要閱讀,但是顯然單純布置閱讀作業(yè),學生閱讀量少的現(xiàn)象還是沒有得到改變。
3.學生閱讀習慣差
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fā)展最快的階段,接收新鮮事物、培養(yǎng)良好習慣都是在這一時期打下的基礎。因此,面對可塑性很強的小學階段,我們要把握好實際,培養(yǎng)好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積累基礎。另一方面,兒童時期的孩子們自制力較弱,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們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規(guī)范與引導,培養(yǎng)他們辨別是非與自主閱讀的習慣,在缺乏老師和家長正確引導的情況下,他們很難自主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再加上傳統(tǒng)的課堂閱讀形式單一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難以培養(yǎng)長久的閱讀習慣。
4.學校及教師自身對這一問題不夠重視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國家教改已經(jīng)明確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體系規(guī)范與考核,導致教師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渾水摸魚,再加之學校與教師仍將學生成績視為重點,所以對于課后閱讀這種素質教育指標很大程度上予以忽視。
三、針對問題制定的研究方案、內容及預期取得的目標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覺得:(1)首先應該從體制上予以改善,在今后的學生升學過程中,將課后的閱讀情況進行嚴格的考核,并將其納入升學考核指標之一,促使學校與老師予以重視;(2)學生方面,由于學生自身的天性及閱讀本身比較枯燥,所以在選擇閱讀內容時要進行斟酌,還有就是可以豐富閱讀形式,比如,“聽書”推廣,可以讓學生的興趣更高;(3)對于家長方面,還要學校督促和要求家長,讓家長們承擔起家庭的教育責任,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培養(yǎng)好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今后能夠自主學習。
四、結語
針對小學生課后閱讀的問題,本文開展了對小學生課后閱讀情況的摸底探究,對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影響小學生課后閱讀情況的因素與原因,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閱讀推廣的形式,從而改變小學生自身排斥閱讀的現(xiàn)狀。另一方面,通過倡導教育部門改革選拔機制來引起學校、教師以及家長方面的重視。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幾點相應的措施,以期能夠為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進而影響學生一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李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調研與對策思考[J].教育探索,2019(4):44-47.
[2]郭藝蘭.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學周刊,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