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達博
摘 要:針對廣州東站站場設施及實際作業(yè)的情況,分析車站運輸組織存在設備限制影響運輸能力,車站南端咽喉作業(yè)交叉干擾影響行車組織、粵港直通車空余浪費等問題,提出優(yōu)化站臺運用,調整粵港直通車口岸站臺由現(xiàn)三站臺調至六站臺辦理及粵港直通車口岸站臺進行過境隔離;增建南牽出線連接六、七站臺通道;在石牌客技站動車運用所內的到發(fā)線路上增加上水設備設施;長線旅客列車及粵港直通車普速車底改動車組車底或雙機牽引等運輸組織的對策,以提高車站運輸組織能力,確保運輸安全暢通。
關鍵詞:廣州東站;運輸組織;優(yōu)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U29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20)02-0214-02
0 引言
廣州東站中心里程位于廣深線8km514m處,隸屬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車站按業(yè)務性質為客貨運站,車站等級為特等站,屬國家一級口岸站,是廣州地區(qū)重要的客貨運輸樞紐之一。車站銜接廣深(九)、京廣、京九、廣茂線鐵路及穗深城際鐵路,主要辦理廣深線動車組、潮汕跨線動車組、穗深城際動車組、粵港直通車、京廣線、廣茂線、廣深線、京九線長途旅客列車始發(fā)、終到、到發(fā)等作業(yè),隨著鐵路建設和運輸?shù)陌l(fā)展,又將成為由廣州站—廣州東站聯(lián)合面向全國的高鐵中心樞紐站。
1車站設備及作業(yè)情況
1.1 車站設備能力現(xiàn)狀
1.1.1 廣州東站平面圖(圖1)
1.1.2 站場設置及分工?
廣州東站由車站到發(fā)場、客技站編組場(客車整備所和動車運用所)和軍供貨場組成,并配置機務折返段;客技站和機務折返段位于車站南端正線的南側,軍供貨場位于車站北端正線的東側。廣州東至深圳間為四線自動閉塞,實行了高速客車經廣深Ⅰ、Ⅱ線運行,穗深城際動車組、普速客車、貨車經廣深Ⅲ、Ⅳ線運行的行車組織方式;廣州東至廣州間為雙線自動閉塞;廣州東至客技站為雙線半自動閉塞。車站主要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郵政)承托運,列車到發(fā)、會讓,更換機車,客車車輛整備等業(yè)務,以及少量辦理軍供站貨場貨運裝卸車作業(yè)。
1.1.3 車站股道和旅客站臺的設置及分工
廣州東站設置正線Ⅰ至Ⅳ道(其中Ⅱ、Ⅲ、Ⅳ道設有站臺)共4條,到發(fā)線路12條(其中9、11、18道無站臺,牽出線2條(南牽出線和22道),機待線6條,站內設有道岔211組(南端137組,北端74組)。設有旅客站臺7座,其中一站臺(20道)為基本站臺,主要辦理廣深、潮汕動車組客車及專運任務及部分長途旅客列車;二站臺(14、16道)為廣深、潮汕動車組、京廣線旅客列車始發(fā)、終到站臺;三站臺(10、12道)為粵港直通車的口岸站臺;四站臺(6、8道)和五站臺(Ⅱ道)為廣深動車組公交化站臺;六站臺(Ⅲ、Ⅳ道)京廣、京九線旅客列車始發(fā)、終到站臺;七站臺(5、7道)為穗深城際動車組、京廣、京九線旅客列車始發(fā)、終到站臺。
1.2 目前車站作業(yè)量
廣州東站2019年“12.30”圖定日均接發(fā)列車234對。其中:接發(fā)旅客列車184對,終到、始發(fā)旅客列車132對(直通15對+管內5對+動車組86對+粵港9對+穗深17對);到發(fā)辦營業(yè)旅客列車20.5對(直通1對+管內0.5對+動車19對);不辦理營業(yè)通過旅客列車31.5對。接發(fā)貨物列車37.5對;貨物班列6.5對,動檢車2對,車底4對。
廣州東站圖定日均客車底進出庫37對,其中:動車組客車18對,調車取送客車底19對(含調動京(滬)九“回轉客車”1對)。
廣州東站圖定日均換掛本務機車27對,更換機車須進或出折返段11對。
2車站運輸組織能力存在的問題
2.1 車站南咽喉能力緊張
南咽喉:平行經路8條(其中接發(fā)列車進路4條,進出客技站進路2條,機待線、牽出線各1條)。
南咽喉使用情況:咽喉道岔為2-8岔(南端137組,其中:咽喉岔35組):廣深Ⅰ線106次(含動檢車1次),廣深Ⅱ線106次(含動檢車1次),廣深Ⅲ線116(含動檢車1次)次,廣深Ⅳ線116次(含動檢車1次),車底(含動車組、單機)進庫49次,車底(含動車組、單機)出場49次,機車轉線36次(包括單機、本務機、換 掛),日占用578次,平均約2.49分鐘占用一次。可見南咽喉能力十分緊張。
2.2 車站南咽喉進路交叉干擾嚴重
(1)廣州東站北端鄰廣州站區(qū)間為廣深I、II兩線,廣州東站南端鄰石牌站區(qū)間為廣深I、II 、III、 IV四線,同時,廣州東機務折返段和石牌客技站(客走I 、II線)設于廣州東南端,車底進出庫、南端機車出庫換掛基本需穿越正線,切割咽喉,造成交叉干擾。
(2)動車組列車與粵港直通車接發(fā)的交叉干擾。增加17對穗莞深列車后,廣州東站日均開行動車組列車122對(含廣深本線90對、穗深城際17對、潮汕12對、廈門1對、懷集1對、肇慶1對)、粵港直通車9對。動車組列車開行密度大、間隔小,最小發(fā)車間隔只有5min,最大發(fā)車間隔為29min,平均發(fā)車間隔9.4min,如因某一趟列車出現(xiàn)晚點或其它突發(fā)情況,會出現(xiàn)聯(lián)鎖效應,由于到發(fā)到通過能力飽和,造成股道運用緊張,Ⅰ、Ⅱ線接發(fā)動車組列車與Ⅲ、Ⅳ線接發(fā)粵港直通車,切割車站南咽喉,并產生交叉干擾,以至影響列車正點。
(3)長線旅客列車與動車組列車和粵港直通車的交叉干擾。長線旅客列車“朝至夕發(fā)”,上午集中到達,如7:00-12:00時,長線旅客列車共到達12趟(8列進庫、4列立折);下午集中出發(fā),如14:30-19:00時,車底出庫始發(fā)共9列。穗深城際列車引入在5、7道辦理,造成原5、7道辦理的18對廣深動車組調整至一、二、四站臺。本應京廣、廣茂方向來的客車進二站臺(14或16道),京九方向來的客車進六站臺(Ⅲ或Ⅳ道)或進七站臺(5或7道),但由于穗深城際接入七站臺及京廣線、廣茂線部分客車慣性晚點,部分客車需相互調整變更進六、七站臺或二站臺辦理,因此造成京九方向來的客車需穿越4條正線??慷九_,而停靠六、七站臺線路的客車車底進出庫時,就與動車組列車和粵港直通車接發(fā)又產生交叉干擾。
(4)機車轉頭、換掛或進出折返段、客車車底進出庫與接發(fā)列車的交叉干擾。由于南牽出線僅連通9、11道,進六站臺(Ⅲ、Ⅳ道),七站臺(5、7道)的線路客車本務機無法利用南牽出線轉頭或換掛,只能利用Ⅲ線或Ⅳ線正線進行,影響Ⅲ、Ⅳ接發(fā)列車作業(yè);同時,由于機務折返段設在車站站場的南咽喉的南側,使六、七站臺線路京九方向的列車本務機車換掛進出折返段時,經常與動車組列車、粵港直通車接發(fā)作業(yè)產生交叉干擾;此外,遇高峰時段客技站車底密集出庫,進一、二站臺的車底與出入折返段的機車產生交叉干擾,進六、七站臺的車底切切割整個咽喉,直接影響旅客列車的的安全正點。
2.3 到發(fā)線能力緊張
(1)車站6道沒有上水設備,造成動車組出庫等股道。
(2)調車機運用及廣州東至石牌客技站客走線能力緊張。
5:00-9:30時段,廣州東站到達進庫8列、出庫始發(fā)22列(含動組組車底16列)。21:00-1:00時段廣州東站到達進庫16列(含動組組車底11列)、出庫始發(fā)1列。
2.4 粵港直通車股道空余浪費
目前廣州東站共開行粵港直通車共9對,其中Ktt車底為3對(均為立折3對/6列),普速車底為6對(其中出庫始發(fā)1對/2列,到達進庫1對/2列,立折4對/8列)。
其中,10道:粵港直通車立折4對/8列、出庫始發(fā)0.5對/1列、終到進庫0.5對/1列;廣深動車組終到進庫1對/2列、出庫始發(fā)0對/0列。12道:粵港直通車立折3對/6列、出庫始發(fā)0.5對/1列、終到進庫0.5對/1列;廣深動車組終到進庫0.5對/1列、出庫始發(fā)0.5對/1列。
粵港直通車到發(fā)線(10及12道)接發(fā)列車數(shù)22列(含4列廣深動車組),計算得通過能力為34.1列,其中10道接發(fā)列車數(shù)12(含2列廣深動車組)列,計算得通過能力為16.1列,12道接發(fā)列車數(shù)10(含2列廣深動車組)列,計算得通過能力為17.0列;可知粵港直通車到發(fā)線通過能力相對富裕。
3車站運輸組織優(yōu)化與對策
3.1 優(yōu)化站臺運用
將粵港直通車口岸站臺由現(xiàn)三站臺調至六站臺并抬高至標準高站臺,通過調整優(yōu)化,充分發(fā)揮各平行進路和站臺運用的作用,減少作業(yè)互相干擾。對粵港直通車口岸站臺進行過境隔離。對粵港直通車口岸站臺過境隔離,可釋放12道通過能力接發(fā)部分動車列車及長線旅客列車。
3.2 優(yōu)化列車運行圖
運行圖調整時,盡可能考慮均列車均衡到發(fā)。由于廣州東站圖定日均辦理接發(fā)列車數(shù)多,開行的密度大,尤其是白天始發(fā)、終到、到發(fā)的客車多,換掛機車多,車底進出庫多,調車作業(yè)繁忙,股道運用相當緊張。編制列車運行圖時,盡可能考慮現(xiàn)場作業(yè)均衡列車到發(fā),同時日常調度指揮,考慮在廣州東站摘、掛的貨物列車原則在廣州東站通過,到天河東等站進行甩掛作業(yè),夜間廣州東站到發(fā)旅客列車非密集時段,可安排調車機出站到鄰站進行取送作業(yè),緩解廣州東站白天股道運用緊張局面,從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提高接發(fā)客運列車的能力。
4結語
結合廣州東站車站設備及實際作業(yè)情況,通過分析車站運輸組織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站臺運用、列車運行圖、改造或增建擴能的設備設施等對策,從而提高車站運輸組織能力,以適應當前鐵路建設和發(fā)展,確保運輸安全生產的需要。
結合廣州東站車站設備及實際作業(yè)情況,通過分析車站運輸組織存在的問題,提出優(yōu)化站臺運用、列車運行圖、改造或增建擴能的設備設施等對策,提高車站運輸組織效率,提升旅客列車正點率,確保車站運輸暢通具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盧萬勝.喬司站到達場施工運輸組織方案優(yōu)化研究[J].上海鐵道科技,2017(04):29-30.
[2] 萬鑫興,張春民,殷潔.基于運輸時效性的技術站車流組織優(yōu)化方法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9(06):38-42.
[3] 王風,何宇強,張進川.新的經濟形勢下朔黃鐵路運輸組織優(yōu)化[J].中國鐵路,2016(05):28-31.
[4] 王東君.柳州南站運輸組織優(yōu)化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9(1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