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剛
【摘 要】 教育的進步,新課改的深化,推動著初中教育的不斷改革。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制作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應當?shù)玫阶銐虻闹匾暋1疚囊猿踔械赖屡c法制生活化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之中的現(xiàn)存問題,同時針對性地提出教學策略。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教學 ?生活化 ?現(xiàn)存問題 ?教學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作為初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推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zhì)起著重要作用。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是當前教學的趨勢,教師必須從這一理念出發(f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作出相應的改變,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中的現(xiàn)存問題
1.1 教學觀念落后,理論陳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傳授各種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無法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nèi)容和知識結(jié)構過于陳舊,其對生活化教學沒有相應的策略,故而無法在課堂中完成相應的教學。
1.2 教師缺乏生活化教學語言和情境
教師在教學中通常會照本宣科地進行文本解讀和知識教授,這種教學方法無法將抽象的文本知識具體地展現(xiàn)出來,學生理解不了,課堂效率得不到提升。其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習慣性使用較為規(guī)范性的權威的語言,從而導致課堂氛圍趨于嚴肅化,教師無法帶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會逐漸僵化。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落后,無法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增加課堂的活力,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
1.3 相應資源開發(fā)不足
推動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需要相應的教學資源,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無法做到這一點。第一,學情分析。很多教師無法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故而在教學中,教師所設立的問題情境無法切實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使得學生在理解方面存在偏差。第二,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師對待生活化教學的目的不明確,故而在尋找教學資源的過程中,不能及時有效地開發(fā)出相應的教學資源。
1.4 學生主體作用弱
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本應該發(fā)揮出極大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由于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教師無法從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出發(fā),故而也就無法針對學生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學生無法發(fā)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也就無法推動課堂的進一步開展。
2.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提升策略
2.1 導入新素材,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導向,找尋出學生最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將生活素材完美地融入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該門課的熱情。
例如,在學習《友誼與成長同行》這一門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們身邊出發(fā)。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自己同朋友之間的合照,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其次,教師可以點明或者學生推薦來派出某位代表講解自己同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事情,敘述自己從中得到了成長。最后,教師可以搭配相關的音樂,讓學生進入到課堂氛圍之中。在教學中導入這些全新的素材,推動學生進一步愛上道德與法治課堂。
2.2 巧用表演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根據(jù)初中生學生好奇心理強,自制力比較差等特點來設立相應的教學方法。即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來進行情景劇的表演,將教材內(nèi)容融入到情景劇中,通過學生自己的表演來感悟知識。
例如,在《讓友誼之樹常青》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表演同朋友相識的場景,通過這些場景中出現(xiàn)的交友問題來探討解決辦法,從而幫助學生悟出相關的交友原則和道理,讓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時完善自身的交友原則。
2.3 增強課外實踐活動
生活化教學意味著課堂不僅僅局限于課內(nèi),同時也要延展到課外。課堂內(nèi)部所能展現(xiàn)出來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是極為有限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結(jié)合相應的課外實踐活動,將會幫助學生對課本上的內(nèi)容和知識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從而推動學生掌握教材知識,提升該門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
例如,在學習自救自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作業(yè)拿回家同家長一起討論或者在學校操場實施大范圍的模擬互動。以遇到自然災害或者家中失火為例,學生同家長在家中進行討論時,可以進行實地考察,即如何找出正確通道,如何逃生,如何使用救火器材等。而在學校,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在操場上演示各種自然災害來臨時學生的應急反應,從而幫助學生來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3. 小結(jié)
綜上所述,初中的法制與道德是不只是一門知識學科,更是一門教會學生成長和做人的藝術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不斷地提升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進一步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推動該門課程質(zhì)量和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黃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南北橋,2019(17):127.
[2] 牟宗蘭.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德育生活化教學方法[J].新智慧,2018(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