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兵
【摘要】線上教育,對于每一間學校、每一個老師來說,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嘗試。但疫情當下,我們只能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其實,要開展線上教育,我們就要從這兩個最根本的問題入手——教(學)什么和怎么教(學)。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就等于明晰了線上教育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線上教育;教(學)什么;怎么教(學)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币咔楫斚碌穆?lián)防聯(lián)控,教師們的工作量倍增,雖工作繁瑣,但老師們還是全力配合,欣然配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繼而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這一個線上教育舉措,才真正讓廣大教師措手不及,苦不堪言:線上教育怎么搞?我的信息技術難以勝任吧?習慣了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我們,現(xiàn)在飄在云端上,這樣做會有效果嗎?……
線上教育,對于每一間學校,每一個老師來說,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嘗試,出現(xiàn)這樣的焦慮在所難免。但疫情當下,我們也只能迎難而上,積極應對,也算是為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盡自己的一份力吧。其實,要開展線上教育,我們就要從這兩個最根本的問題入手——教(學)什么和怎么教(學)。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就等于給老師們指明了線上教育的路徑與方法,他們的重重顧慮才會消除。那線上教育該怎么實施呢?現(xiàn)結合學校的具體做法,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教什么——打造基于學生自主成長的課程特色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辦一所怎樣的學校?課程如何落實我們的辦學理念?課堂如何實現(xiàn)我們的育人目標?線上課程如何與我們的線下課程進行有效的對接?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線上課程構建的時候重點考量的因素。建構一套科學的課程體系,這是線上教育實施最重要的第一步。
線上教學,先從建構基于學生自主成長的課程特色開始。我校從培育“有魂”的時代新人出發(fā),精心打造“有根”的育人課程:結合疫情和校情制定的“一校一案”,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定及發(fā)展特點制定的獨具匠心的“一級一表”,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個別的“一生一策”。我校的線上課程體系緊緊抓住國家課程的核心要素,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立體呈現(xiàn)大課程觀,根據(jù)每個年級孩子的不同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圍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理念,精心巧妙設計了“自主樂學”課程,激發(fā)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通過自主探究、體驗等,分年級開展陽光誦讀、勞動與生活、快樂閱讀、翰墨飄香、藝術與生活、我的情緒我做主、防疫之窗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是指導者、引導者,家長則變成了監(jiān)督員、協(xié)助者,我們的學生都成了探究者、實踐者。在線學習期間,學生們克服了疫情的重重困難,消除居家學習的內(nèi)心焦慮,放松了緊張的心情之余,陶冶了情操的同時,也能長知識、增見識、強體質(zhì),自主成長為“陽光、快樂、好學、敏行”的智慧學子,更好地達到實施線上教育的目的。
二、怎么教——實現(xiàn)基于教師與學生同成長的教育理念
防疫防控當前,需要我們的每一位老師轉變教學方式,在線教學;而我們的學生也得轉變學習方式,居家學習。那么如何把傳統(tǒng)面授課搬到云端,同樣實現(xiàn)有效的教書育人的目的呢?這就需要我們解決怎么教的問題。
(一)科學的線上教學模式的構建,為老師們提供可操作性的課堂支架
按照省市各級教育部門的相關文件要求,線上教育要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靈活采用微信群、網(wǎng)絡平臺等多種形式開設線上網(wǎng)絡課室、在線課程、專題教育,引導學生開展在線討論和知識競賽等活動。要開展線上答疑和學習指導,向?qū)W生提供學習建議和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樹立自覺學習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文件還要求每節(jié)課原則上不超過20分鐘,每天不得超過2小時的線上學習時間,從而保護學生的視力。文件既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但也給我們擺出了一道道難題。如何轉變教師的觀念,有效教學,學校先從建模開始,建構科學有效的課堂模式是有效達成目標的關鍵。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合一》文中明確闡述道:“先生的責任不再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是的,老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就像學游泳,老師在游泳池邊講再多怎么游泳的技巧也沒用,一定要讓學生泡到游泳池里親身實踐才能最終學會游泳。為此,結合線上教學的目標要求,我校線上課堂模式設計為為“15分鐘微課+線下同步練習+5分鐘的展示反饋及點評”。“教”不能超過15分鐘,“學”占15分鐘,還有五分鐘的展示反饋及點評時間。也就是說,課堂應為學堂,時間是屬于每一位學生的,這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和思想。這種教學模式有效地限制了老師,促使每一位老師重新對自我角色進行定位。線上教育,倒逼我們重新思考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但萬變不離其宗,核心教育理念終歸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實踐證明,研究學生如何學會,并且不斷地總結實踐,學科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水平和高度,這樣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信心,進而不斷增強主動自我學習的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做一個會學習的
為便于老師們“易用、用好”,更好地精準教學、因材施教,我們根據(jù)不同的課型,推薦了以下的教學模式:
1.新知識講授課
學校以年級為單位課前推送導學微課、練習資源,以便學生提前預習,也便于學科教師及時了解學情,診斷學情,更有針對性備課;課堂中,老師用釘釘直播形式上課,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便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同時,因釘釘有回放的功能,學生可反復觀看,這樣子能照顧不同差異的孩子,確保每一位學生新知識都能學會學懂。隨堂線下同步作業(yè),實時反饋,確保學生(下轉第51版)? ? ? ? ? (上接第50版)知識點的及時掌握,也便于任課老師精準了解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做好學生個性化的跟蹤和輔導。
2.復習提升課
以班級為單位根據(jù)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反饋等進行學情分析;課堂上采用直播(視頻會議的方式)典型錯題分析,幫助學生實時答疑解惑;線下典型錯題強化練習,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學生完成強化練習后圖片形式發(fā)送到群里,老師根據(jù)學生完成情況及時進行一對一的點評及班級總體情況的反饋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