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權
一、宏觀上的表現(xiàn)方法:行文結構方面
1.卒章顯志。如《蜀相》一詩的最后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道出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和出師未捷的嘆惋,也抒寫了懷才不遇的惆悵。
2.揚抑。(1)欲揚先抑。如《游園不值》一詩,詩人先寫游園看花而進不了園門,感情上是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是抑的內(nèi)容;后寫看到一枝紅杏伸出墻外,進而領略到園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是揚的內(nèi)容。全詩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2)欲抑先揚。如《閨怨》一詩,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知愁。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3.以景結情。如《三閭廟》一詩中“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兩句,“秋風起”表明季節(jié),時間是“日暮”,景色是“楓樹林”,再加上“蕭蕭”這一象聲詞的運用,更覺幽怨不盡,情傷無限。
4.翻因為果,也就是顛倒因果。如《春雪》一詩,初春時節(jié),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故穿庭樹”紛飛而來。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增添了詩的趣味,把春雪描寫得美好而富有靈性。
5.虛實結合。如《太湖恬亭》一詩,斷橋邊夕陽西下,樹影倒映水中,鳥雀在枝頭相互依偎是實寫,“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風斜月釣船歸”則是詩人據(jù)實景畫面想象的情景,是虛寫。虛實相生,呈現(xiàn)出清幽閑逸的意境。
6.幾種基本表達方式綜合運用。如《登飛來峰》一詩,集記敘、議論、抒情于一體,寓抽象義理于具體事物之中,表現(xiàn)出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負和對前途充滿信心。
7.托物言志、說理。如《石灰吟》《題西林壁》兩詩。詩的內(nèi)容及賞析,不做贅述。
二、微觀上的表現(xiàn)方法
1.幾種基本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在此處我們具體來說說描寫。(1)白描和細描。白描,如《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內(nèi)容涵蓋豐富,畫面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語言樸素自然。細描,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晨起梳妝一節(jié)。(2)動靜結合。如《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兩句,前一句通過靜態(tài)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第二句通過動態(tài)描寫,以動襯靜,更顯出山中的寧靜。(3)正面?zhèn)让?。如《琵琶行》寫音樂,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這樣的正面描寫,又有“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樣的側面描寫。
2.修辭:襯托、比喻、反問、設問、借代等。(1)襯托。有正襯、反襯兩種。如《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以“殘燈無焰影幢幢”“暗風吹雨入寒窗”,襯詩人的絕望之情,此為正襯。而《詩經(jīng)·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幾句,前兩句是以樂襯哀,后兩句是以哀襯樂。(2)比喻。如《塞鴻秋·潯陽即景》一詩,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運用比喻,生動形象。(3)反問。如《七步詩》中的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用反問,極言手足相殘的悲哀。(4)設問、借代。如杜甫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中的“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兩句,自問自答,寫出征帆漂泊之遠。其中的“征帆”也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3.其他。(1)化虛為實和化實為虛。如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抽象的愁寫成形象的水,此為化虛為實?!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把具體形象的雨、飛花寫成抽象的愁和夢,更添縹緲朦朧之感,此為化實為虛。(2)點面結合。如《江雪》一詩,從千山萬徑寫到孤舟,再寫到蓑笠翁的獨釣,是典型的點面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