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肌內注射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操作,也是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操作技術。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該技術的理論背景的前提下進行教學??梢圆捎煤诎謇L制法、模型演示法、真人示教法、學生練習法的步驟進行教學,最后向學生介紹無痛注射的新技術新進展。
關鍵詞:肌內注射術;護理;教學方法
肌內注射技術是一項基本護理操作技術,在臨床一線應用廣泛,適用于劑量較大或者刺激性較強,并且需要較快吸收的注射藥物。肌內注射技術更是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在上臨床之前必須掌握的技術。但是此項技術和皮內注射技術、皮下注射技術相比較而言,注射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并且注意事項較多,因此在教學上需要格外注意教學方法。
一、肌內注射技術的理論背景
肌內注射技術是通過注射的方式將患者所需藥液或者是生物制劑注入到肌肉組織的方式。通常適用于刺激性比較強,或者是劑量比較大但是又需要較快的吸收,但是要求起效比靜脈注射慢的藥液。相對于皮內注射和皮下注射,由于刺入深度大,更容易碰到血管和神經,因此肌內注射的風險會更高一些。肌內注射技術常選用的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臀大肌、股外側肌、臀中小肌。在進行臀大肌注射時,稍有偏差,便容易刺到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的損傷,引起下肢感覺和運動的異常。因此肌內注射技術尤其是臀大肌的注射,需要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避免在學生練習操作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二、肌內注射技術的注射方法
肌內注射技術要求學生準備好用物后首先進行核對,然后根據(jù)藥物性質和劑量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并幫助患者安置合適的體位,接著用碘伏進行消毒。之后進行排氣和二次消毒,然后一手繃緊皮膚,另一只持針的手以類似手握毛筆的姿勢將針尖垂直刺入注射部位,刺入深度大概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需要根據(jù)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自行掌握深度。刺入合適的深度后,抽吸注射器看有無回血,確認沒有回血后,說明沒有刺入血管中,就可以緩慢推注藥液了。如果抽吸有回血,需要立即拔出,更換針頭,重新消毒和注射。避免藥液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入患者體內,吸收療效過快而造成不良后果。注射完成之后再次對患者和藥液進行核對。在以上的操作流程中,對于注射部位的選擇是一個重點,而日常較為常用的是臀大肌的注射。因此,在下面的教學方法中,會著重強調如何教會學生采用臀大肌的部位進行安全注射。
三、肌內注射技術的教學方式
(一)黑板繪圖法
由于教師親自畫出來的方式比PPT圖片演示法要更直觀,因此建議教師選擇黑板繪圖法進行講解,講解后再輔助PPT圖片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回顧。以臀大肌注射技術為例,教師首先在實驗室內選擇3~4種不同顏色的粉筆。用白色粉筆勾勒出兩側臀部的后面觀輪廓,需要把腰部的位置、髂嵴的邊緣以及股骨大轉子、坐骨神經的位置也勾勒出來。然后一側選擇畫“十字法”定位,另一側選擇畫“連線法”定位。畫定位的時候用另外一個顏色的粉筆,比如鮮艷醒目的黃色粉筆。在一側臀部沿著臀裂頂點向右畫一條水平線,再根據(jù)圖示,找到髂嵴的最高點,用粉筆沿著髂嵴最高點向下畫一條垂直的線,與水平線交叉,就形成了一個“十字”。然后在髂后上棘和股骨大轉子之間再進行連線,形成了一個危險三角區(qū)域,將這個區(qū)域用紅色的粉筆進行填充,并告知學生,這個危險三角區(qū)在注射時一定要避開,因為在這個部位進行穿刺容易碰到坐骨神經。然后教師再用綠色粉筆把外上象限紅色三角以外的位置進行填充,并告知學生,這是安全注射部位。臀大肌“連線法”也是同樣的繪制思路。可以選擇未畫圖的左側臀部進行繪制。由于尾骨位置再臀裂一下,因此在繪圖標記時,用白色粉筆取髂前上棘和臀裂下方一點的連線,將這條線用點平均分成3段,用黃色粉筆標注。再用綠色粉筆將最外側的黃色點畫一個圈。這個綠色的圈就是安全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股外側肌、臀中小肌都可以先采用黑板繪圖法進行教學。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繪制,從而了解正確的注射部位。
(二)模型演示法
黑板演示法之后,教師需要借助臀部模型,進行仿真注射,按照黑板繪圖法所介紹的定位方法,進行消毒注射,接著請學生自行進行模型注射的練習,練習內容包括定位的方式和持針的手法。教師在一旁進行輔導。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當學生徹底掌握模型注射法以后。就可以開展真人示范了。
(三)真人示教法
在進行真人示教法時,需要男女生分開。首先讓學生在模特學生的臀部進行定位,包括學會觸摸髂嵴的最高點。教師帶領學生定位完成以后,教師進行注射的示范,一邊注射一邊講解注意事項,比如抽吸回血,注射深度的把握,“兩快一慢”注射原則等,注射完畢后交代學生需要棉簽按壓2~3分鐘。整個過程演示完畢后,讓學生進行分組的互相注射練習。
(四)學生練習法
學生在注射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筆在被注射者臀部畫出注射部位,然后學生請教師進行再次定位,看該生是否定位準確,若準確,就指導學生進行消毒穿刺,若不準確,應為該學生再次耐心講解定位方式,直到該生完全掌握。畫圖定位沒有問題以后,可以讓學生擦去臀部的筆跡,或在另一側臀部進行無畫圖直接定位穿刺。至此,學生就完全掌握了這一注射方式。
四、肌內注射技術的研究新進展
對于刺激性較強的藥液,近年來的研究是采用“深部的肌肉注射”的方式以及“邊注藥邊拔針”的方式可以有效減輕疼痛。“深部的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方法如下:取5ml注射器抽吸藥液,排氣后注射,進針深度為針梗的4/5左右,快速進針,抽吸無回血后推藥推藥速度宜慢,藥液推注完后快速拔針[1]。“邊注藥邊拔針”的注射方式如下:選擇注射部位,消毒皮膚后溶解藥物,再抽吸藥液,排盡空氣后再吸0.5ml~1ml生理鹽水,快速均勻,持續(xù)用力地將藥液推注,邊推注藥液邊拔針,針頭拔出2/3時將藥液推注完畢,迅速拔針[2]。改進后的這兩種方法和之前的傳統(tǒng)的注射方法相比,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由于藥物刺激性過大而產生的疼痛。
參考文獻:
[1]李紅梅.改進肌肉注射方法減輕局部疼痛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瓢妫?,2011(03):125-126.
[2]潘慧蓮.芐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進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12):132-133.
作者簡介:蔡婧堃(1989-),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本科,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