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蘭
摘 要: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在歸納總結歷史發(fā)展經驗的基礎上,匯集中華文明智慧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黨建工作的規(guī)范化管理的一次制度創(chuàng)新。其制度建設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念,以黨章黨規(guī)為根本規(guī)約,以主題教育為實施機制,并在實踐上加強調查研究引導黨員了解民情,推進自我革命刀刃向內檢視肌體問題,發(fā)揮輿論作用積極學習正面典型等。
關鍵詞:初心;使命;制度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建立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中凸顯自身的現代化政黨屬性,以及回答了如何使得黨和國家的工作順應歷史發(fā)展方向,順應發(fā)展規(guī)律,順應民心。
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基本特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政治話語上升為一項制度建設,其背后昭示著黨將制度思維和制度理念融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加重制度建設的分量,并在長期的理論與實踐中總結出一套逐漸成型的合理的體系。
1.馬克思主義理論遵循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的結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現代化建設實際需求相結合的產物。最早關于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相關論述可以溯源至《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盵1]其揭示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推動著一切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在數量上作為社會中的絕大多數,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人民謀幸福的思想理論源泉,也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思想理論武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是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根據現階段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發(fā)展要求而誕生的一項值得不斷被完善的制度。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本質上來說是關乎人類實現自由解放和追求幸福美好的學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就是在兩者的結合下將其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到國家治理領域個各個方面和環(huán)節(jié),總覽全局,協(xié)調各方,展現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現代化屬性。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和現代性與中國其他方面的現代化和現代性有著緊密而直接的聯系[2],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其后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系列指導思想的引領之中,在世界面前塑造自身的現代化形象。
2.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智慧的結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智慧相結合的成果。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從成立之時開始就成為了中華優(yōu)秀文明的傳承者和弘揚者?!俺跣摹币辉~最早于魏晉六朝作為佛經用語而出現,后逐漸演化為對有識之士勿忘本心的警醒,如《云笈七簽》中提到:“精神不退,勤久其事,不被聲色所誘,名利所惑,奢華所亂,是非所牽,初心不變,如金如石者,難也。”縱觀華夏歷史,民本思想早在夏朝就以初顯萌芽,至春秋戰(zhàn)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儒墨道三家都有對以民為本的相關論述,如“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贝撕髿v朝歷代統(tǒng)治者和仁人志士在政治實踐之中得出君民關系的相依相存之道,并逐漸上升為“為民而設,由民而治”的政治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也正是對這一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不僅是繼承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下產生的智慧結晶,其同樣也體現著現代智慧?,F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在物質生活獲得富足的同時也積極追求精神生活的質量,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就是在爭取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所以黨實則是立足長遠,于中國現代化事業(yè)長遠發(fā)展高度之下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將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形象展現給人民與世界,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大局觀念和現代智慧。
3.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與鍛造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的結合
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苦難輝煌奮斗歷程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形成的現實基礎。[3]歷經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fā)揮著民族先鋒的中流砥柱作用,化解一個個危機,克服一道道難關。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趨于完善并始終不懈健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仡櫧倌挈h史發(fā)展,“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前進的根本動力。[4]
創(chuàng)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不僅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還是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停鍛造理想信念的最好證明。但是要想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變成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每一位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就必須敢于自我革命,始終意識到初心使命是支撐黨前進的內在動力,只有在黨內形成常態(tài),滲透進日常工作的各個領域,才能確保長期有效,所以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可以看做是一次黨建工作中主題教育常態(tài)化的制度創(chuàng)新。
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建設方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建立后將會在黨內逐漸形成一系列的規(guī)范,以此來約束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為,并在思想上起到一定的教化和警示作用。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念
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理念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思想要素。馬克思主義思想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揮的作用又是貫穿全局的,可以引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完善之前形成一種先驗模式。
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建設有著多重作用:其一,在社會復雜的發(fā)展環(huán)境之中降低行政成本,從源頭上減少反貪污成本,強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仰,為精神補“鈣”。其二,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引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建設時,在其評判機制的相關理論指導下可以減少日常工作群體因相互對立理性選擇之間的沖突,也就是說當政府部門的不同利益群體發(fā)生關系時,以特定的制度運作機制進行干涉,從而尋找出最佳方案,減少矛盾和繁冗程序。其三,以馬克思主義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建設有利于將視線更多聚焦于人民群眾,帶領人民共同創(chuàng)建美好生活。
2.以黨章黨規(guī)為根本規(guī)約
按照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中提出的要求,日后黨要總結運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以黨章為根本規(guī)約,構建合理長效運行機制。作為黨的根本大法,黨章中規(guī)定了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綱領、行動指南、理念信仰以及重大政策方針,可以全面回答黨在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列規(guī)則并且對黨員干部的工作規(guī)范和工作方法進行約束。
黨章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規(guī)則中處于核心地位,其界定了黨員干部在工作、生活和學習等方面的選擇邊界。當前我國正處于新的歷史時期和新的歷史條件之下,要求全黨必須學習黨章,遵守黨章,維護黨章,必須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履行黨章所賦予的責任和擔當,自覺在奮斗中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鍛煉,黨章中對黨員的規(guī)定始終和初心使命緊緊相連,換句話來說初心使命像是無形的黨規(guī),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精神面貌的進一步塑造。
3.以主題教育為實施機制
創(chuàng)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需要依靠長期定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為實施機制。衡量一項制度是否有效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其實施機制,也就是說如果一項制度離開了實施機制,或者沒有將實施機制考慮其中,那么就等于形同虛設。
將主題教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實踐機制需要關注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主題教育的“變”與“不變”。時代在不斷進步,主題教育所傳達的價值觀和內容應該隨勢而動,但是不變的應該是黨員干部的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踐行入黨的初心和使命,更好聆聽民心,順從民意。第二,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主題教育成效不易顯現,利用配套的考核機制讓黨員干部對“初心和使命”的踐行情況自行檢視,各地方可根據需要針對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問題,適時開展專項考核,以求成效的最大化。第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主題教育?,F如今網絡信息技術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同時發(fā)揮其自身優(yōu)勢有效融入黨的建設工作,適時運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機制運行帶來便捷化。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踐行路徑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需要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把握更多的制度細節(jié),從加強調查研究指導黨員干部了解民意,推進自我革命檢視黨的肌體的純潔性,在黨內外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積極向正面典型學習等方面確定此制度的踐行路徑。
1.加強調查研究秉承求是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應建立在對民情民意了解的基礎上,而加強調查研究就是深入群眾的最好方法。在《怎樣搞通思想方法》一書中提到:“一般性的正確指示當然是應該遵守的,然而如果只能把一般指示照樣做了,卻完全不去調查研究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一般指示,那就是教條主義的思想方法在工作上的表現?!盵5]調查研究不僅可以密切聯系群眾,還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要求黨員干部在進行調研工作時深入基層,接觸社會各界人員,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其次,調研工作進行時要盡可能從輕從簡,不搞陪同接待,確保信息源的真實有效,既要聽取正面意見,也要從側面了解意見,保證掌握到的信息詳細全面;再次,通過調查研究所獲取相關信息數據要進行細致地分析,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并結合理論得出具有科學性的結論;最后,根據以上的調研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據實施情況進行不斷地調整改正。
2.推進自我革命檢視客觀問題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要和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同時開展,刀刃向內檢視自身肌體問題,將“改”字貫穿到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和黨所開展的自我革命可以說是黨的建設過程中的一體兩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側重于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加固和重塑,而黨的自我革命則側重于對黨內已存不良問題的檢視和修正?,F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的新時期,勇于自我革命不僅是提升新時代黨的建設質量的必然要還是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根本保障[6],將社會革命作為自我革命進程中的最后一環(huán),并成為自我革命的最終歸宿和目標,這對于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實現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自我革命放置于制度建設的背景之下才會更加切實有效地開展,用制度建設進一步拓展自我革命的力度和強度,兩者的相互作用下改善黨內的歪風邪氣,成為中國發(fā)展道路上的“清道夫”。
3.發(fā)揮輿論作用學習正面典型
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要積極發(fā)揮輿論導向作用,學習社會正面典型?,F代社會信息是構筑輿論的基礎,公眾每天接觸到持續(xù)不斷的信息流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內隱記憶,對于其價值判斷和行為觸發(fā)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在不斷完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的過程之中要始終要將“為人民服務”等立場和傾向傳達給各級黨員干部以及人民群眾,通過顯性或者隱性的傾向宣傳和報道,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融入日常生活,構筑紅色地帶主流媒體正能量之墻,抵御黑色地帶負面言論和敵對勢力的侵擾,能動引導灰色地帶輿情向正面發(fā)展,共同凝聚社會共識,防御和化解社會風險[7]。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掌握全媒體運行機制,以正確的導向提升媒介輿論素養(yǎng),培養(yǎng)公眾理性認知;通過全息媒體將正能量滲透生活各個方面,信息格式多元化處理;發(fā)揮全員媒體意識,增強社會主體的政治參與感;加強全效媒體,豐富社會媒體功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平臺有效宣傳引導。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是理性地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黨的建設過程中的一項“公共規(guī)則”并將賦予其的理想信仰最大化地傳遞,需要黨員在踐行過程中干部秉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認真態(tài)度,只有這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才可能更好地建設,中國人民才可能獲得美好幸福生活,民族復興大業(yè)才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向世人招手。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頁
[2]鄭永年.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中共十九大與中國模式的現代性探索[J].全球化,2018(02):11-19
[3]周英東.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牢記的歷史溯源與現實要求[J].行政論壇,2019(05):44-49
[4]黃峰、姚桓.深入理解并踐行“初心”和“使命”[J].理論探討,2018(04):27-32
[5]胡繩.怎樣搞通思想方法.三聯書店出版社,1952年版,第60頁
[6]仰義方.以黨的自我革命推進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J].紅旗文稿,2018(14):15-17
[7]江大偉.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