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人們在小心翼翼中度過了整個春天,漫天飛舞的柳絮,告知夏天將至。3個多月的非常時期,各行各業(yè)都在重新審視自身,生產(chǎn)力在復工復產(chǎn)中獲得成長和釋放。這組拍攝于2017年8月的照片,趟過不算長的時間河流,卻帶來悠悠百年的一種世相,像一個被驚擾的夢,悄悄介入疫后日常。
6點半,邵清柱騎在他的小摩的上,目的地是錦州道光廿五酒廠。他是廠里的釀酒師傅,30多年執(zhí)著于古法傳承。
師傅們的休息室,仿古設計,屋子里的陳設都是百余年前的老物件。墻上掛的是道光廿五的祖師爺牌位,七夕那天,邵清柱對著祖師爺鞠了一禮。
道光廿五的造酒工藝源于東北地區(qū)的“同盛金燒鍋”。同盛金創(chuàng)辦于清朝嘉慶六年,創(chuàng)始人是錦州人高士林。道光廿五得名于老酒廠搬遷時,工人在地下挖出了幾壇子同盛金在道光年間儲藏的好酒。這幾壇酒曾經(jīng)轟動一時,是國內唯一的液體文物。
釀酒原理很簡單,發(fā)酵好的半成品放入大燒鍋蒸,蒸汽順著管子進入冷凝器,液化出來的就是最初形態(tài)的白酒,平均70度左右。酒窖原料釀出來的酒按鍋論,每鍋的口感都不同。所謂二鍋頭酒,指的是第二鍋出的頭酒。
蓋子100多斤,得3個人一起抬,邊沿密封用的是高粱面,邵清柱崇尚傳統(tǒng),抵制機械的東西。他說這不是固執(zhí),而是堅守,既是對祖師爺,也是對白酒。天然的味道才會有純正的白酒,寧可犧牲產(chǎn)量也要保住質量。
等著開鍋的時候,邵清柱帶著徒弟小歇,徒弟屬狗,30歲出頭,他愿意跟著邵清柱干。邵清柱說:“我可不贊同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格局太小,咱們做的是發(fā)揚祖上手藝的大事,只要他愿意踏實地跟我學,我就毫不保留地教!”
晾好的料填回窖里發(fā)酵,這一天的工作也就完成了大部分。邵清柱有近30個窖,每個窖平均發(fā)酵30天,酒廠的香氣就是從這兒飄出來的。他說現(xiàn)在很多小酒廠都不用這種老方法發(fā)酵了,用化學香精調酒香,真是荒唐。
最初形態(tài)的白酒,不能直接飲用。需要送到酒庫里存上幾年,再由專業(yè)調酒師調制成可出售的白酒?!捌鋵嵜垮伨频奈兜蓝疾灰粯?。同一牌子的酒都是一個味,那是調酒師調的,釀酒這里邊有的是說道。”邵清柱說。
送完酒,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邵清柱會獨自在酒庫里走一圈,看看自己的老伙計們。“這些酒都是我5年前存的,當時老伴還在呢。”邵清柱的神情有些暗淡。
邵清柱喜歡釣魚,魚竿是老伴留下來的,看見魚竿就好像看見老伴。“當年上班,早上馱著她到河邊釣魚,晚上下班再去接她回家,她做的炸魚很好吃?!?/p>
釣魚的位置,對面是老伴離開的醫(yī)院。如果沒有別的事情,邵清柱都會在這里坐到深夜,“釣不釣的沒關系,在這坐一會兒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