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
“哮喘病女兒在校遭遇老師凌虐,體罰致吐血住院!”
“xx國疫情失控,華人有家難回,xx華商太難了!”
“xx國美女‘泛濫成災,中國男性游客最受優(yōu)待!”
“我是xx國女人,我想嫁到中國來!”
……
5月30日,一條“駭人聽聞”的“新聞”在社交平臺上瘋狂傳播:一名家長發(fā)帖控訴其女兒自幼患有嚴重哮喘,卻被班主任體罰致吐血,凌晨2點被老師毆打,甚至該名老師曾以“照顧費”為由收取自己6萬元;同時,還配上了多張觸目驚心的“染血校服”的圖片。在很短的時間里,這條“新聞”迅速發(fā)酵,點擊量破億,還引起網友們的群情激憤。
然而,在不到24小時內,事件就發(fā)生180度大反轉:廣州白云公安接連發(fā)布兩條官方通報,稱發(fā)帖人員所訴內容系故意捏造,這種通過惡意注冊賬號冒充他人、雇請網絡水軍進行炒作的形式涉嫌尋釁滋事,警方已立案偵查。
實際上,類似這種自導自演的“爆款新聞”鬧劇已經不止一起。比如在疫情期間,有人批量炮制出多個系列的自媒體文章,如“xx國華商難”系列、“xx國想要回歸中國”系列等,然后xx國被冠以俄羅斯、柬埔寨、匈牙利、莫桑比克、厄瓜多爾……進行“批量生產”。
這些所謂的“新聞”和自媒體文章要么挑動讀者的愛國情懷,要么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在網絡上不斷發(fā)酵并進行“病毒式傳播”,而發(fā)布這些文章的營銷號通過獲取巨大流量借機斂財。
互聯(lián)網時代確實是信奉“流量為王”的時代,以合法健康方式積極追求流量,并由此獲得經濟利益無可厚非。但是,網絡黑產們也正在將目光盯在流量這塊蛋糕上,而且為了吸引大眾眼球,獲得點擊流量,并由此斂財,他們會完全沒有底線。
“惡意流量黑產正以夸張、獵奇、病毒化的方式,有組織地傳播不良信息來謀取私利,這也使得網絡不良信息的傳播日漸出現(xiàn)趨利化、組織化的特征?!蔽⑿虐踩L控中心總監(jiān)鐘廣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據(jù)鐘廣君透露,今年3月1日至6月9日,僅僅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針對惡意營銷行為就共計刪文29065篇,能力封禁賬號8804個,永久封停賬號19316個??梢?,惡意流量黑產肆虐。
在鐘廣君看來,“惡意流量黑產”的主要手段有“惡意引導流量”和“惡意制造流量”兩種。前者指的是使用特定內容,如低俗或者其他吸引眼球的信息誘導正常用戶去訪問特定頁面或完成轉發(fā)、關注等操作,這些特定頁面就可能包含有色情、賭博、盜版文學、制假售假等可變現(xiàn)的下游黑產。
而后者其實是在通過“海選尋找目標人群”,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互聯(lián)網廣告和資訊業(yè)務的黑色延伸。舉例來說,在一些“色情網站”中,網頁內就會夾雜很多推廣賭博、成人用品、男性性藥等業(yè)務的廣告,將用戶引導至其他黑產平臺。
總之,黑產的最終目的都是引導流量到外部以獲得“流量變現(xiàn)”,變現(xiàn)方式包括了盜版書城充值閱讀、禮佛類打賞、假冒偽劣產品售賣、賭博網絡引流分成等等。而當用戶無意或者有意去到了這些平臺上,就會有相當一部分淪為了另一類黑產的“肉雞”和“韭菜”。
比如,去年4月,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依法配合廣州警方破獲了全國最大利用虛假信息推廣引流的網絡黑產案件。經偵查,該犯罪團伙注冊了多家空殼公司,并以這些公司的名義注冊了2000多個網絡賬號,為網絡黃賭平臺、網絡詐騙網站等進行廣告投放和信息推送。
為了流量,黑產們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常見的手法有:使用包含夸大誤導信息的“標題黨”,包含色情暴力內容的低俗文學和地攤文學,滿足人們獵奇心理的歷史虛無主義野史,利用某些人貪圖小便宜心理的虛假紅包,甚至是為挑起和煽動情緒而完全惡意造謠的虛假信息。
這些內容或是各種奇葩雷人的操作,或是打各種“擦邊球”,要不干脆就是惡意編造的謠言。比如疫情期間,就滋生了大量疫情類的惡意營銷,用虛假信息騙取用戶點擊,還經常編造鐘南山、張文宏等名人的言論來獲得大量關注。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黑產分子和不法團伙會先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大量的公司、個人信息,以便批量注冊網絡賬號,然后批量生產這些內容,再到各個內容平臺上去分發(fā),文字、圖片、短視頻、長視頻……種類多樣,但吸引眼球和騙取流量的“路數(shù)”是一樣的。
廣州白云公安微博截圖通報
網傳“染血校服”圖片
而且,為了提高用戶留存,他們還會在網絡賬號里面制作各種外鏈和跳轉,一方面吸引用戶去更多地關注他們團伙控制的賬號,另一方面使用外鏈把用戶引誘至特定的一些網站頁面。總之,如果你缺乏甄別信息的能力,就逃不過他們的“手掌心”。輕則浪費大量時間精力去閱讀這些毫無價值的虛假信息,重則成為黑產們“待宰的羔羊”。
由于這些“惡意流量”太過普遍,讓它們看似是隨處可見的小事,但其實“惡意流量”的危害極大,會劣幣驅逐良幣。比如,它會導致真正有價值的重要信息傳播受阻,讓人們淹沒在海量的不知真假的信息中;它也會損害公平誠信的社會市場環(huán)境,讓企業(yè)間原本應該在質量、服務、創(chuàng)意、價格上的比拼,變成了在宣傳上去PK下限。
當然,“惡意流量”包含了很多問題,僅憑幾家平臺公司和公安機關的打擊肯定是遠遠不夠的。為此,鐘廣君建議:一是進一步落實通信實名制的規(guī)則要求;二是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不斷增加技術識別惡意賬號的安全保護措施;三是加強法律保護,實現(xiàn)精準打擊實踐中,已有法院以非法經營罪、破壞生產經營罪對“刷單”定罪量刑;四是倡導虛假流量的多方共治,推動共同建立預警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反饋機制等,多方形成合力。
責編:呂江濤 ?lvjiangtao@ceweekly.cn
美編: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