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宣告誕生。
當天,一場特別的慶祝會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行。包括新中國民法學研究的開拓者金平教授在內(nèi)的幾代民法人,共話親歷見證的故事,講述夢想與情懷。
編纂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法典,是幾代中國民法人的夙愿。西政民法人為之奮斗的歲月,也正是全國老中青三代民法人為之努力的時光縮影。
老一輩的執(zhí)念
5月28日,西南政法大學三教樓一樓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親歷見證民法典”暨西南政法大學辦學70周年報告會在此舉行。
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被請上主席臺,現(xiàn)場立時掌聲雷動。
這位年近百歲的老者,就是被中國法律界譽為“當代民法史的活化石”的金平。他為民法通則的制定與傳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是新中國民事立法的親歷者、新中國民法學研究的開拓者、新中國法學教育的推動者。
新中國第一部法典歷經(jīng)五次編纂,金老一人親歷三次,是唯一健在的參加了我國前三次民法起草的專家組成員。
“民法典終于通過了,我想說的話很多,不知從何說起?!苯鹌皆鴮⒚穹ǖ渥鳛橐簧鷪?zhí)念,如今夙愿得償?;仡欉^去決心之堅定、過程之坎坷,老人百感交集。
金平三次參加民法起草工作,分別是在1954年、1962年和1979年。雖然前兩次均因政治運動中斷,但他并未氣餒。
金平堅信,人民生活離不開市場,離不開商品交換,沒有規(guī)則是不行的,民法典的編纂勢在必行。
1979年底,金平第三次受邀到北京參加民法的起草工作,并被任命為“民法起草小組所有權分組”的負責人。
“經(jīng)過大家10個月的辛勤工作,在1980年8月拿出了一個民法草案‘試擬稿,并開始向部分經(jīng)濟單位和政法部門征求意見。這個草案包括總則、財產(chǎn)所有權、合同、勞動報酬和獎勵、損害責任、財產(chǎn)繼承等六編,共計501條。后來我們又修改了三次,到1982年5月形成了第四稿?!苯鹌交貞?。
但是,當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建設才剛剛起步,在短期內(nèi)起草一部完善的民法典的條件尚不成熟,因此中央決定按照成熟一個、解決一個的辦法,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一個民法大綱。這就是1986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金平在民法調(diào)整對象問題上率先提出的“平等說”理論,為民法劃定了一個科學的調(diào)整范圍。該學說的提出在新中國民法發(fā)展史上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被民法通則第二條直接采用。
今年5月29日是金平98歲的生日。就在前一日,民法典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通過。有生之年夙愿得償,親眼見證民法典的誕生,金平認為實屬幸事。他高興地說:“民法典誕生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此生無憾!”
這句“此生無憾”,讓一些后輩紅了眼眶。因為我國有很多參與推動民法典編纂的老專家,都沒能等來民法典通過的這一天。
已故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佟柔先生,北京大學法學院魏振瀛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王家福先生、謝懷栻先生……這些新中國第一代民法學家一生都在為制定一部民法典而呼吁。
中生代的堅持
中生代的堅持
當金老滿懷深情回憶崢嶸歲月時,坐在一旁的幾位學者無不投來敬仰的目光。
他們是中生代民法人代表,包括重慶市民商法學科帶頭人、全國法學核心期刊《現(xiàn)代法學》主編趙萬一,以及西政民商法學院教授譚啟平和孫鵬等。其中,趙萬一和譚啟平同為金平的學生。
1982年報考研究生時,趙萬一決定報考西南政法大學的民法專業(yè)。他給素未謀面的金平老師寫了一封信。沒想到,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備受鼓舞。趙萬一后來入學西政,成為金平門下的第三屆弟子,并成長為著名民商法學者,曾任西政民商法學院院長。
“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關注民法典立法。民法是法治的靈魂,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國家法治完善的主要標志。”趙萬一稱,民法典制定的目的不是單純?yōu)榱颂钛a法律體系上的漏洞或缺失,更重要的是利用民法典自身的豐厚文化意蘊和強大輻射功能,提振中國的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
作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譚啟平是從2015年4月開始參加民法典編纂活動的。2016年6月,民法典分則編纂工作啟動,他成為侵權責任編牽頭負責人之一。
“身處這個偉大時代,能夠參與這項偉大的法治工程,見證新中國民法典的問世,是我人生的幸運和幸福。在民法典編纂的過程中,我是一個近距離的學習者、有限度的參與者、全過程的見證者?!弊T啟平感慨地說。
其間,他多次參加與民法典編纂有關的研討會、座談會,以西南政法大學的名義向全國人大提交修改意見稿,也曾以個人名義向全國人大提交過修改意見稿。
譚啟平回憶,為了制定一部科學、合理的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爭論不可避免,而且貫穿始終。一些專家、學者為某一個觀點爭得面紅耳赤的情形時常上演,但這并不影響大家的“私人感情”。
他舉例稱,在民法典總則的編纂過程中,人格權是否單獨成編就爭議不斷。討論會現(xiàn)場,大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意見,觀點交鋒,唇槍舌劍,但最終專家們達成共識,人格權獨立成編,這也成為民法典的一大亮點。
除譚啟平之外,該校張玉敏、王洪、陳葦、孫鵬、侯國躍等教授也分別參加了各分編研究工作。
不僅參與編纂,在民法典的推廣普及中,西政民法人也不遺余力,如孫鵬教授,無論講座講課,均是人氣爆棚,他用好口才盡數(shù)中國民法典之美,常常情緒昂揚,震動四座。
新生代的接力
今年是西南政法大學辦學70周年,隨著民法典的通過,青年一代民法人正逐步接過接力棒。
年輕的西政民商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忠,是第三代西政民法人代表。雖沒有直接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但他對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感受可謂深刻。
黃忠認為,作為基本法律的民法典不僅是定紛止爭、解決民事糾紛的準繩,同時也是國家長治久安、和諧穩(wěn)定的基石。民法典為立法機關的科學立法提供了基本指引,為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法提供了基本遵循,為司法機關的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依據(jù),為社會大眾的全民守法提供了基本示范。
“民法典不僅僅是一部法律,更是一部道德教科書,是當代社會精神文明的最集中體現(xiàn)?!秉S忠說。
當天,西南政法大學還宣布成立“民法典百人宣講團”。作為民法典出臺后的全國首批民法典宣講團,其成員主要由學校有民法學專業(yè)背景的教師組成,黃忠正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民法學科優(yōu)秀博士、碩士研究生等,將深入學校、機關、社區(qū)、農(nóng)村等地,常態(tài)化開展民法典普法宣講活動。
這一舉措頗有接續(xù)傳承之意,與金平先生的想法亦不謀而合。
據(jù)說,在得知民法典進入審議時,金平在高興之余又馬上對學生說:“你們的任務還很重?!?/p>
譚啟平也表示,待民法典通過后,需用黨政干部和社會大眾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來精準闡釋、廣泛傳播。這也是中國民法學界面臨的共同任務。
據(jù)了解,宣講團將實施“三個一”工作思路,即:一區(qū)(縣)一隊,深入重慶各區(qū)縣進行民法典宣講;一校一人,深入學校優(yōu)質(zhì)生源基地開展民法典主題講座;一人一隊,組建100支學生宣講實踐志愿服務隊,一個宣講團成員指導一支隊伍,深入家鄉(xiāng)進行宣講。
“成立百人宣講團旨在發(fā)揮學校服務國家、服務社會功能,宣傳好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全社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為推進國家法治進程繼續(xù)貢獻‘西政力量。要通過宣講,把民法典的精神灑在中華大地上。”付子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