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煒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朱臺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淄博 255432)
糖尿病是近年來臨床中高發(f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特別是由于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jié)構(gòu)的變化,使得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顯著的攀升趨勢。 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時間處于糖脂代謝異常狀態(tài)下,容易誘發(fā)全身性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液高凝狀態(tài)和微血管病變,并且還可能導致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造成機體交感神經(jīng)與迷神經(jīng)功能發(fā)生失調(diào),進一步增加了患者死亡風險。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還需要積極改善其糖脂代謝水平,這對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改善預后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治療中更關(guān)注藥物降糖治療,而忽略了運動康復干預在患者治療中的作用。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1],糖尿病患者通過進行規(guī)律性的康復運動,有利于進一步改善其血糖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 該文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為研究段, 將著重探究對于糖尿病患者開展運動康復治療對其糖脂代謝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隨機抽取該院80 例糖尿病患者, 以其就診順序為標準分組,觀察組(40 例):性別比,男∶女=19∶21;就診時年齡 44~85 歲,年齡均值(63.5±0.4)歲;糖尿病程1~16 年,病程均值(8.4±0.3)年。 對照組(40 例):性別比, 男∶女=22∶18; 就診時年齡 43~86 歲, 年齡均值(64.2±0.3)歲;糖尿病程 1~17 年,病程均值(8.2±0.4)年。2 組線性資料在比較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降糖治療,同時加強飲食指導與干預;在此基礎(chǔ)上觀察組開展運動康復治療,措施如下:需要結(jié)合患者的身體機能、年齡以及血糖水平等制定針對性的康復運動方案,在每次運動過程中又分為熱身階段、鍛煉階段和恢復階段。 同時患者出院后仍需要堅持運動計劃方案,主要的運動方式有快走、騎自行車、慢跑以及健身跑等具有動力性和節(jié)律性的運動。 維持中等強度的運動水平,每次運動時間持續(xù) 30~60 min 左右,在初始的 5~10 min 內(nèi)屬于熱身階段,主要采取低強度的慢走訓練或者徒手操訓練為主。 在鍛煉階段主要采取中速和快速的慢跑以及步行等運動方式,在達到患者目標心率后仍需要堅持運動20~30 min 左右。 在運動恢復階段則主要采取慢走或者徒手操的練習,時間約為10 min 左右。 患者每周需要堅持運動4~5 次,在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可堅持每日運動一次, 以患者運動后無明顯疲勞感為宜。 與此同時患者在運動期間需要隨身攜帶鍵康卡片,內(nèi)容包括姓名、患病情況、家屬聯(lián)系方式等,隨身還需攜帶食物及糖塊等食品,在運動期間若產(chǎn)生出冷汗、心慌和饑餓感等一系列低血糖癥狀時,需要立即停止運動并進食。 若運動后第二日產(chǎn)生乏力和疲勞等一系列不適癥狀,則需要適量的降低運動強度和減少運動頻率。
(1)統(tǒng)計兩組入組時和治療后3 個月患者的各項糖脂代謝指標的改善情況,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2)利用簡明健康量表(SF-36)對患者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包括患者的一般健康、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交往、生理職能及精神健康6 個維度,各維度的滿分均為30 分。
該文數(shù)據(jù)以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 計量資料以()描述,行 t 檢驗,P<0.05 為 2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入組時 FPG、HbAlc、TC、LDL-C 均較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的FPG、HbAlc、TC、LDL-C 均低于對照組, 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表1 兩組糖脂代謝指標比較()
組別FPG(mmol/L)入組時 治療后HbAlc(%)入組時 治療后TC(mmol/L)入組時 治療后LDL-C(mmol/L)入組時 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7.06±2.15 7.04±2.09 0.16 0.215 5.74±1.02 6.59±1.53 6.183 0.002 7.16±1.45 7.20±1.31 0.693 0.095 6.24±0.75 6.61±1.13 5.183 0.003 4.53±1.39 4.55±1.32 1.004 0.157 3.76±0.61 4.18±0.82 5.002 0.010 2.76±0.99 2.69±0.96 0.692 0.315 2.01±0.46 2.31±0.57 4.318 0.014
經(jīng)治療觀察組SF-36 量表各維度的評分為:一般健康(26.59±2.18)分、生理功能(28.06±1.14)分、軀體疼痛(27.53±1.83)分、社會交往(27.96±2.14)分、生理職能(28.05±1.02)分、精神健康(28.24±1.00)分;同期對照組分別為:一般健康(22.34±1.73)分、生理功能(25.03±1.04)分、軀體疼痛(22.05±1.06)分、社會交往(23.62±1.17)分、生理職能(24.03±1.16)分、精神健康(22.31±1.04)分,觀察組均高于對照,且比較中 P<0.05(一般健康:t=5.219,P=0.013; 生理功能:t=4.226,P=0.021;軀體疼痛:t=6.179,P=0.003;社會交往:t=5.295,P=0.002; 生理職能:t=7.136,P=0.001; 精神健康:t=6.027,P=0.001;)。
近年來的研究中證實[2-3],血糖指標是各類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連續(xù)性危險因素,特別是糖化血紅蛋白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之間具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并且無論是否患上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升高均是誘發(fā)各類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獨立性危險因子。 同時,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間也具有相互不良的推動作用,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較, 患有糖尿病后發(fā)生冠心病的風險明顯更高, 同時合并糖尿病的各類疾病患者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腎病以及外周動脈疾病的風險也明顯升高,同時此類患者的病情較重進一步增加了治療難度。 糖尿病患者的持續(xù)性高血糖水平還容易誘發(fā)各類糖尿病相關(guān)性并發(fā)癥,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gòu)成嚴重威脅。 因而,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期間還需要特別注重有效的降糖與調(diào)脂。 然而由于忽略了患者的運動康復治療,致使患者的綜合康復治療效果相對欠佳, 在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指標控制效果方面并不理想,不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
近年來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4-5],運動和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能夠幫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并提升生活質(zhì)量,同時有能夠有利于降低此類患者的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發(fā)病率與死亡率。 并且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積極開展科學的運動康復治療,可幫助改善其峰值運動容量、內(nèi)皮功能以及通氣閾值,同時能夠降低各類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以及血糖等,在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方面效果顯著。 該次研究中,對于糖尿病患者開展康復運動治療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從比較結(jié)果來看,觀察組通過堅持康復運動治療3 個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的下降幅度,高于同期單純采取藥物降糖治療方案的對照組。 這提示,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積極開展康復運動治療,有助于改善其糖脂代謝水平,這對于降低患者各類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意義重大。 同時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在各個維度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方面均高于同期對照組。 這也提示,對于患者采取康復運動治療是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水平的。
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運動康復訓練,能夠有效緩解冠心病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癥狀以及血糖水平,同時可更好地提升其運動耐量并不斷延長運動時間。 在患者的康復運動治療期間需要結(jié)合個體特征進行運動強度、運動頻率和運動方式的科學調(diào)控,確?;颊叩倪\動強度能夠控制于無氧閾值范圍之內(nèi),從而盡可能維持其運動治療期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該次研究中結(jié)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具有個體化的運動康復治療方案,主要對運動方式、持續(xù)時間、運動強度以及運動頻率等進行詳細規(guī)定。 同時在運動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以及分階段的運動原則,并在患者運動康復治療期間,通過電話隨訪等形式了解其運動康復治療的效果和問題,以便隨時解答問題并對運動處方進行合理調(diào)整,確保康復運動方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在確?;颊哌\動治療安全性的同時維持有效性, 患者在3個月內(nèi)的運動康復治療過程中并未出現(xiàn)運動相關(guān)的負性事件。
綜上所述,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開展運動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謝水平并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