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超 劉娟 劉丹妮
(1.浙江省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2.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進步,網絡直播呈現(xiàn)出井噴式的發(fā)展態(tài)勢。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1],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72億,網絡直播用戶達4.22億,占網民總體的54.7%。2017年,網絡直播與政務的結合可謂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引領直播正能量的聚集。氣象部門主動融入時代發(fā)展大潮,從中國氣象局到廣東、深圳等省市氣象局紛紛試水直播,引發(fā)公眾極大的關注,尤其是在臺風、暴雪等重大或災害性氣象事件中初見成效。
浙江省氣象部門也緊跟潮流,2017年起開始嘗試用網絡直播的形式開展重大天氣過程氣象服務。2018年夏天,臺風扎堆來襲,“瑪莉亞”、“安比”、“云雀”、“摩羯”、“溫比亞”接踵而至,短短一個月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就策劃并開展了4次全省聯(lián)動的大型網絡直播。從臺風“瑪莉亞”直播的略顯青澀,到臺風“安比”直播的高潮迭起,融媒體團隊摸著石頭過河,打開了臺汛期氣象服務網絡直播的新方式。本文將以“江浙滬包郵區(qū)首次聯(lián)合直播,追蹤臺風安比”為例,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與經驗。
基于網絡直播和臺風“安比”的特點,我們對內容進行了特色編排:由于直播長期在線人數(shù)少,主持人每隔20 min播報一次臺風報告單,以便讓最新進入直播間的網友迅速掌握到臺風最新消息;內場安排專家主播解讀2018年臺風為何偏愛江浙滬包郵區(qū),以及此次臺風“安比”的特點,可能的登陸地點和風雨影響范圍,并且實時互動回答直播間網友的提問;適時穿插外場舟山、寧波、杭州、江蘇、上海幾路追風記者回傳的一線追風報道,直擊各地的風雨實況。
由于直播內容有料、有趣,互動多,觀看量創(chuàng)新高。我們對直播數(shù)據進行了統(tǒng)計,聯(lián)合網絡直播分別在臺風登陸20 h前(7月21日17—20時)及臺風登陸臨近點(7月22日08—11時)進行。兩次直播各平臺點擊量分別為:21日ZAKER 30.5萬,網易9萬,頭條21萬,新浪58.6萬;22日ZAKER 110.2萬,網易22萬,頭條21.1萬,新浪85.3萬,騰訊414.8萬。截止過程直播結束,此次聯(lián)合直播點擊量累計772.5萬(圖1),綜合兩場直播數(shù)據來看,新浪、ZAKER、頭條等平臺適宜推送臺風類題材的直播,反響較好。
圖1 臺風“安比”兩場網絡直播的觀看量
浙江氣象的追風小組,他們總是趕在臺風來臨前,先一步到達臺風可能登陸或嚴重影響的地區(qū),不管條件有多惡劣,都迎難而上,不斷傳回追風現(xiàn)場的視頻、照片。只要浙江氣象應急車一出動,多家省級媒體派出記者跟隨,多家電視臺對追風行動乃至浙江氣象抗臺服務進行全方位報道。追風記者趙琮奇多年來深入臺風一線(圖2),獲中國氣象頻道點名表揚,浙江衛(wèi)視《新聞深一度》欄目作了專題報道。多年的追風行動,應急追風小組已變成浙江氣象的一張“金名片”。正是直擊臺風的一線報道,才讓觀看浙江氣象臺風直播的人群有了最直接的“現(xiàn)場感”[2]。
圖2 省氣象服務中心追風記者趙琮奇,為網友介紹最新的情況
不同于傳統(tǒng)網絡直播的網紅女主播,浙江氣象致力于打造“權威型”專家主播,主動發(fā)聲給觀眾帶來更權威更可靠的天氣新聞。此次臺風“安比”直播中,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出鏡,對網友關注的臺風路徑、風雨影響等問題悉數(shù)解答(圖3)。在“權威型”專家的背后,有一群策劃團隊,他們總是在重大天氣過程發(fā)生前,加班加點準備歷史大數(shù)據資料、臺風等相關的科普知識以及媒體和公眾最關心的熱點話題。雖在幕后,卻默默無聞地付出,只為給觀眾帶來更可靠的、最迫切想知道的天氣信息。有了天氣大數(shù)據的支撐,有了專家的權威答疑,這樣的臺風直播才讓觀眾有了“信任度”[3]。
圖3 省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氣象專家李瑞民對網友的問題做精彩回答
之前浙江氣象的網絡直播,都是省內聯(lián)動,而這次臺風“安比”直奔江浙滬而來,基于這個特點,浙江氣象主動聯(lián)合周邊省市江蘇、上海,實現(xiàn)了跨省合作聯(lián)動。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空降臺風“安比”直播間接受采訪(圖4)。首次合作,就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聚焦了江浙滬3地人的目光,成為了迄今為止合作規(guī)模最大、反響最熱烈的一次網絡直播。此外,省氣象服務中心借船出海,借助新藍網、FM93等圈外媒體的力量,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除了直播一時的影響力之外,也起到了相互引流的作用,有越來越多江蘇、上海的網友也來關注浙江天氣,感受到了浙江氣象網絡直播的魅力。有了受眾的認可,有了粉絲的粘性,直播才能辦得長遠,才能打出品牌。
圖4 臺風“安比”直播中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接受采訪
這次臺風“安比”直播,互動體驗較單一,主要以網友留言專家答復為主。隨著交互體驗升級,VR和AR等技術的介入,直播交互將更具沉浸感與參與感,其提供的是更具有個性、更加平等的新的傳播方式。未來向跨屏、多屏到無屏發(fā)展,VR技術的發(fā)展將會開啟網絡直播的新紀元,打開直播的巨大想象空間[4]。
目前臺風類題材的直播比較多,內容單一,觀眾不免審美疲勞??赏ㄟ^微博、微信等渠道開展問卷調查或者與網友互動留言,收集網友感興趣的氣象直播內容,比如杭州下雪可以直播“西湖斷橋殘雪”、梅雨季可以直播“看海”等等,只要有輿論話題和關注度,隨時隨地都可以策劃一場直播。除了天氣類的直播,還可以加強與旅游部門的合作,挖掘氣象景觀資源和大家喜歡的氣象專題。例如:觀賞游(賞花、賞楓葉、云海、日出、觀星、觀潮)、避暑游(漂流、避暑勝地、民宿)、采摘游(楊梅、水蜜桃)、冬季游(滑雪、溫泉)等等。
融媒體時代,公眾對專家從幕后走向臺前答疑解惑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氣象類網絡直播中,專家型主持人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由于其常年的積累,能夠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晦澀難懂的氣象知識,起到科普的橋梁紐帶作用。此外,也能對直播間網友互動的問題和突發(fā)情況迅速做出恰當?shù)姆磻?。不過,專家在出鏡技巧、語言表達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應適當加強培訓,消除面對鏡頭的緊張感,最終打造出浙江氣象的“網紅專家”,發(fā)揮氣象部門的權威優(yōu)勢。
盡管在做直播前會做各種充分的準備,但是直播中的意外還是猝不及防。總結幾次直播的經驗,要在現(xiàn)場技術、專家主持人和追風記者多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臨陣不慌反應快,才能從容應對各種意外。直播結束后應及時總結,完善相關的工作流程或制定相關的網絡直播手冊。另外建議提前準備好幾分鐘的氣象宣傳片,當直播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線路中斷、話筒沒聲音)需要調整時,可以切到宣傳片緊急救場。
追蹤臺風“安比”的這場直播,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完美融合[5],調動了專家、主持人、追風記者和網友的多方互動。以后若引入VR、AR等高科技,拓寬直播題材,將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未來場景化的服務領域,“直播+”將成為新的動力和趨勢,更注重專業(yè)內容上的深耕,垂直化直播(與細分的行業(yè)和領域合作)才更有生命力和用戶粘性。融媒體時代,天氣如何玩轉直播,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未來氣象部門的網絡直播還應該在如何挖掘氣象選題、如何講好氣象故事、塑造氣象的獨特性等方面下功夫。